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孩子注意力越来越差了。
有姐妹就吐槽,每次辅导孩子写作业,就血压飙升。
一会玩橡皮,一会要上厕所,一会又要喝水。
半小时过去了,写不完10道题。
前两天,刷到一篇关于「奶头乐」的笔记,刷完才发现:
原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真的不怪ta。
在帖子中,网友分享了自己被奶头乐杀死的7年的故事。
△向下滑动查看全文
奶头乐,通俗来说,指像婴儿一样,只要被塞个奶嘴,就能被哄住。
在笔记里,网友说,自己从小就无法在课后学习,上大学后,没有了主线任务,自己更加沉溺在奶头乐中。
虽然后面自己意识到了,但却更加痛苦,无法摆脱奶头乐的诱惑,眼睁睁看着自己一步步落后于同龄人......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奶头乐」,正在一步步在蚕食孩子的大脑。
但给孩子电子戒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是一个富人们公认有效的方式之一。
但实话实说,我身边好多孩子现在读整本书都很困难,孩子们习惯了游戏、短视频、漫画这些碎片化的刺激,很难沉下心去看文字➡️导致长篇阅读能力越来越差➡️越差越不爱看,这项基本能力的缺失,轻则影响成绩,重则影响以后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个恶性循环,必须早早关注!
01
奶头乐,是什么?
短暂的快乐,带来的是无尽的虚无
有人说:“穷人沉迷多巴胺,富人追求内啡肽”。
难道快乐也分等级?
是的,奶头乐,可以说是“资本”的阴谋。
这个概念最早出自美国《全球化陷阱》这本书中,指的是通过提供低成本、令人着迷的娱乐内容来安抚被边缘化人群。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二八理论」吧,就是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资本为了避免阶级冲突会大批量制造「奶头」,让人沉迷,安抚人心。
《全球化陷阱》这本书里对「奶头乐」的阐述
科学研究,当我们经历新鲜、刺激的事物时,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会让人感到快乐。
像奶嘴一样,让人们沉浸在短暂、持续的快乐中,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连马斯克都曾经炮轰过短视频。
而且不是说意志坚强的孩子,就不会沉迷于奶头乐。
去年网飞一部评分高到8.7的纪录片《智能陷阱》,就揭露了真相。
纪录片采访了很多互联网龙头行业的前高管或者核心技术人员,他们都表示网络上的产品设计的初衷,就是吸引注意力。
在我们还没有意识到时,就已经被引诱着往下滑。
里面有位受访者是这么说的:就像赌城里的老虎机。
看起来出现什么是偶然的,但实际上,这些都是设计好的手段。
而且所有的受访者都表示,即使自己知道原理,但拿起手机,还是忍不住要刷起来。
这就是「奶头乐」的威力,知道却依旧无法抵抗。
02
“奶头乐”有多可怕?
脑质层会变薄!
今年有个年度热词,叫「脑雾」,虽然名字新奇,但本质还是「奶头乐」。
这些「奶头乐」抓住了人们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天性。
通过大数据和算法技术,精准推送符合个人喜好的内容,使得人们更加沉迷于其中。
浙大的一项研究发现:个性化推荐的短视频,会让大脑对刺激产生快感和强化动机的神经回路——腹侧被盖区(VTA)更多被激活,而这个区域和多巴胺产生有关。
个性化推荐能给人更多的刺激
而自控力还未完全形成的孩子,往往就成了奶头乐第一批受害者。
这在心理学中叫“注意力分散效应”。
过多的碎片化娱乐信息干扰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情,导致他们在学习等需要深度思考和持续专注的活动中表现不佳。
而现在孩子的课业,又很需要这种深度专注能力。
越沉迷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想沉迷,无限循环般一步步毁掉孩子。
除此之外,奶头乐还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发展,甚至性格。
在一项研究中发现,沉迷短视频的人,抑郁、焦虑的情绪更高,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影响社交等。
除了网络世界交互成本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算法推荐会形成信息茧房。
人们赞同什么,算法就会给你推荐什么,不断给你想看的,给到你爱听的声音。
不同的声音和意见越来越难听得见,自然就学不会和不同的声音相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大人觉得孩子越来越难沟通了,而孩子又会觉得大人不懂他们。
本质上,就是信息茧房把我们都分隔开了。
更可怕的是,研究还发现,这些习惯“刷刷刷”的人,他们的大脑的皮质层更薄!
研究来源:Bowen Tan et al. ,Drugs of abuse hijack a mesolimbic pathway that processes homeostatic need.Science384,eadk6742(2024).
奶头乐,它杀死了孩子的自制力,杀死了孩子的学习能力,更在一步步吃掉孩子的大脑。
03
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奶头乐?
一个真相:现在的孩子喜欢,甚至摆脱不了奶头乐!!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的自律性和自控能力尚未完全发展成熟。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在儿童时期,孩子更多地追求即时满足。
而「奶头乐」,又能迅速刺激人体分泌多巴胺,及时给到“快乐”反馈。
人天生具有好吃懒做,追求情感刺激的天性。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抵抗「奶头乐」就是在与人性的弱点斗争。
科学上把多巴胺分泌带来的快乐称为:即时奖励。
而相对的是另一种长久快乐:内啡肽的延迟奖励。
内啡肽和多巴胺一样,是大脑分泌的神经递质,类似于吗啡,能给人带来缓解疼痛、减轻压力的作用。
就像健身一样,虽然锻炼的时候很痛苦,但坚持下来后,就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而这种快乐就是源自内啡肽。
而且这种快乐是能持续很长时间的,并且逐渐叠加。
因此如果想让孩子摆脱奶头乐,那就应该让孩子去接触更高级的快乐。
1、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前文说到,未来可能连读书这件事都变成富人的专属,这不是危言耸听。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让他们从屏幕的诱惑中“松绑”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书开始,科幻、冒险、甚至漫画,只要能激发兴趣,都值得尝试。
和孩子一起读,分享故事里的奇妙世界,比单纯“没收手机”更有效。
2、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可以带孩子体验一下“多巴胺”、“内啡肽”,两种快乐带来的不同感觉。
本质上说,无论多巴胺还是内啡肽,只是快乐的机制不同,核心还是人。
两者结合,松弛有度,才能拥有真正的快乐和自律生活。
3、合理规划孩子的娱乐时间
一起制定使用电子产品的规则。
比如每天只能玩一个小时的电子游戏或者看半小时的电视。并且要严格执行,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
这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中叫 “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设定规则和奖惩机制,能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奶头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它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可能让我们失去未来的危险现象。
真正的快乐,不是短暂的刺激,而是长久的满足。
就像罗翔老师说的,你在放纵中,你以为你是自由的,其实你是被奴役的。
远离“奶头乐”,找回生活的主动权。
编辑|京教君
内容来 源|小小包麻麻
今日推荐视频
欢迎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们要是不给京城教育圈加星标,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亲们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标!
重要的话说三遍!
然后,多点在看、多点赞、多分享,
不然我们就要失去彼此了……
亲们,快加星标,风里雨里,
京教君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