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拆迁362万不给我,母亲寿宴我不去,次日弟弟带来一份文件
呆呆文化
2025-01-02 11:43江西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声明:本虚拟文章仅为创作产物,不针对特定个人或团体。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01
餐馆后厨的蒸汽氤氲中,吴晓梅娴熟地翻炒着锅中的秘制黑椒牛柳。十五年了,从一个连颠勺都不会的小姑娘,到现在这家米其林星级餐厅的副主厨,她用汗水和坚持换来了如今的成就。然而此刻,她的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回了那个改变一切的下午。
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工作日,她正在整理晚市的食材,手机突然响起熟悉的铃声。看到是母亲的来电显示,她赶紧擦了擦手,摘下手套接听。
"晓梅啊,"电话那头,母亲王淑芬的声音透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家里老房子要拆迁了,政府给的补偿还不错,362万呢,还有3套安置房。"
吴晓梅愣了一下,随即为家里的好消息感到由衷的高兴。那座承载着她童年记忆的老房子虽然破旧,但在寸土寸金的今天,位置可是再好不过。"真的吗?那太好了。妈,要不我请两天假回去帮您看看?这么大的事,您一个人可别着急做决定。"
"不用不用,"母亲的语气突然变得有些局促,"你弟弟已经在处理了,他懂这些。你嫁出去了,就别操心这些事了。再说了,你那边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管这个?"
电话那头的话语像一盆冷水浇在吴晓梅心头。是啊,在很多人眼里,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可她怎么能不在意?那里承载着太多回忆,每一砖每一瓦都刻着她的童年。
父亲因病早逝后,母亲靠着纺织厂微薄的工资拉扯她和弟弟长大。吴晓梅清楚地记得,每到月末,母亲都要对着皱巴巴的工资条和账本发愁。为了省钱,三口之家经常一周都吃咸菜配馒头。那时的她才十二岁,却已经学会了照顾比自己小三岁的弟弟,放学后帮母亲择菜、洗衣、打扫卫生。
"妈,我知道您的意思。但那毕竟是我长大的地方,我就算嫁出去了,也是您的女儿啊。"吴晓梅小心翼翼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生怕触动母亲的情绪。
"哎呀,你现在在大饭店当厨师,日子过得不是挺好的吗?你爸不在了,这些事就该你弟弟操心。"母亲的语气明显变得不耐烦起来,"再说了,你结婚的时候,我和你弟弟不是也没少给你添置嫁妆吗?那彩电、冰箱、洗衣机,哪个不是最好的?"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吴晓梅的心。她想起自己结婚时,母亲和弟弟确实张罗了一些家具家电,可那些东西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万。当时她就觉得知足了,毕竟家里条件不好,弟弟又刚买房结婚。可现在,家里即将拿到三百多万的拆迁款和三套安置房,却要完全把她排除在外。
"妈,我不是在乎那些钱。"吴晓梅强忍着心中的酸楚,"我就是觉得,作为家里人,起码该有知情权吧?这么大的事,我们就不能一起商量吗?"
"你呀,就是想得太多。"母亲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这些事就交给你弟弟处理好了,他是男人,懂得多。你要是真有心,就别给他添乱。等改天有时间,来家里吃顿饭。"
挂断电话后,吴晓梅双手撑在操作台上,泪水不争气地流了下来。她想起小时候,每次弟弟考试考砸了,她都会主动承担起辅导的责任,放学后陪他做题到深夜。寒暑假出去打零工赚的钱,她总是偷偷塞给母亲,说是要补贴家用。就连自己结婚时,为了不给家里添负担,婚礼都办得很简单。
可现在,这一切在金钱面前似乎都不值一提。她突然想起母亲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女儿都是别人家的人。"原来在母亲心里,自己真的已经成了外人。
接下来的日子里,吴晓梅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她几次想跟丈夫张明谈这件事,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不想让丈夫觉得她是个贪图娘家财产的女人,更不想因为这些事影响两个家庭的关系。
02
终于,在一个休息日,她鼓起勇气回了趟娘家。山竹台风刚刚过境,天空阴沉沉的,细雨斜斜地打在脸上,就像她此刻复杂的心情。
推开熟悉的家门,眼前的一幕让吴晓梅愣住了。偌大的客厅里堆满了精美的包装盒,母亲和弟弟正坐在沙发上,认真地查看着一摞拆迁合同的细则。茶几上摆着高档的铁观音,那是弟弟最近迷上的一个品牌,一斤要好几千。
"姐,你怎么来了?"吴照贤抬头看了她一眼,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悦,"妈不是说让你别操心这些事吗?这些都是些复杂的法律文件,你也看不懂。"
"我..."吴晓梅一时语塞,站在玄关处不知该进还是该退,"我就是回来看看妈。"
"你呀,"王淑芬放下手中的文件,语气缓和了些,"来就来吧,别管这些事。对了,你弟弟前两天给我买了好多保健品,你看看。"
吴晓梅走近一看,那些包装盒里全是高档的补品,光是人参就有好几盒,还有各种进口的维生素和蛋白粉。她心里一酸,想起自己每个月给母亲买的普通营养品,突然觉得那么寒酸。
"妈,拆迁的事情..."她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开口。
"晓梅,"母亲突然打断她的话,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你是不是觉得委屈?可你想想,你弟弟要照顾我一辈子,你呢?你早晚是要跟着丈夫的。这些年,家里有什么事不都是你弟弟在操心?去年我住院,还不是他天天来回跑?"
"可是妈,我也是您的孩子啊。"吴晓梅终于忍不住流下眼泪,"我知道我嫁出去了,可我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这个家的人。这些年,我每个月不都有给您生活费吗?您生病那次,我不也是天天晚上下班就赶来医院,给您熬汤、擦身子......"
"你给的那点钱,还不够你弟弟给我买几盒补品的。"母亲的话像刀子一样扎进吴晓梅的心,"再说了,你那时候来医院,还不是因为你弟妹要照顾孩子?你要是真孝顺,就别来争这些。"
吴晓梅如遭雷击,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多年来的付出,在母亲眼里竟如此不值一提。原来在这个家里,她永远都是那个嫁出去的女儿,永远都是外人。
"姐,"吴照贤的声音突然温和下来,"你也别太难过。等安置房下来,我肯定给你留一套。你看,就当是我们孝敬你的。"
这句话更加刺痛了吴晓梅。原来在他们眼中,她不是要争取应得的权利,而是在等待施舍。那一刻,她突然明白,自己永远都不可能在这个家里找回属于自己的位置。
从娘家回来后,吴晓梅整整一周都心不在焉。几次差点把客人的订单搞错,连一向疼爱她的米其林主厨都忍不住批评她。夜深人静时,她常常独自坐在阳台上,望着远处的灯火发呆,任凭泪水无声地滑落。
就在这时,母亲六十大寿的请柬送到了她手上。精美的烫金请柬上写满了喜庆的话语,可她却提不起任何喜悦的心情。
"晓梅,你妈六十大寿,你总得去吧?"丈夫张明看着她欲言又止的样子,心疼地劝道,"我知道你心里不舒服,但毕竟是你妈妈。"
"我不去,"吴晓梅摇摇头,声音有些哽咽,"我身体不舒服。你替我去就好,记得带上礼物和红包。"
寿宴那天,吴晓梅把自己关在餐馆的后厨,不停地工作,试图用繁忙来麻痹自己的内心。她知道,此时的宴会厅里一定很热闹,觥筹交错间,也许根本没人会注意到她的缺席。可是每次想到母亲期待的眼神,她的心还是会隐隐作痛。
然而第二天一早,当她正在准备早市的食材时,弟弟吴照贤突然出现在餐馆里。他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手里提着一个牛皮纸文件袋,神情有些紧张。
"姐,这个给你。"他把文件袋递到吴晓梅面前,"你一定要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