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战术引争议,“违背兵法”却让对手战后心服口服
奋斗吧金子
2025-01-01 23:38山西
生活中的徐向前,平时话不多,生活也非常简朴,而且走到哪都是一口山西话,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木讷。然而,一到了战场上,徐向前又完全是另一副面孔。他沉稳多谋,战术多变且不循常规,既能重剑出鞘,出手便是开山劈岭的狠仗,也能狡猾如狐,把“兵不厌诈”演绎到极致。老战友陈赓就曾经这样评价徐向前用兵:“大处如掌风云,起伏跌宕,气势磅礴;小处如刺绣,穿针引线,丝丝入扣。”
在徐向前辉煌的军旅生涯中,鄂豫皖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特别是徐向前在此指挥的四大战役,横扫6万蒋家嫡系精锐,那既是他成长为卓越军事统帅的开始,也是战法逐渐成型的一个阶段。
一、黄安战役:巧妙布局,以攻代守
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在黄安七里坪正式成立,一支庞大的队伍就此诞生,其人数超过三万人,并被整编为4个师和12个团。这支部队实力雄厚、战斗力惊人,凭借辉煌战绩,足以与声名远扬的“朱毛红军”相提并论,声势浩大,令人瞩目。
在红四方面军成立大会的阅兵式上,年仅30岁的总指挥徐向前,骑着一匹高大威武的白马,身着整洁的灰色军装,神情威严地检阅着这支部队,尽显大将风范。
早在1929年,徐向前受中央派遣来到大别山,担任红31师副师长,当时他带领300多名农民投身革命。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成为拥有3万名主力红军的强大力量。在鄂豫皖的三年,是徐向前军旅生涯中最艰难的时期,但也铸就了他无比光辉的成就。
初到大别山时,徐向前对方言一窍不通,工作受到极大困扰,每次开会都得依靠翻译才能与同志们顺利交流。更棘手的是,他运用的先进战法,当地同志们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有一次,他虽成功运用诱敌深入战术取得战斗胜利,却有人向上级告状,指责他的作战方式致使根据地财产遭受损失。
当时,苏区游击队存在诸多问题,队员缺乏系统训练,作战时纪律松散,思想难以统一,战斗中常出现退缩情况,这让负责指挥作战的徐向前在战场上时常陷入孤军奋战的困境。但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次次带领部队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尽管环境非常艰难,徐向前却以惊人的毅力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接连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他成功地创造了一个红旗飘扬的鄂豫皖地区,培养出了一支常胜不衰的四方面军。
仅在红四方面军成立三天后,徐向前便在总部召开作战会议。为主动迎击国民党进攻的15个师,他决定采取外线进攻的策略,以打破第三次“围剿”的封锁。
对于这个提议,许多四方面军的指战员认为“没有必要”。尽管国民党在进攻根据地,但并没有进行严厉的攻击。各方势力的拖延,使得他们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
许多人认为,敌人还未来袭,我们可以慢慢建立防御,不必主动出击。然而,徐向前的决策却十分果断。他平时话语不多,但在战争中有着明确的见解,洞察力极强。因此,他所做的决定通常不会轻易改变。
经过全面分析战场情况,徐向前终于确定了第一场战斗的地点,黄安。黄安将成为建立军队的地方,第一枪也将在这里打响。
驻守黄安的国民党69师由赵冠英担任师长。因左眼受伤,他被称为赵瞎子。
在面对的所有敌人中,赵冠英无疑是一位非常厉害的角色。他不仅战斗技巧高超,而且勇敢无畏,因此得到了蒋介石的重视。赵冠英所带领的69师同样不容小觑。徐向前在第一场战斗中选择了赵冠英,显示了他的非凡胆略。
徐向前的战术思路非常清晰:在局部战斗中,利用人数优势进行攻击,而在整体战略上则是围困敌人,切断他们的支援。
驻守黄安的赵冠英,指挥着4个团和2个旅,修建了坚固的碉楼和暗垒,防守非常严密。尽管四方面军在人数上有3:1的优势,但直接攻击会消耗过多的力量,得不偿失。因此,把赵冠英作为诱饵,攻击负责支援的4个师友军,才是最佳选择。
11月10日,徐向前迅速发动攻击,仅用十天便攻占了黄安的外围阵地。面对强大的敌军,赵冠英无奈之下只能退回城内,寻求外界的援助。
12月7日,敌方的30师增援部队由两个旅组成,行军至大小峰山附近时,遭遇了四方面军的33团的猛烈攻击。33团并没有久留,出其不意地重创敌军后,迅速撤退至五云山和周家坳,准备与坚守在此的32团合力继续抵抗。
徐向前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够以最小的代价,给敌人造成最大的损失。他擅长梯次配置和加强纵深,展现出出色的战略智慧。
凭借有利的地形和恰当的战术,四方面军利用口袋阵,成功地将敌人前方的几个旅打得支离破碎。然而,随着战线的延伸和敌人增援的不断增加,战役逐渐转入了激烈的肉搏阶段,紧张的局势甚至超出了徐向前的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