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是城市的血脉,是社会运转最基础的保障。

无论你开的是油车、新能源车,甚至是骑车、坐地铁,都离不开公路这个大体系。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背后庞大的资金从哪儿来?

理论上,这应该是国家的公共投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实际上,汽油中的养路费才是主要的来源,一直以来都是油车车主在默默支撑着这张巨大的路网。

然而,随着新能源车的数量迅速增长,这个平衡正在悄然倾斜。

油车车主依旧为所有车辆“买单”,而新能源车却成了免单的“特权用户”。

这公平吗?合理吗?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到这个问题,乍一看,确实不公平:因为新能源车用的是电,燃油车用的是油。

电里面一分钱的税都没有,但油里面很多税,这肯定是让油车车主吃了亏。

但深入分析,这种说法却站不住脚。

原因很简单:油车并不是直接交养路费,而是通过汽油间接缴纳的。

换句话说,养路费不是“油车交”的,而是“汽油交”的。

可问题在于,汽油的使用者并不只有燃油车,很多新能源车,比如增程式、插混车型,同样需要用油。

他们用油时,也在通过油价间接缴纳养路费。

那么,仅凭这一点,说养路费“不公平”其实并不完全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应该把电费的价格涨上去,其中加上养路费,这样就公平了。

然而,真这么做了,就能维持合理性吗?

其实也不能!

因为任何形式的能源都能转化为电,你电费的价格上去了,油费不变——大不了我就只油不电了。

说到底,同样是7升油,燃油车只能跑100公里,我电车还能跑200公里呢!

只要这个效率差不改变,你就很难通过行政手段去强行公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从资源获取的角度来看,给汽油增加更多的赋税,其实也是公平的。

因为我国并不是产油大国,但却是用油大国,对石油的依赖度很高。

按照对外披露的数据来看,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高达70%以上。

这意味着每10桶石油中,就有7桶依赖进口。

而国际石油市场风云变幻,价格和供应都受地缘政治、国际博弈等复杂因素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汽油税负,一方面可以减少国内石油的过度消耗,减缓资源枯竭的速度;

另一方面,也能倒逼企业和消费者寻找更高效、更清洁的能源替代方案。

这不仅有助于缓解石油依赖问题,也符合“双碳”目标的战略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不容忽视的,电力的生产、加工、使用都是“内循环”,自己解决自己受益。

反观石油,作为高依赖进口的能源,其采购和使用却属于“外循环”。

当我们大量购买进口石油时,支付的不仅仅是货款,还有大量的外汇储备。

这些资金流向国外,不仅难以形成国内经济的有效循环,还可能被国际市场波动进一步放大风险。

换句话说,石油消耗带来的资金流失,远远超过了一点“养路费”的范畴。

这是一笔我们在讨论公平性时,必须要算清的大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从产业链受益的角度:燃油车的既得利益者是合资公司,是跨国巨头。

毕竟,长期以来,我国的燃油车市场主要依赖国际技术和品牌,许多核心零部件——发动机、变速箱等,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这就意味着,每售出一辆燃油车,其背后不仅是对国外石油的高依赖,还有对跨国汽车巨头技术和产品的高度依赖。

无论是整车销售的利润,还是售后服务的收入,大部分利益最终流向了这些跨国企业和它们的资本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之下,新能源车的兴起,则为我国汽车产业链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

从动力电池到智能网联技术,我国在新能源车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了自主研发和生产的闭环体系。

电动车的核心——电池、电机、电控,基本上由国内企业主导,产业链的收益也更大程度地留在了国内。

这不仅推动了国内科技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上下游相关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利润增长点。

可以说,新能源车的崛起,不仅仅是交通工具的革新,更是我国制造业升级的战略性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而言之,新能源车不交养路费的背后,是一场关于资源、经济和产业的全盘博弈。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的选择不仅关乎个人出行成本,更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自主。

下一次,当你站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之间犹豫时,想想这条“血脉”的未来,或许答案就会更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