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寺千年银杏树的秋冬之美与历史传承 文/王世辉

造访白云寺,其实是奔着树去的。

秋冬之交,正是银杏树展现风采、以透彻纯粹的雅黄晕染天空的时节。读着网上关于白云寺千年古银杏的推介文字,我尚未出足,心里却早已驰骋起想象,脑海间浮现出诗意且唯美的画面:千年古树,劲挺高拔,黄叶飒飒,漫舞金声……

来到白云寺森林公园的入口处,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大门上方横挂的红色长幅上的温馨语句:观千年古刹,赏银杏黄叶,白云寺银杏节欢迎您!

哟嗬!我心中一叹,原来这里还有银杏节呢!

跨过入口,走了一小段路,便已驻足于白云寺前。

白云寺是一座古寺,位于辉县市市区西35公里薄壁镇白云寺村北,白鹿山西南的关山峰下,原名白茅寺,白云寺是后来改叫的名字。

白云寺的古老,志书与碑刻均有记载。始建于唐高宗年间;至宋,增建了罗汉堂;元至元二十年(1278年)重建,改称梦觉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重修,再度改名始称为白云寺,寺的西侧增建了观音堂,明代中期寺院达到鼎盛时期,形成东西三个院落、中院一进四院的规模;清亦有修缮,其建筑风格留存至今。

在清代,白云寺已成为“太行诸梵宇之最佳者”,古寺藏深山,钟声白云里,竹林葱葱,云海茫茫,高僧似云,灵塔如林,流传着“白云八景”、“豫北寺院在白云”的口碑。白云寺的美景,曾引得乾隆皇帝圣驾幸临,元好问、李濂、李贽等文人墨客驻足赏景、题名赋诗。这些都是史料的记载与描述。

既然是来访树,那就接着说树。

说树,不能不说说寺院正门外侧的几株古银杏。

这几株,比肩雄立,一株比一株粗壮,一株比一株高耸,一株比一株枝繁叶茂,一株比一株浑黄欲燃。置身树下,仿若置身黄澄澄的世界、黄澄澄的海洋,所有的心神与魂魄,不知不觉间,已被陶醉着,也在沉陷着……

我见到了几位摄影爱好者,端着长镜头的专业相机,跑前跑后跑左跑右地不停变换角度,在咔嚓咔嚓地按动快门儿;也见到了喜欢与美景合影的少女或少妇们,摆出各种优雅的姿势,在乐滋滋地定格生活的美丽瞬间;又见到了远道而来的抖音快手们,一边在滔滔不绝地解说,一边在做着现场直播。

这几株银杏,一例地都被挂上了“古树名木保护牌”,牌子上赫然标注着同一个数字:1100年。看着真切的数字,我不禁再次惊叹——惊叹它们虽年逾千岁,却依然精神抖擞,挺拔健硕。我不由得去想,倘若换作是人,能活到这般年岁,该会呈现出怎样的龙钟之态呢?

几株银杏年岁相同,高低粗细却又有分别,并非一般高低,也非一般粗细。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譬之于人,不亦是如此吗?序齿同庚,却会长得有高矮胖瘦之别。

最高最粗的一株,需要几个人联手才能合围得住,其腰身也被人们用红绸一层一层地围裹起来。据当地人讲,这株银杏,是李世民亲身栽种的,周身透射着与众不同的帝王气象。我横横竖竖地反复打量,终究未能见出所谓的帝王气象,只是感觉到了它约略有些特异,但具体特异在何处,却又说不出所以。这或许就是主观上在心里为它贴了标签的缘故吧?

稍加考证,会发现,当地人口中的李世民栽种之说,应当是句妄言,是人们附会的一段传说。因为建寺的时间摆在那儿,与李世民的年代不符;再者,到处寻觅,也寻不见相关的证据。思量一番,我似乎明白了,当地人如此附会,无非是想让这寺和树都能与明君圣主产生牵系,想沾沾光,获得更多的民生福祉。念及此,也就不再深究了。

寺院里也多有银杏树,树龄也均是1100年。寺院里的银杏,虽明显比不得寺门外的粗,但我相信它们的年岁都是真实的——树有年轮,造不得假,也说不得谎。

在寺院里,除了银杏,我还访得了诸种古树名木。

其一是辛夷,学名是一串英文,汉语的别名是紫玉兰,木兰科,木兰属,树龄100年,保护等级为三级。

其二是槭树,别名枫树,槭树科,槭属。

其三是杜仲,别名丝棉木、丝棉皮、思仙、思仲等,杜仲科,杜仲属。

其四是黄柏树,别名黄檗、黄波萝、檗木等,芸香科,黄檗属。

其五是狗牙梅,别名九英梅,腊梅科,腊梅属。

其六是挠痒树,别名紫薇、百日红、痒痒树、无皮树等,千屈菜科,紫薇属。

其七是杉树,别名沙木、沙树、杉木等,杉科,杉木属。

其八是香樟树,别名木樟、樟木子、香蕊等,樟科,樟属。

凡此等等,不一而足。考虑到读者诸君或许会产生阅读疲劳,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这么多树种,这么多植株,使我不由得再生感叹:白云寺真乃一座植物园,真乃古树名木的聚居地。

树有生命,也有故事和传说。世上的树皆然,白云寺的树亦莫能外。所以,在白云寺里徜徉,我也如同在故事与传说中徜徉。在这里,不妨撮录几则。

一则是关于香樟树的。传说在以前江南大户人家,如果生了一个闺女,就在宅院里种一棵樟树,待到樟树成材,闺女也到了该出嫁的年龄。媒婆如果在院外看到长大了的樟树,就知道这家有未出嫁的闺女,便可来提亲。在闺女出嫁的时候,这家人就将这樟树砍倒做成两口大箱子,里面装上丝绸做嫁妆,意为“两箱丝绸”,谐音就成了“两相厮守”。

另一则是关于杜仲树的。传说曾有一位纤夫名叫杜仲,他为了缓解同行们拉久了的腰酸症状,上山采药给同伴医治,不小心却跌落山谷而亡。人们为了纪念他舍身为人的精神,就把他采来的草药叫做杜仲,“感恩采药杜仲仙,身陨换得纤夫解”。

还有一则,是关于挠痒树的趣闻。在白云寺当地有这样一句俗话:“白云寺好景致,玉石奶奶挠痒树,大肚佛爷哈哈笑,五百罗汉乐滋滋。”据当地老人们说,来到白云寺的人都得去挠挠它,因为可以给你带来好运,可以消祸避灾。

传说是美好的,故事是动人的,仔细品咂个中原因,其实可以归结为一点,那就是氤氲着人们的善良而诚挚的愿望。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到了该和白云寺说再见的时候。真是依依不舍啊,我像作别心仪的恋人一样,一步一驻足,两步一回首,并且在心里说:白云寺,我还会再来的,再来造访遍布寺里寺外的古老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