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 沈周 灞桥风雪图

纸本 浅设色 153x64.9厘米

天津博物馆

“灞桥风雪”为古代长安八景之一,古代诗人多有描写。沈周此作即为依据古人诗意而作。

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有人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并折柳相赠。因此,此桥曾叫“销魂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灞桥风雪”也成了长安胜景之一。

李白在这里曾写道:“ 送君霸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而此图中,千年灞桥,只有漫天飞雪,一人,一驴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相国郑綮,虽有诗名,本无廊庙之望。……或曰:‘相国近有新诗否?’对曰:‘ 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做了宰相,写不出诗来。也有一个“苦寒”的生命境遇里,诗意才自然而然流露出来。

“灞桥风雪驴子背”由此成为了我国诗画史上的一个经典意象。

王维有一幅《孟浩然马上吟诗图》。张洎评王维的画:“ 襄阳之状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靴帽重戴,乘欵段马……风仪落落,凛然如生。

你看,沈周就是照此而画。

灞桥风雪,寓意生命的苦寒孤寂之意, 在这样的一种荒寒之境里,诗者感通天地、己心、过往与未来的路交织中,吟诗,推敲,写诗。这边是马上吟诗意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是委身风雪,在萧瑟冷寂中追寻精神上的超脱。

明代文人张岱《夜航船》记载,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后来的李贺、孟郊、贾岛等人都有效法。所以,这是也成为一个骑驴苦吟写诗的打卡点。

回到画,我们看到笔墨了,中锋行笔,墨色深。设色以渲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 沈周 灞桥风雪图 局部

平静的灞河水从远处山涧缓缓流来。河流近岸一坡脚平台上,几棵细瘦的寒树索然而立,枝叶在寒冷的空气中瑟瑟抖动。巨峰夹江,沟壑纵深,山石叠起,远峰耸立似屏。山上冬树瑟缩,冬苔遍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 沈周 灞桥风雪图 局部

白雪皑皑,茫茫苍苍。浑然苍苍,萧萧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题:

灞上驮归驴背雪,桥边拾得醉时诗。

销金帐里膏梁客,此味从来不得知。

在灞桥上,他骑着驴子,背上覆盖着雪,仿佛驼回了一驴背的雪。在桥边,捡起了自己醉酒时所作的诗篇。那些生活在奢华销金帐中的富贵人家,他们从来不曾体验过这种风雪中的诗意生活。

这是一种渴望远离尘俗纷扰、坚守生命本真的文人意趣。君子固穷,安贫乐道,在苦寒之境,体验人间真意,诗意从中自然而出。

盛唐多春意,晚唐尽凄迷。而至元明时,其意甚荒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周也有心怀天下苍生的儒者心意。常常流露在诗里,笔下。

这幅图晚年风格,粗笔老辣,潦潦数皴笔,大面积留白,以呈现雪满关山、雪满大地之意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幅难得的北方雪景图。构图有北派之意。脱离了南方山水得灵秀,高耸参天,笔直瘦削。

此时的北方大地,应当就是如此吧。而此时的上海,还是橙黄橘绿时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对比,我们能体会沈周画中的温暖,这本是南方的气象啊。

历史交织,南北空间的异同,沈周对此有整体的观照,以笔墨游戏,心与天游,戏笔写心意,灞桥风雪图,荒寒诗意心。

好,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