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月19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赛迪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一期新型工业化大讲堂活动成功举行,本期新型工业化大讲堂主题为“中国工业经济2025:促改革与稳增长”。活动由赛迪研究院副院长张小燕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期讲堂邀请了来自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粤开证券、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作主题发言。各地工信局、地方政府及赛迪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共同参会并参加讨论。与会专家表示,当前外部环境的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但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2025年将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我们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2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1月份,宏观政策组合效应继续显现,工业服务业较快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社会预期有效提振,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国民经济延续9月份以来的回升态势。

张小燕表示,日前举行的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重大部署。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值此关键的时间节点,更需要凝智聚力,共谋工业发展良策。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工业化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现代化的进度和程度。“工业经济的发展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表示,今年发布的中国企业五百强中,制造业企业占据半壁江山,彰显了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支撑引领地位。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坚定必胜信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稳住楼市股市”……针对明年经济工作,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注重目标引领,形成经济稳、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从目标层面将就业和物价回升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在当前,推动物价回升非常重要,因为这有利于让名义经济增速接近实际经济增速,有利于居民、企业和政”府增收,增强微观主体的获得感。”

多举并措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洞察时与势,辨析危与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专家表示,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针对2025年国民经济可能面临的内外部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更加积极有为”的政策基调,释放出稳住经济发展大局、延续长期向好大势的强烈信号。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从国际背景和国内宏观政策两个方面分析新一年工业经济的形势,他指出,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际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风险增加,对我国工业经济带来一定压力。然而,国内宏观政策的持续优化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为工业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

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离不开宏观政策。徐洪才分析道:“从国际角度来看,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部需求收缩,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加剧。国内角度看,财政政策的边际宽松有限,金融机构面临流动性陷阱,降息空间有限,需要持续关注内需,特别是通过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激活消费。”

优化经济政策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年,我国经济擘划出这样一条曲线:一季度回升向好,实现良好开局;二、第三季度经济下滑压力较大,部分指标出现波动;但第四季度开始显示出经济回升的态势,从数据来看,这种回升态势得以保持,企稳回升态势明显,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动力强劲。

展望2025年,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我国货币政策取向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中,首位就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徐奇渊指出:“现在我们面临工业和服务业,投资和消费这两对关系,我们要审视外部环境的变化,顺应历史规律、顺应经济规律,协调好这两对关系。”在财政政策方面,罗志恒指出,当前的财政支出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从建设财政向民生财政转变。“建议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优化支出结构,来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罗志恒表示,财政政策有必要从盯住赤字率转向盯住支出增速,确保必要的支出强度以及根据形势变化追加预算,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国需要通过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和大力度的改革创新,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包括要加快财政体制改革、优化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占比、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等,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

加大调节力度 引导预期形成

近年来,财政部门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持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我国的经济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近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举行,财政部表示,2025年我国将从提高财政赤字率、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大力优化支出结构等方面来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以进促稳,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面对当下经济环境,如何更好激发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朱宏任专门强调:一是要充分认识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特别是在扩大内需方面的作用;二是要大力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推进服务型制造的发展;三是要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作用,推动专精特新和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四是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之外的管理创新和组织结构调整,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来源 | 中国信息化周报

编辑 | 办公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