2024年西方“圣诞节”当天,媒体上出现了一则征集故事的新闻: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有限公司和《环球时报》社有限公司共同发起,面向海内外征集“中美友好合作故事”。作为专注于吉林地方历史文化的一员,看到这则新闻后,下意识地开始在脑海里梳理各种与之相关的蛛丝马迹。由于吉林城地处边陲,历史上与美国的交往很少,且多局限在民间,能够列举的昔年往事并不多。

在史料中溯源追往,最早出现在吉林地方史料中的外国人,是随康熙帝东巡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他在后来著述的《鞑靼旅行记》中记录过在吉林地区的一些见闻。其实直到晚清时期,与吉林城有过关联的国家多限于周边的朝鲜、沙俄、日本,来吉林城的外国人也多为传教士。

抛开来吉传教士的真实目的,客观地看,他们的到来,向相对闭塞的吉林城传播了一些诸如医疗、教育等内容在内的“现代文明”。其中就有一个名为青年会的现代文明启蒙组织。据《船营区志》记载:“1912年,惠彰德牧师在新开门商埠大马路(今北京路感恩堂)买地,成立了基督教青年会,青年会为吉林市最早的文化娱乐中心”。《吉林近代图志》记载,当时“美国和吉林省募捐3万元,爱尔兰、苏格兰长老会获得津贴5万元”。

《永吉县志》记载:“青年会在省城新开门外商埠大马路北,民国元年设立。占地十七亩余,房屋五十余间。会员千三百二十名。内设董事部,总会董、副会董各一人,司库、书记各一人,助理董事五人。干事部,总干事员一人,副干事员三人。办有英文学校、民众学校,少年公民养成团,会员运动场、学生运动场、儿童游戏场,阅报室、阅书室、讲演厅、游戏室、俱乐堂,健身社、文艺社,音乐班、科学班、三民主义研究班。所用经费均临时募捐,并无底款,亦颇充足云”。

另据《吉林市文化艺术志资料汇编第二辑》记载:“在民国元年十月(另有史料记载为1913年),基督教青年会还在商埠大马路建成了“青年会电影院”:场内设长条木凳,能容二、三百人。主要用于演电影,逢年、会或圣诞节也演戏。凡会员参加活动均持会员券,票价优惠”。虽然此前俄国仁太洋行在吉林城粮米行街已建有一家电影院,但这家没有留下名称的电影院是临时放映厅,还是常设电影放映场所,还有待商榷,反倒是“青年会电影院”是史料中明确记载的最早常设电影放映场所。1931年青年会重建三层主楼为青年会馆,内设电影厅、娱乐宫、宿舍、食堂、理发室等。

在吉林籍传奇人物张克威的传记中还记载:(民国时期)基督教青年会每周会举行三次“英文夜校”,由来自美国南部的马格里(担任青年会干事)教习口语。张克威积极参加夜校学习,还凭成效突出而被青年会推荐到一位在永衡电灯厂(发电厂,可见当时有其他的美国人在吉林城工作生活)工作的美国工程师家里担任汉语家教。后来,在马格里工作期满准备回国前,鉴于张克威已经具备了使用英文进行交流的能力,便鼓励张克威赴美留学深造。

从晚清开始,吉林城已经兴起了“留洋”之风,大批时代精英为实现强国梦想,远赴重洋,到国外求学。这其中除俄国和日本外,许多吉林学子就把海外求学的目的地设在美国。据《永吉县志》记载,从民国八年(1919年,《永吉县志》的记载时间应该是毕业时间)开始,先后有梁荫曾(美国阿欧瓦大学硕士)、胡体乾(美国硕士,亦有记载为博士,社会学家,曾担任民国时期吉林省教育厅厅长)、张克威(《永吉县志》记为张于修,美国农科,创办了沈阳农业大学)、吴涤愆(美国政治科)、刘明月(美国教育科)、刘政同、莽龄魁(即爱国民主人士莽大令先生)、孙炜鄂(美国铁路科)等人在美国求学后返回中国,并在各自领域卓有建树,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出过贡献。

此外,说到民国时期吉林城与美国的联系,就不得不说民国时期吉海铁路的修建。民国时期,为摆脱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对东北铁路运输的制约,当时控制东北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决定修筑奉海铁路和吉海铁路,借以加强奉天城(沈阳)与吉林城之间的联系。吉海铁路是一条由吉林省自行筹资(北洋政府、南京政府均未有毫厘拨款)、自行勘测设计、自行组织建设的省办铁路。

钢轨是修建铁路最为重要的材料,因当时中国不能出产,故经过认真比价(日商被直接排除在外),最终花费96万美元(当时美元购买力比现在高约几十倍)从美国钢铁出口公司(驻华办事处)购得。另外机车也是采购美国生产的(礼和、慎昌两家洋行代办)。日本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为此恼羞成怒,对吉海铁路施工横加阻挠,不仅指使南满铁路和其控制的吉长铁路拒绝运输所有购自美国的铁路建材,还拒绝让吉海铁路接轨吉林站。好在经过张作相带领全省人民奋力支撑,最终用马车完成机车和建材的运输,才让这段铁路得以开始施工。而今,在筹建的吉林铁路博物馆中,就存有这一时期珍贵的“美国”钢轨。

另外,在吉林城,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种种事物,也不乏美国公司和美国产品的身影,如民国吉林自来水厂,所使用的全部化验仪器及操作方法,均来自美国费什公司(九一八事变之后才改为日本的化验方法);在解放前,吉林城使用煤油灯照明的时代,煤油均为美孚石油的产品,这家公司在吉林城不仅设有办事机构、库房,甚至还有一条通往库房的火车专运线(《吉林铁路分局运输志》)。

清末民初,美国水手出身的麦斯塔德(R.W.Mustard)和贝内特(C.C.Bennet)创立的老晋隆洋行(Mustard & Co.Ltd.又名麦斯塔德公司)落户吉林城北大街会来当旧址附近,这家洋行是美商“英美烟草公司”“品海”牌卷烟(PINHEAD)在华的总经销,此后岁月因这家央行经营的西洋烟卷生意风生水起,门前的胡同甚至被吉林百姓以这家洋行的名称被叫作老晋隆胡同……

总的来说,在民国前期,由于“当时美国侵略中国的矛盾在东北尚未明显地表现出来,惟有日本的侵略压迫占据着首要地位”,因此在当时,吉林城无论官、民,对美国人并无敌意,甚至对向美国订购商品“均表满意”(黑体字出自《辅帅生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鸣谢贾大为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