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邹阿江 摄影报道

三十而立,奋楫笃行。1月1日元旦节,华西都市报创刊30周年暨封面传媒成立9周年,封面新闻联合小红书推出新年展——“你就是成都封面”,邀请广大市民游客前来打卡,在30幅封面展览中感受成都人的多彩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年展现场

1995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正式创刊,2016年5月4日,封面新闻客户端青春上线,从主流大报到新型主流媒体。在时代浪潮中,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以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成都的城市变迁,走进了读者的温暖心田,每一次技术的革新和内容的迭代,都是对读者的深情回馈。

元旦当天 摄影博主前来打卡

城市人文就像一坛酒 越陈越值得品味

下午时分,成都市锦江区东顺城南街巷子里格外热闹。巷子一侧,30幅7米多高的照片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停驻观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先生是30幅作品中的摄影者之一,今天清早他便来到巷子看展,吃过午饭后又来了。他说,看到自己拍摄的作品被放在热闹的巷子里,格外开心。“我在设计院工作,业余时间喜欢‘扫街’拍点人文和自然风光。”李先生介绍,这张“火锅串串冰火两重天的快乐”拍摄于今年7月的一个晚上,位置在总府路天桥。

“成都夜经济”是李先生想从照片里展现出的主题词。“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几年前,民谣歌手赵雷的一首《成都》唱出了成都生活的轻盈和夜色温柔,也把成都的夜经济唱到了更多人的心里。

在李先生看来,成都有数不尽的川菜馆子、火锅店以及其他地道的地域美食。即便接近凌晨时分,大街上依然能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聚餐或逛街。如果有外地游客来成都,他推荐一定去成都夜市走走看看。

“这样的办展形式很潮流,很青春,很活力,很时尚,颠覆了我对报纸的印象。”李先生一口气用了四个词语来形容。他透露,自己是华西都市报的忠实读者,发展30年的都市报第一次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很是新鲜。“这些照片展现了成都的城市风貌、风土人情、城市变迁,特别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先生

在众多作品中,除了自己的,李先生印象最深刻的便是20世纪90年代送外卖的那张照片。“刚刚一个外卖小哥从这经过,那种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感,一下子就出来了,一座城市的人文风情就像一坛酒,真的是越陈越值得品味。”

带着母亲来打卡的市民刘女士:

呼吁更多人养成阅读报纸的习惯

除了30幅照片,街边摆放的“华西都市报创刊30周年暨封面传媒成立9周年”的各种打卡装置同样吸引了路人的关注。

“可以帮我拍张照片吗?”刘女士走上前询问工作人员,今天是元旦节,成都又是大太阳,她带着女儿和妈妈来巷子里喝茶。“这个巷子变化很大,以前都是传统的商店,现在一排门店都变成了潮流咖啡店、服饰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女士(左)

拍完照后,刘女士带着女儿挑选了几款此次活动为市民游客准备的礼品。“就要那个熊猫发箍吧,我女儿喜欢!”随后,刘女士将照片分享到朋友圈“三十而立,正是风华正茂。华西都市报都30岁啦,时间过得真快!祝愿它越办越好,陪伴读者共长情;也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刘女士特别提到,自己的母亲是一位“报痴”。原来,70岁的母亲是华西都市报20年的忠实读者,她不仅读报,还收藏报纸,家里的墙上贴满了报纸。“母亲喜欢报纸上的深度报道,喜欢社会新闻,以前出门都常带着报纸,走到哪里有空闲了,就拿出来看。”

刘女士表示现在看报纸的人变少了,她呼吁大家多看报纸。刘女士认为,报纸的质感和深度是新媒体无法比拟的,报纸上的内容经过更严格的编辑和校对,内容更加真实可信和权威可靠。此外她还谈到,阅读报纸有助于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养成批判性思考,脱离碎片化的肤浅和健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卡游客

据悉,本次活动共设置了30个以华西都市报版面为蓝本设计的庆生打卡点,覆盖成都及其他市州的地标性建筑、商圈、博物馆等热门地点。

读者在现场拍照打卡后,可将带有特定视觉标志的照片上传至封面新闻客户端H5页面,并获取精美礼物,同时参与抽奖活动。每一个打卡点都承载着读者与华西都市报的记忆,共同定格最美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