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拜登援乌这么积极。

还有20天,拜登政府就将画上句号,但是拜登并不希望俄乌冲突就此结束。仅仅在12月30日这一天,美国政府就向乌克兰援助超过200亿美元。

30日当天,乌克兰总理什米哈尔在社交平台宣布,美国向乌克兰提供150亿美元,以冻结俄罗斯资产的未来收入作为担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笔资金是美国在七国集团倡议下承诺的200亿美元,已经拨付给世界银行设立的基金,这些资金将转移给乌克兰。此前七国集团达成协议,将向乌克兰提供500亿美元贷款,美国提供200亿美元,欧盟提供200亿美元,日本、英国和加拿大共同承担100亿美元。

这500亿美元由世界银行管理,按照程序拨付给乌克兰。此前,乌克兰收到首批10亿美元,此次美国拨付150亿美元,剩下的将很快拨付。即便特朗普上台也无力阻止,因为拜登政府已经拨付完毕。

同一天,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宣布,向乌克兰提供34亿美元的直接预算支持。与此同时,白宫发布声明称,拜登宣布向乌克兰提供近25亿美元的安全援助,其中包括防空、火炮和其他关键武器系统的供应。

一天之内,集中拨付200亿美元,足以证明拜登对乌克兰的用心。这引起了特朗普亲密盟友马斯克的不满,他讽刺泽连斯基真是“打劫美国的冠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一名用户在“ X”上发帖称,泽连斯基利用华盛顿提供的财政援助,策划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现金抢劫案之一”。

然而,针对拜登这一轮军事援助的计划,美国官员道出其本质。据报道,犹他州共和党议员迈克·李称,拜登政府的援乌行为根本就是“洗钱”。

这种指控并非空穴来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军工复合体”便成为美国政治中一个重要而敏感的话题。时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其告别演说中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警告公众警惕政府、军队和军火商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他指出,这种联系可能对民主制度构成潜在威胁,因为它影响到了国家的决策过程。

几十年过去了,军工复合体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美国的政治与经济结构中扎下了更深的根。在美国,对外军事援助计划通常缺乏透明度,公众难以获知这些资金究竟如何被分配,合同如何签署及执行。这样的环境无疑为“暗箱操作”和利益交换提供了温床。

以对乌克兰的援助为例,美国政府宣布的援助款项,实际上大部分可能流向国内军火制造商。这些公司负责生产和提供武器装备,而这些产品则被运送到受援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表面上的“援助”实质上是一场内部资金再分配,真正受益的往往是美国国内的军工企业。这些公司从武器交易中获得的巨额利润,又通过政治捐款和游说活动,影响政策决策者,以确保他们在未来的政策中继续受益。

这种循环形成了一种隐秘但极其有力的利益链条。政客们通过支持军事援助计划,获得军火商的捐款,进而在竞选中拥有更多资金支持。而军火商则通过这些交易不断扩大其市场份额和政治影响力。这种互利模式使得“军工复合体”成为美国政策中的一个常态化现象。

而最终付出代价的,就是那些战场上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