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古以来皇帝作为国家元首,天然就享有国家大权带给他的各种便利,因此皇帝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死,但终究长生只是虚幻的泡影,在皇帝们的晚年必须要合理考虑到继承人的问题,但是只要涉及到继承人的问题,不管多么英明神武的皇帝,总会在实际操作上陷入两难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底应该册立谁为下一任继承人简直就是老皇帝的噩梦,立长原则还是立贤原则,亦或是立嫡原则?选项很多,但其实没有完全正确的标准答案。由于涉及统治内部的团结问题,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该有的损伤一定不可避免。

那么,既然这样一定会走向兄弟反目,各有损伤的结局,那么皇帝们为何不考虑让皇子们自然竞争,胜者为王呢?

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优点

首先,不得不承认,这种让皇子们自然竞争、胜者为王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中枢政治斗争,不会有那么多所谓的太子党朝臣和皇子党朝臣,并且还有利于国家军备的长足发展,甚至如果策略得当,还能最大限度的开疆辟土,扩大统治范围。

其次,这种优胜劣汰的手段,也能避免宗室勋贵迅速腐化堕落,让他们武德充沛,充满着阳刚之气。且由于多年的自然竞争,对于军务政务也都比较熟悉,一旦登基九五,不可能会出现宋徽宗所谓的“不似人君”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这种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规定,也很明显可以反过来鞭策老皇帝时刻警惕,让他不敢轻易怠慢国事,奸臣很难蒙蔽老皇帝,基本上就不会出现像唐玄宗“前明后昏”的情况。

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缺点

但是吧,这种规定的缺点也很明显。皇帝的大权无疑是极为诱人的,下放给皇子们足够的军政大权互相厮杀争斗,最后必然会极大的消耗国家元气——就算监控得当,范围有限,仅仅使用几个专门的州府来做测试,也足以造成哀鸿遍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如果老皇帝让他们去边关带兵历练,以军功进行比较,那问题就更大了,由于边关往往远离中央,极容易给予皇子做大的机会,一旦尾大不掉,必然会走向军阀割据化,最后就是国家分裂的惨剧。

历史上的真相——如果皇帝真给皇子军政大权,会怎么样

当然了,我想不少读者可能看到上面就要骂人了,都是你自己在那里假想,历史上真有这种事情吗?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哪个政权真的试图这么干过的呢?其实中外还都真有。

中国版:刘宋家的那些事儿

首先是中国的刘宋政权。这个政权其实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是他的开创者还是很有名的——刘裕,就是那个刘寄奴。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背过辛弃疾的词,其中就有一篇单独是夸耀刘寄奴的“...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个刘宋政权取代了东晋之后,刘寄奴,刘裕有一个儿子叫刘义隆,就是后来的宋文帝。在辛弃疾的那首夸耀刘裕的词里,也损过刘义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里的元嘉就是代指的刘义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义隆给予他的太子足够的军政大权——一支人数足达两万人的禁卫军,由太子亲领。应该说这是对太子的极大信任,除此之外,刘义隆还给其他儿子在地方的军政大权。可以说刘义隆完美契合我上面介绍过的自然选择理论。

这不就是一种胜者为王、竞争上岗的游戏机制吗?但是结局却很不好看。

在一个雷雨之夜,刘义隆和宠臣本来正在宫里的密室谈话。密室之外不准一个太监宫女侍从,谈话的内容倒也简单,大概意思就是说现在外面的皇子军功攒的不错,比太子优秀多了,这轮竞争上岗的游戏结果可以出来了,废太子吧!

大家都知道,雷雨之夜总是会出点事情的,果不其然,太子在这个雷雨之夜,带着他的两万禁军以“诡计”骗开了宫门,接着直奔老爹刘义隆和宠臣密室所在地,当然,是带着刀子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都不知道这事情是怎么泄露出去的,不过想想其实也对,毕竟人比人气死人嘛,自己成绩太差,只能作弊了。下面的剧情就有点血腥了——老皇帝刘义隆想要拿起桌子抵抗一番,结果被一心竞争上岗作弊的“好太子”剁掉了十个指头,被禁卫军乱刀砍死。

然后,太子就登基了。

再然后,皇子就爆发了:你小子作弊呢!

最后,太子就被外面的皇子带兵回京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结果能说是老皇帝刘义隆愿意看到的吗?当然不是吧,这事儿搞到最后硬生生的把刘宋搞得一塌糊涂,之后几代刘宋皇帝都在剁人和被剁之间徘徊,乱得一塌糊涂。

外国版:奥斯曼苏丹家的那些事儿

上面说的是中国版本的,这里要介绍的是外国版的。说奥斯曼帝国大家多多少少也都听说过,这个帝国的苏丹继承制度也是这种给予皇子足够大的军政权力,然后进行自然选择、胜者为王的内在逻辑。

这和上面说的刘宋王朝剧情有些类似,但又有一点不同,哪里不同呢?那就是更加的残酷了:

苏丹在位时,封给每个儿子一块地,让他们在那作军政首脑,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治国理政的才能。当苏丹驾崩时,哪个王子最先赶到首都,得到拥戴,就是新的苏丹,出于安全和国家稳定考虑,新苏丹要把兄弟们全部杀掉“我的任何一个儿子,由上帝选为苏丹,他为了更好的世界秩序而杀死他的兄弟们,都是恰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怎么样,听上去是不是很刺激?公开竞争,能者上庸者下,适者生存,胜者为王?而且可操作性也不错吧,老苏丹如果想作弊,完全可以把离首都近的封地给自己喜欢的儿子嘛。

但是最后的结局也很不美好。最大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用屁股想都知道,哪个兄弟愿意洗干净脖子等着新苏丹的屠刀降下来呢?肯定要做两手准备,首先是看看能不能第一时间得到中枢老苏丹的信息,没事儿就派几个间谍过去看看;其次是看看要是不行,能不能武力反抗一波。总之一句话,老苏丹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的内战肯定是避免不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的后来,禁卫军开始思维活络了,按理来说第一个知道老苏丹死讯的必然是我们才对啊(或者我们直接干掉老苏丹)!既然这样,那干脆国家就由我们来主导不就行了吗?于是奥斯曼帝国苏丹逐渐成为了禁卫军的傀儡,新生的皇子们再没机会被外放到外地,而是被关押在后宫的笼子里仍由禁卫军挑选...

于是之后的苏丹们低能且懦弱,大都经过几十年深宫生活才继位,没有机会学习如何管理国家。围绕着王位问题总是充满阴谋与矛盾,我相信这绝不是第一代苏丹愿意看见的结果。

总结

为什么皇帝不敢给皇子军权,让他们自然竞争胜者为王?因为但凡这样做的,下场都很惨。可不是危言耸听,尽管似乎从表面上来看,这样做有短期的各种优势,但是一旦放在长远来看,给统治者和国家安全带来最直接威胁的就是这些同样流有统治者血统的握有大权的皇子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靖难之后,朱棣对各地都是传檄而定

老皇帝不给皇子大权,老皇帝最多只是头疼继承人该选谁,主动权还在老皇帝手上,别人也找不到什么直接动摇整个国家的机会;但是老皇帝要给了皇子大权,让他们自然选择,胜者为王,老皇帝确实不用因为考虑选谁继承而头疼了,因为大概率那个时候老皇帝头已经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