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准入事项、减少中间环节、减少考核评价,增强工作力量、增强服务能力、增强共治共享。这“三减”和“三增”是嘉定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嘉定区坚持以减负增能为目标,着力打造“融合型网格”,持续为基层释放压力、激发活力。
“融合型网格”提升城乡精细化治理水平
北管村位于嘉定区马陆镇东南部,村域总面积2.67平方公里,现有10个自然村民组,户籍人口2327人,外来人口3656人,村内常住人口4674人,村域注册企业445家,商业店铺122家。村里新老村民、企业商户管理对象多元,利益需求多样,非传统农村治理议题近年多有出现,也呈现出上海近郊工业化发展程度高的农村存在的共性特征。
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北管村一直同上级部门持续沟通探索基层减负增能的实际问题和需要,在减负增能双向发力下,不断建强村域治理网格和干部队伍,展现“四个百管”乡村基层治理新气象。
2024年,北管村作为全区“融合型网格”试点单位,先行先试。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网格长的村级单元网格,重在“协商共治和社会动员”,协调公安、城管、市场、消防等力量进网入格,发动村民代表、租户代表、在职党员圆桌议事的同时,主要承担本村网格内各渠道反馈问题工单的即发即处,核实核查后仍不能自行解决的,即时上报,接受上级网格指挥,配合开展联合处置。试点以来,先后化解了农村自建房“非改居”、电动自行车安全整治等问题。
面对多元复杂的社会治理难题,嘉定区坚持减负增效和赋权增能双向推进,镇村协同优化城乡精细治理的“绣花功夫”,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群众关切上,切实把群众诉求关心好、回应好、解决好。
“新模式”破解非普通住宅治理难题
位于马陆片区的阳光葡堤公馆是一处商办楼宇,现有房屋646套,人口1650人。由于历史原因,这里既有商户也有住户,人员复杂、人员流动大,日常管理较为棘手。为破解治理难题,马陆片区结合小微网格建设,在阳光葡堤公馆打造非普通住宅基层治理“新模式”。
在马陆镇党委的统筹推动下,2023年初,阳光葡堤公馆相继建立了党支部和红色共治组织。目前阳光葡堤公馆党支部有党员11人,书记负责党建全面工作,党员分工明确,2024年发展1名入党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公馆治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共有10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1名、委员7人、财务1人,全体成员各司其职、协同联动,镇党委委派马陆片区纪检干部兼任治理委员会纪检委员,监督治理委员会权力运行。
随着公馆党支部引领下的“治理委员会”等治理新力量的走马上任,公馆12345热线工单和信访量同比下降70%。在党支部带领下,协商解决业主的急难愁盼问题,有效推动物业服务逐步由低水平、保基本向专业化、高质量转变。
“三减三增”持续为基层减负提质增效
近年来,嘉定区突出“三减”和“三增”,持续为基层释放压力、激发活力。
坚持“三减”,确保减负减压落细落实。一是强统筹,减少准入事项。二是齐攻坚,减少中间环节。三是明方向,减少考核评价。嘉定区以居村党群服务阵地治理功能提升为重点,目前已建立244个“我嘉物业”议事协商平台,纳入房管、城管等共治力量,有力推动物业费调价、电梯加装等民生实事。此外,嘉定区在群众常去的小区公共空间、农村客堂间等地,打造了1000多个小微网格党群服务点,为议事协商、矛盾调解等提供公共空间。
聚焦“三增”,确保增能增智扎实见效。一是破壁垒,增强工作力量。二是聚资源,增强服务能力。三是提效能,增强共治共享。目前,嘉定已实现公安警务、城管执法、市场监管、城运、综治等条线“多格合一”,统筹开展疑难问题会商研判、执法力量联动处置、重大任务监督巡查等,有效提升问题的联动处置合力。同时,聚焦街区、市场、楼宇重点区域,创新打造“街委会”“楼委会”等多元融合一体的网格治理新模式,吸纳商户共同参与网格治理,推动解决市场周边治理、商铺治理等现实问题。
(原标题为《释放压力激发活力 嘉定“增减”结合持续为基层减负提质增效》)
来源:柏可林/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