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俄乌战争踏入2025年,天空已成为双方新的战场。俄乌两国以无人机为核心的攻防战,正在将战争推向前所未有的极端。仅在元旦之夜,俄罗斯声称击落乌克兰发射的30余架无人机,而乌克兰则通报拦截了俄军发射的63架。无人机大规模参战,不仅让这场冲突变得更加残酷和复杂,也暴露了战争逻辑的无底线与不可控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人机战争是现代技术与战争逻辑结合的产物,它以低成本、高效能和高度灵活的特点,将冲突从传统战场带入空中,使得战争的空间和时间边界被彻底打破。对于乌克兰而言,无人机是突破俄罗斯防线、施压其本土的重要武器。别尔哥罗德、库尔斯克等多个俄本土地区接连遭到无人机袭击,这不仅是战术层面的选择,更是一次心理层面的威慑,意在打击俄罗斯的战争意志。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在加倍利用无人机进行报复。乌克兰空军统计数据显示,短时间内俄军向乌克兰发射了超过百架无人机,攻击目标包括关键基础设施和经济核心。乌克兰国家银行因无人机碎片引发火灾,虽然损失有限,但却足以显示无人机袭击的精准性与破坏力。俄方的战略目标显而易见:通过持续打击乌克兰的经济与民生,试图让其在战场和谈判桌上都处于不利地位。

然而,无人机战争背后的逻辑却远比表面复杂。这种技术化的战争手段,正在将俄乌冲突的本质问题推向更深的对立和更难以解决的僵局。双方对无人机的依赖,不仅显示出对传统战争手段的不信任,更凸显了在绝望中以技术突围的尝试。这场无人机对抗,并非为了解决冲突,而是为了在长期消耗战中让对手更快崩溃。这种极端逻辑,将战争变成了一场彻底的资源和心理竞赛,而非寻求和平的桥梁。

无人机战争的升级不仅困扰着交战双方,也让全球安全形势愈发不稳定。无人机的低成本与可复制性,使得这一技术迅速扩散。俄乌的空中战场,某种程度上是未来战争的预演。以无人机为主导的战争形式,不仅提升了打击能力,也降低了战争的进入门槛。对国家级力量而言,无人机可以实现远程打击和精准作战;对非国家武装来说,无人机技术的普及也可能被滥用为制造恐怖袭击的工具。这种双刃剑效应,正让全球战争的技术化变得更加危险且难以遏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令人担忧的是,无人机战争还凸显了战争的非人道性与无底线逻辑。在传统战争中,平民区与核心经济区域通常被视为“红线”,而无人机战争则将这些界限彻底模糊化。乌克兰国家银行被攻击的事件,虽未造成重大伤亡,但却昭示着无人机战术对后方的直接威胁。俄乌两国对无人机的使用,已经从传统军事目标延伸至民用设施,直接将普通民众置于更大的风险之中。这种无差别打击策略,不仅违背了战争伦理,也进一步拉低了战争的底线。

无人机战争的另一个危险在于,它为误判与升级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传统战争中,边境冲突或偶发事件可能通过外交渠道得到迅速遏制,但无人机的隐秘性与快速部署能力却让这种遏制变得更加困难。乌克兰对俄本土的无人机袭击,虽然是战术上的胜利,但也可能触及俄罗斯更敏感的防线,从而引发更大规模的报复行动。同样,俄军对乌克兰基础设施的无人机攻击,也可能让乌克兰采取更加极端的反击措施。这种互相试探“红线”的逻辑,极易导致冲突的全面失控。

俄乌无人机战争还暴露了国际社会的无力与失语。尽管冲突的影响已波及全球,主要大国和国际机构却未能提供有效的调解和干预方案。北约和欧盟对乌克兰的支持,更多集中于武器和资金援助,而非和平谈判的推动。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也让其更加坚定使用强硬手段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无人机战争成为了一种“默许的战争形式”,国际社会对其扩散和滥用的风险缺乏足够警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乌无人机战的持续升级,是现代战争技术化与人类冲突逻辑失控的双重体现。这场战争的每一次无人机起飞,都是对和平希望的一次扼杀。无人机战争看似“高效”与“精准”,却无法掩盖其背后深刻的无意义。俄乌两国若继续以无人机为主要武器,只会让冲突的裂痕更深,和平的希望更远。

然而,在这场战争的轰鸣中,和平的声音却几乎被彻底压制。俄乌两国领导层似乎更倾向于通过技术与暴力延续对抗,而非通过妥协与谈判寻求出路。国际社会对此的无力感,则让这一场无人机战争变得更加悲哀。无人机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更深的仇恨;不是和平,而是更远的希望。这场战争的最终代价,不仅由交战双方承担,也将成为国际社会共同的失败。

无人机战争,是现代技术的胜利,却是人类理性的失败。在这场逐渐失控的战争中,俄乌双方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无人机,而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停火谈判。无人机可以延长战争,却无法带来和平。真正的和平,只有在武器沉寂之后,才可能在谈判桌上找到答案。然而,这样的希望,似乎正在这场无人机战争的火光中被渐渐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