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往往会谈“癌”变色,尤其是肺癌,被称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一杀手。
马学真教授带领团队致力于肿瘤的诊断治疗和研究,始终以提高恶性肿瘤治愈率和长期生存率为第一目标,努力做到以精准放疗为基础的联合策略治愈肿瘤,以替代早期肿瘤手术治疗,在使用新技术提高肿瘤治愈率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马学真是青岛市肿瘤防治研究院院长,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青岛市人大代表,国家“人民名医”,青岛著名好医生,马学真致力于肿瘤防治事业,使肿瘤治愈率处于国内先进行列。
精准施治提高肿瘤治愈率
10多年前,马学真连续接诊了两位中老年男性病人,都被诊断为早期肺癌。他们在确诊后寻求偏方治疗3个月,导致肿瘤快速发展成为晚期肺癌。
“病人因错失最佳治愈的时机而遭受痛苦,病人和家属基本对治疗丧失了信心,我对此感到非常遗憾和痛心。”马学真说:“病人来我院后,我带领团队用真心、耐心与病人沟通,制定科学、规范的个性化整体治疗方案,做好病人思想工作,一步一步精准施治。最终肿瘤慢慢缩小,转移灶消失,经过我们一年又一年的坚持,奇迹出现,两位病人的生存期都在10年以上,获得治愈。”
“这件事情给我的触动很大。即使是早期肿瘤,如果不进行科学治疗,也会痛失治愈的机会甚至失去生命。”马学真认为,同样的,晚期肿瘤不是肿瘤晚期(终末期),不要轻言放弃,个性化多学科联合治疗也可以使患者“带瘤长期生存” 。即使是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肺癌,通过放化疗联合免疫、靶向治疗,病情稳定者治愈率也能达到40%-50%。例如结直肠癌肝转移或肺转移,只要有效控制原发和转移病灶,40%以上的患者也可以治愈或长期生存。
马学真不断在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探索方面开展创新,也在治疗模式上创新和探索,他倡导并践行的“恶性肿瘤治愈目标导向的精准治疗基础上的多学科联合治疗模式”,大幅度提高了肿瘤治愈率,走在全国前列。
引领本学科关键技术,把握学科和肿瘤诊疗前沿。马学真在逆转化疗耐药、靶向治疗耐药、免疫治疗耐药及放疗抗拒方面有重大突破,国内率先开展精准放疗EAGE(速锋刀)、MDR基因逆转耐药,联合免疫靶向治疗,DC/CIK、TIL及抗血管治疗,通过肿瘤建立液体活检技术、PET/CT联合多影像诊断技术、多学科会诊模式,优化肿瘤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开展EAGE IGRT、X、γ刀使恶性肿瘤精准治疗提高了层次,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后精准放疗,大幅度提高肿瘤治愈率、长期生存率。
他工作在临床和科研一线,门诊工作量、病房工作量处于领先水平,业务知识扎实、对本专业疾病有深入研究,掌握本学科关键技术,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能力,马学真疑难肿瘤创新工作室荣获“青岛市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
加快推进肿瘤防治有策略
在马学真看来,肿瘤防治的策略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癌症,降低发病率;科学诊疗,提高治愈率。”加快推进肿瘤防治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防癌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90%以上肿瘤的发病危险度可以用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来解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肿瘤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平时要注意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坚持锻炼,保持健康体重,不熬夜,戒烟限酒。
二是强化癌症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推进早诊早治工作,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国家推动癌症筛查,逐步将癌症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纳入诊疗常规。青岛中心医院连续10多年参加了“中国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完成临床筛查3万余人次,促进了居民早诊早治意识的提升,在提高治愈率、提升生存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参加了国家卫健委和健康中国的宫颈癌、乳腺癌和肝癌的三癌筛查,争取宫颈癌、乳腺癌的治愈率达到90%以上,肝癌由目前的14%的治愈率提高到65%以上的治愈率。
三是因人施治,多学科诊疗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多学科联合治疗,实现早期病人治愈;中期患者争取治愈;晚期患者采取以基因及肿瘤相关信息为基础的个性化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放化疗联合,争取高质量的长期生存。
四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癌症防治体系建设,提高癌症防治能力,实施癌症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为遏制癌症增长、降低癌症疾病负担奠定基础。
他认为,治愈肿瘤是肿瘤医生的不断追求,治愈而又保全脏器功能需要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精准治疗的时代,肿瘤诊疗策略是基因引导下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与传统诊疗措施的结合;晚期肿瘤不是肿瘤晚期,不要轻易放弃;个性化、精准治疗基础上的多学科诊疗是实现晚期患者长期生存的策略。
医者仁心显风范
有一次,马学真教授在离家上班的楼梯上,遇见一位老人抱着一岁多的面色青紫的孙子急匆匆下楼,经过询问后,他考虑是因人工喂奶不慎导致孩子呛奶引起窒息,迅速双手握住孩子双腿倒置,牛奶流出,快速、规范而又有序地开展施救,孩子面色逐渐恢复红晕,生命体征稳定,渐渐恢复正常。他成功挽救了患儿生命,十几年过去了,每当看到孩子的笑容,他都由衷高兴。他冒着风险、承担着可能的压力,不计个人得失,秉承“生命至上,救死扶伤”的信念,谱写新时代医务人员的高尚风范。
作为青岛市人大代表,他在做好医教研业务的同时,提出一系列建议和提案,《建设中国康湾》,写进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依托康复大学建设生物医药产业》《癌症早诊早治提高肿瘤治愈率》,得到政府和部门高度重视,并为青岛争取到《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国家健康城市项目及《宫颈癌、乳腺癌和肝癌的筛查项目》,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和财政部的支持下开展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3个城市之一,使青岛市癌症防治走在全国前列。在为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和各区市人大常委会做了《中国癌症防治策略》报告,并在山东电视台、人民网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受益人数达437万,被授予“人民名医”。
作为访问学者,先后去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德国雷根斯堡大学附属医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癌症中心学习、交流,把握肿瘤诊疗的方向和新进展。
作为学科(肿瘤学科)负责人,他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17名、硕士80名,被评为青岛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作为课题负责人,他在研国自然面上项目1项,省自然项目1项,主持国家、省市立项科研课题10余项。主持1项、参加5项肿瘤国家规范及共识的制定。在国家级学术会议上做主题报告50余次,举办国家继续教育项目2项,为促进肿瘤医学与世界接轨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该院专业领军人物,致力于科研、学科建设和提升,引领学科发展方向,主持制订并实施学科工作计划和业务发展规划,指导住院医师、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教学工作,打造研究目标明确、科研技术领先、结构合理优化的肿瘤学研究团队;创新肿瘤诊疗流程、诊疗策略,全面提升肿瘤诊治能力;全面落实多学科会诊制度,主导并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学科会诊,为疑难肿瘤制定个性化精准的多学科治疗方案。
作为胶东半岛肿瘤联盟主席,马学真充分利用胶东半岛一体化发展的契机,广泛开展科研、新技术、新项目和学术交流的机会,提升软实力和学科影响力,加速肿瘤综合治疗的步伐,有力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肿瘤综合治疗术领域的有力支撑。
患者病痛,医生心痛,医患同心,共创健康。马学真表示:“我始终坚信:医德是行医最根本的底线,医务工作者需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并为之不断地努力。健康至上,生命无限。我们的辛勤努力和履职尽责,只为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幸福的社会,谱写健康青岛新篇章。”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