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是真的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怎么都没想到新药进入医保了竟然比以前的医保老药还便宜,每年的治疗次数还更少了。”上海的包阿姨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年前,58岁的包阿姨确诊了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以下简称DME),这是在糖尿病人群中较为高发的一种眼底疾病,不及时治疗会造成不可逆的视觉损伤,甚至失明。

治疗这种疾病,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方法是玻璃体腔注药(IVT),也就是俗称的眼内打针,通过专用的注射针头,将药物注射至玻璃体腔内,通过向视网膜组织输送有效浓度的药物,让药物发挥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

“我还记得第一次眼睛打针前,血压上到了180,实在是太紧张了。”包阿姨说,“医生说这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式,但每个月来医院住院治疗是真的麻烦。”包阿姨坦言,除了治疗麻烦,自己不愿子女频繁请假陪护治疗外,每个月动辄四五千的治疗费用也是患病痛苦的另一个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苏莉正在帮一名患者做眼部检查。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图

“临床上,像包阿姨因为频繁注药导致依从性不佳,患者无法配合规范治疗的病其实很多。患者如果耽误了一段时间再回来就诊,疾病就很难再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包阿姨的主诊医生、上海市第一人民院眼科副主任医师苏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DME的主要病因是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微血管损伤,导致血管渗漏和黄斑区水肿,病程长且进展不可逆。DME如果持续恶化或不及时治疗,会有很大的概率导致严重视力下降。”

但新一轮国家医保目录的落地给这样的患者带来了曙光。

2025年1月1日起,《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正式落地实施,91种药品新增进入此版目录,其中包含一款名为“法瑞西单抗”的眼内注射药物。2021年在美国获批的法瑞西单抗,是用于治疗老年湿性黄斑、糖尿病性视网膜水肿、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一款眼底创新药物。2023年12月,该药正式在中国获批上市。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医生和患者处了解到,该药在中国获批上市后,自费价格9000元/支,此次进入国谈目录后,药价降低为3608元/支。

“对患者来说,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单次治疗费用更节约了。因为这款新药它把患者维持期的治疗间隔拉长到了4个月,也就意味着,从治疗的第4个月开始,患者治疗的次数也会相应减少一半以上,那么总体的年治疗费用相比较现在的医保方案就可以大幅减轻。这对于国家医保来说,价值更高、支出更少。”苏莉表示。

2024年4月,由中国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牵头撰写的《眼底病慢病管理专家共识》正式发布,该共识指出疾病的治疗效果、经济负担是影响眼底病患者长期规范治疗的两大主要因素,目前我国眼底病患者平均的随访治疗次数仅3次不到,相比较欧美国家平均5-7次的规范治疗次数仍有较大差距。

“在临床上,我们遇到很多眼底病患者因为时间、经济负担的原因,在接受一段治疗后,放弃了治疗,最后导致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苏莉表示,该款创新双通路药物不仅从机制上弥补了过往药物的治疗局限,对病灶的改善和患者视力提升有更显著的效果,更长的治疗间隔也让眼底慢病患者的治疗更方便。“治疗的效果看得见、治疗更方便、治疗支出更少,依从性自然就会提升。”苏莉表示,为了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该院可以在门诊手术室完成整个注射流程,方便患者可以在一天内完成治疗,不需要住院。

来自此前国家医保局发布的消息称,本次调整的医保目录中共新增91种药品,其中肿瘤用药26个(含4个罕见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15个(含2个罕见病)、罕见病用药13个、抗感染用药7个、中成药11个、精神病用药4个,以及其他领域用药21个。同时,调出43种临床已替代或长期未生产供应的药品。调整后目录内药品总数将增至3159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