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中,原名本尧,字文白,安徽巢县人。先后毕业于武汉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42年入黄埔军校任入伍生总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治中是蒋介石重用的将领,同时也是共产党人的友人,政治生涯曲折而复杂

淞沪抗战中为左翼指挥官,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无奈战局失利,退守常熟,留下壮志未酬的遗憾。

后被任命为京沪防御区军事长官,致力于安排人做好实地侦查,测量,绘制地图。

正是这一批人,研究制定了战术作业和初步的作战方案,组织实施构筑淞沪线、苏福线一点据点工事。

张治中将军非常不安,战斗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态势,但多地军政要员仍在推诿,没有精心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日军逐渐以军事演习为由,在淞沪地区挑战日益频繁,张治中将军秘密扩充上海保安团的力量,同时命令他所能指挥的第三十六师由无锡推进到苏州。第八十七七师由江阴推进到常熟福山一带,第八十八师由南京附无和江阴一线。张治中不断地向南京陈请必须增兵,因为此时的上海只有一个“保安团”,淞沪地区只有三个作战师,而按照他所计划,至少还需增加三至四个作战师。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安事变后,为给蒋介石“救驾”,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他部署在上海周边的第三十六师、第人十八师都抽调走了。那是张治中最为担忧的日子,万一日军趁西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后果不堪设想。

这时候的日军,却反而采取了冷静观望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或许是因为西安事变完全出乎日方意料的缘故。

卢沟桥事变后,张治中接任京沪警备司令官。为了预防万一,他命令补充第二旅的一个团化装成宪兵人驻松江;另一个团化装成上海“保安队”人驻虹桥和龙华两个机场一打死日军上尉大山勇夫的中国“保安”,实际上正是张治中部署在机场的正规军士兵。

张治中强烈主张对于日本应该“先发制敌”,认为对付日军可分作三种时期:第一种他打我,我不还手;第二种他打我,我才还手;第三种他要打我,我就先打他,这叫做先发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治中向南京郑重建议,基于中国军队力量薄弱,而上海又是“系国际视听”的要地,因此必须采取攻势防御,即“先以充分兵力进驻淞沪,向敌猛攻,予以重创”。

“先发制敌”,意味着主动发起作战行为一在与日本侵略者对抗的往事中,中国方面什么时候“先发制敌”过?除了“他打我,我不还手”以及“他打我,我才还手”之外,中国什么时候曾有过“判断他要打我”之时,抢先出手,把对方打得晕头转向的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南京军政高层内部,还有一些与张治中持相同或相近观点的人,包括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军令部作战组组长刘斐、武昌委员长行营陆军整理处处长陈诚以及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副主任姚琮等。

他们的基本主张是:绝不能让日军把上海作为侵入华中的军事基地,必须主动歼灭上海的日军及其长江内河里的日军舰艇,开辟华东战场。他们的理由是:日军装备有飞机、大炮、坦克、装甲战车、航空母舰等先进武器,军队训练有素,崇尚武士道精神,百年以来几乎每战必胜,如今仍处于战斗力旺盛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中国军队把主力投人华北大平原与之决战,势必会被日军迅速各个击破,因为在大平原上日军可以充分利用其机械化优势,又有京汉、津浦铁路可以利用,从北到南长驱直入,一旦将中国军队主力逼退至东南沿海,战争就基本上结局已定了。

而如果中国军队在华北地区节节抵抗的同时,在华东地区开辟对日作战的“第二战场”,就可以分散日军的力量,迟滞日军的南下进攻。

淞沪是开辟“第二战场”的理想之地。因为这里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日军肯定要发动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正因为如此,一旦淞沪爆发战事,各国列强的利益必然受到损害,列强们不可能坐视日本独霸中国权益,于是很有可能介入战争,列强的介入是有利于中国的。

只要中国坚持抗战,最终会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这是最后战胜日本的正确途径。当然,还有一种战场地理上的解释:从中国的地势特征上看,自东面沿海向西,地势逐渐抬升,是逆河流流向而上的,这对进攻一方不利:而中国的抗战后方基地在西南,即使边打边撒,也是背对着后方作战,且越退地势越高,这种态势对作战的防御一方有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见解,确是远见卓识,就交战双方的实力对比和两国国情上讲,试图拉长战线并准备长期作战,无疑是一种冷静清醒的抉择。

历史一再证明,中国从来没有依靠列强摆脱任何苦难。从某种意义上讲,战争就是赌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知战争不可避免却又求战心切的张治中,对松沪地区的中国军队发了文告,号召将士们在抗战中为国捐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