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行医的漫漫长途中,有太多难忘的瞬间,如繁星点点,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专家简介
天津市人民医院 王凤玮教授
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天津市人民医院肿瘤二科、中西结合肿瘤科主任
曾任天津市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所第三任所长
现任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规范化治疗委员会常委
天津市医学会肿瘤放射学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分会委员
天津市抗衰老协会中西结合专委会主委
曾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放疗科进行学习交流,在美国梅奥癌症中心读博士后。作为课题负责人分别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和院级课题,中药组方抗纤维化1号专利。著作有《调强放疗新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大肠癌治疗学》《前列腺癌》《胰腺癌》《软组织肉瘤》《中国骨与软组织肉瘤专家共识》《循证肿瘤放射治疗学精粹》《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与问答》等十余部,发表文章五十余篇,擅长肿瘤的放、化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PART 01
犹记得一位年轻的患者,被诊断为严重的抑郁症,除了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倾听他的内心痛苦,了解他的生活经历和困扰。我鼓励他积极参与心理辅导,还为他推荐了一些有助于放松心情的活动。同时,结合他的脉象开具了针对性的中药“快乐方”,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调理,他逐渐走出了阴霾,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医疗人文关怀不仅仅是身体的治疗,更是心灵的抚慰。
特鲁多医生曾说:“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学有时面对的是无法治愈的疾病,但给予帮助和安慰却能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PART 02
还有一位癌症晚期的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我们医护团队不仅全力控制他的病情,减轻他的痛苦,还为他和他的家人提供了心理支持和安慰。我们一起为他庆祝生日,让他在最后的时光里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患者离世时,家属对我们充满感激。
那一刻,我明白了医疗人文关怀在临终关怀中的重要意义。
PART 03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子女的陪伴下走进了诊室。他饱受病痛折磨,眼神中透露出无助与恐惧。在耐心的询问和细致的检查后,我为他制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每次复诊,他总是紧紧握住我的手,那信任的目光仿佛在说:“医生,我把自己交给你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的病情逐渐好转,最终在影像学上达到完全消失,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医生的职责不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减轻患者的痛苦,给予他们希望和勇气。”在行医过程中,我始终铭记这句话。
PART 04
还有一次,我们遇上一例极其棘手的病例,患者长年饮酒导致肝硬化,同时出现广泛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红素及转氨酶均超过正常值十倍以上,各种手段无法减“黄”。不仅如此,患者后期又出现了大量腹水及早期肝性脑病。理论上救治机会几乎为零,但是全科室医护秉承着绝不放弃的精神,与家属齐心协力,互相鼓励、支持。先用中药降胆红素及转氨酶,然后适时加上靶向药,经1个月的努力,患者的生命成功挽回。
一个患者都别落下,是我们从医人的心声;而每救治一个患者,又让我们充满欣慰与自豪。
这些触动心灵的瞬间,让我更加坚定了从医的初心。
展望新的一年,我对医疗人文关怀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希望我们能更加注重倾听患者的心声,不仅仅是治疗身体上的疾病,更要关注他们内心的需求和恐惧。期待医患之间能够建立起更加信任、理解的关系,让每一次的医疗过程都充满温暖和关爱。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精湛的医术为患者服务。同时,我也会努力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同理心,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尊重和关怀。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医生都用心去践行医学人文精神,不仅医患关系的改善将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同时也可以践行并实现我们从业的理想。
让我们携手共进,在2025年,为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爱与力量!
撰稿丨天津市人民医院 王凤玮教授
编辑丨冯熙雯
审核丨卢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