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有着强烈的爱国和抗金情怀,根据学者考证,书中的梁山好汉,在两宋之交的抗金将领之中,或多或少的都能找到影子。

其中, 青面兽杨志,历史上则是实有其人。

据少量历史记载得知,杨志本来是“巨寇”出身,后来接受了朝廷招安,成为中下级将领,官阶为武节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徽宗宣和四年,宋、金夹攻辽国,童贯受命以河北河东路宣抚使率军北上,分雄州广信军为东、西两路,以备攻辽。其中,杨志便隶属于西路军,和另一名将领赵明,共同统领西路军的先锋军。

此次攻辽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作为西路先锋军将领的杨志,在这场战役当中有什么表现,我们不得而知。

此后,宋、金关系恶化,金兵于宣和七年南下攻宋,于十二月包围河东重镇太原。

靖康元年正月,金兵包围的东京开封。

二月,宋朝允诺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换来金兵的北撤。后得知宋太原知府张孝纯不肯交割,金兵便继续围攻太原

三月,宋钦宗调种师中、姚古等率兵解太原之围,而杨志此时就在种师中的大军中,同样是担任先锋军统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月,宋军战败,名将种师中阵亡,即《水浒传》中的小种经略相公

关于种师中战败的原因,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种师中大军在榆次县休整,因为大军断粮三天,将士们每天只能分到一勺豆子,皆面有饥色。

第二天,金兵大举攻城,种师中命杨志为先锋出战,杨志却不战而逃,带领先锋部队撤到了后方,致使主帅种师中力战而死。

担任两河宣抚使的李纲,在给宋钦宗的奏折中写道:

“武节郎杨志,昨随种师中先次收复榆次县,大兵既溃,志不免退师,诸将散逸,志独收集残兵,保据平定,屡次立功,杀退敌马,理须激赏。”

按照李纲的说法,杨志在大军溃败之余,曾经收拢残兵,并取得过小规模的胜利。或许是因为是用人之际,杨志在此战中非但没有受到处罚,反而晋升两级,成为武德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后,两河宣抚使李纲召集众将会商,拟定了一个三路并进的作战计划,共解太原之围,三路兵马的安排如下:

“平定军 、辽州两路,刘耠、王渊主之;威胜军路 ,解潜 、折彦质主之;汾州路,张灏、折可求主之 。”

其中,东路军的具体安排是,由王渊率兵从正面进攻,杨志贾琼带领一支奇兵出敌背后。然而,最后出战的时候,带领奇兵的将领却只剩下了贾琼一人,杨志从此不知去向。

2014年5月,在河南济源市的一处施工现场,意外挖出了一座金代的墓穴,根据出土的墓志《故赠登州防御使杨公墓碣》,得知此墓的主人正是杨志。

墓志当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靖康初,大军攻太原。都统王渊率师往援。时公授制于渊,不意缘私憾虚 ,坐失利。越明年,八月二十二日,例置之以法,享年五十有五。识与不识,闻者莫不痛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这段内容可知,三路解围大军出发之前,上司王渊因为和杨志不和,以榆次之战失利为由将他下狱,并且于次年的八月二十二日将其处死。

根据墓志的记载,还可以补充杨志的一些生平细节,杨志性情刚烈,年轻时因为伤人而亡命江湖,后来才充当军伍。根据其生平来看,这里的充当“军伍”,指得应该是落草为寇,即《水浒传》杨志事迹经历的主要来源。

为杨志迁葬立碑的人,名字叫作马秦,根据墓志得知,他原本是杨志的下属,墓志中屡屡以“门下”而自居。

根据墓志所记,杨志死后,马秦“同诸将火其尸,负骨而归”,然后将杨志的尸骨交给其妻子马氏。杨志没有子嗣,唯一的一个女儿,后来也在战火之中失散。

杨志死后不久,马秦就投靠了伪齐政权,担任戍守恩州的将领。杨志的妻子马氏,护送杨志的灵柩南下,但当她路过恩州的时候,得知南下之路战乱难行,在她不知所措的时候,是马秦帮助他将杨志安葬在了恩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伪齐被金国所废,马秦也随之投降了金国,担任孟州防御使,杨志之墓也被他改迁到了孟州。

马秦后来改任宿州守将,南宋绍兴十年,金兵再次大举入侵,名将王德奉张俊之命北上支援,兵临宿州,马秦兵败投降,回到了阔别近十年的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