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破破烂烂,总有人缝缝补补。

几乎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对死亡感到恐惧,甚至觉得不吉利。

然而在福建长乐,有这样一位职业哭灵人,她在24年的光阴里,始终“为逝者哀悼,为生者感恩,为自己坚持”。

这个人就是李美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哭灵,是中国传统对逝者表达哀悼和尊敬的一种方式。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相信人死后是有灵魂的,因此亲友会为死者举行葬礼,并通过哭泣来传达对逝者的不舍。

当然,也有人家是通过哭灵增加葬礼气氛,并彰显自己家的排面。

因此,职业哭灵人应运而生。

虽然哭灵是个被蒙上神秘面纱的职业,听起来就让人心生畏惧,更是被视为禁忌,甚至被列为“下九流”的行当。

但每当晨曦初露,大多数人还在梦乡中徘徊时,李美珍就悄悄起身,开始了她庄严的哭灵工作。

为了更好地为逝者服务,李美珍的衣橱里没有色彩斑斓的时尚衣物,取而代之的是一件件素白的丧服。

这些衣服对她而言,既是工作服,也是她对逝者最深切的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在刚接触这行时,李美珍也曾犹豫过担忧过,毕竟这个职业与死亡紧密相连,让人心生畏惧。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后,她发现哭灵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逝者的深情。

于是李美珍决定挑战自己,她拜访了当地的哭灵前辈,虚心请教,刻苦练习。

李美玲的声音条件很好,再加上她自身的经历,让她的哭声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总能触动人心。

她的第一次哭灵,就赢得了逝者家属的认可和赞赏,虽然只有七十块钱的报酬,但对她来说,却是一次巨大的鼓励和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静静地躺在冷棺里,儿孙满脸悲伤地跪拜在旁边。

也许是触景生情想到了自己年迈的父母,也许是想到了自己失败的婚姻,李美玲顿时悲从中来放声大哭:

“跪在灵前把泪滴,哭声妈妈你在哪里?你又去向何方?叫声妈妈你回来吧,儿女们多想念你,妈妈呀,我的妈妈呀……”

李美珍的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般滚滚而下,肩膀随着每一次动情的抽泣而颤动,她的哭声里满满的全是悲伤,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凄楚。

从此,她便开始了自己的哭灵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美珍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山村,家里孩子众多,生活异常艰辛。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初中毕业后,她毅然选择了辍学,回到家中帮父母分担农活。

在那个闭塞的小山村里,婚姻仿佛就是女人唯一的归宿,十八岁那年,李美珍在家人的安排下,嫁给了同村的一个男人。

起初,她对婚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以为能够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然而,现实却给了她一记沉重的耳光。

婚后的生活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美好,丈夫的暴躁和家暴让她饱受折磨,而婆家人的冷漠和刁难更是让她雪上加霜。

她曾试图反抗并自杀未遂,但在这个男尊女卑的小山村里,她的声音显得那么微弱,那么无力。

终于,在一次又一次的绝望中,李美珍选择了逃离,她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决心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就在这时,她接触到了哭灵这个职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十四年对普通人来说,只是岁月长河中的一段平凡岁月,但对李美珍来说,却是自我救赎与蜕变。

她奔波于各种葬礼之间,用自己的哭声为逝者送上最后一程。

她不仅注重技巧的学习和提升,更注重情感的投入和表达。

她常常会先了解逝者的生平事迹,然后用心去体会逝者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世界,所以她的哭声更加真实、更加动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美珍在哭灵这个行业里声名鹊起。

她的哭声几乎成了葬礼上的号角,总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感动。

她的报酬也随之水涨船高,从最初的几十块钱一场,到后来几百块钱一场,再到如今的三千块钱一场,甚至一天能接到三场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常年哭泣加上边哭边唱,李美玲的声音沙哑眼睛干涩,也有亲友认为她晦气,和她断了来往。

然而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为自己和两个儿子赢得了更好的生活,一度成为村里的首富。

如今,李美珍已经五十岁了。

她用赚来的钱为父母翻修了房子,还在城市里为两个儿子都购买了房子。

回望过去,李美珍感慨万分。

十年家暴生活对她来说,仿佛是一场无尽的噩梦。

但正是那段经历,让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苦难和不易,也让她在哭灵这个职业中,更加真切地表达出,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命的敬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美珍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哭灵人,更是一位坚强、勇敢的女性。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独立和自尊。她用自己的哭声,为逝者送去了最后的温暖和关怀,也为自己的人生赢得了尊严和价值。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每一种职业都应该被尊重和理解。

哭灵人,这个看似神秘的职业,其实也有着它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