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作为开国十位大将中的一员,是一位特别的存在,因其视力不好,需常年佩戴眼镜,因此四野的老兵称其为"黄瞎子"。虽然黄克诚被称为"黄瞎子",可他在战争年代对时局的判断可是一点都不瞎,抢占东北的建议正是他越级向毛主席提出的,可见其在军事上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远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5年9月14日,黄克诚以个人名义向毛主席致电报称:应立即派兵到东北,必须快速抢占东北,建立根据地,兵力最少都要5万人,能有10万人去更好,这样才有同国民党进行斗争的筹码。黄克诚的想法同刘少奇的想法一致,经过延安政局领导的讨论,毛主席决定立即派兵进入东北。

黄克诚也被安排派兵进入东北,而此时的黄克诚正在苏北地区,当其黄克诚快进入鲁南时,中共又下令黄克城留在山东镇守一段时间以巩固我军的革命根据地。黄克诚此时却不服从命令,他认为应立即赶往东北,东北比山东重要,于是黄克诚直接向中央发电建议:不在山东停留,继续向东北前进,而令人佩服的是黄克诚又一次说服了中央的领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进入东北之前,在山东稍作休整之后,黄克诚提出将士们的行囊中都必须带上口粮,以及装备、军用物资等,还要求在行囊中必须装一件军大衣,听到这样的安排,将士们十分的不解,因为他们都听说东北肥沃的土地上,要粮有粮,要枪有枪,而且还有我们的好朋友苏联的驻守,肯定不缺军用物资。然而黄克诚始终没有动摇,就这样这批3.5万人的大军踏上前往东北的步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东北之后,黄克诚所带的将士不得不佩服这位统帅了,东北的土地上什么都没有,没有红军政权,没有党组织,没有粮食,没有经费,没有群众支持,没有根据地,没有鞋袜,没有医药,充斥的是大量的土匪,伪军政府,以及当地百姓的冷漠。在寒风中将士们无比感谢黄克诚命令他们带上的军大衣,此时的他们什么都没有,唯有裹紧身上的大衣。

黄克诚给毛主席发去的电报中报告了队伍现在困难的处境,并且提出了山海关以西的地方土匪肆虐,部队前行非常艰难,建议我党放弃占领城市,而是在农村当中发展革命根据地,黄克诚的建议再一次被采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此时的林彪正在辽西抵御国民党军的进攻,领导的部队均由其他部队组建而成,其对下属部队均不熟悉,林彪真正能用的兵只有一个警卫排。眼下更是遭到国民党军的猛烈攻击,一度从山海关退到锦西,光杆司令的林彪此时无兵无将。

其实东北并不是没有共产党的队伍,只是这些队伍缺乏正规的训练,没有参与过大的战争,不适应大兵团作战,即使经过一番整顿,效果甚微,根本无法指挥,就林彪自己表示,面对东北的一帮杂牌军,其指挥难度堪比指挥联合国部队,林彪处境十分艰难,当前更是有敌人攻克锦西,守城兵力严重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25日晚,林彪接到了江家屯附近一个团长的电话,电话称:黄克诚的队伍到达江家屯了……。愁眉了多天的林彪,眉头终于舒展,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林彪安排李天佑前往接黄克诚的部队,黄克诚立马带着人去向自己的老领导报道,老部下的报道令林彪兴奋不已,一个劲地询问这位老部下队伍的装备及战斗力的情况,终于林彪不是光杆司令了,这时他有3.5万的兵,都归他指挥,林彪非常感激黄克诚,也相信黄克诚在军事上的敏锐度,在日后的战役中经常听取黄克诚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克诚到达东北后同毛主席建议到:现在我军的情况不适合作战,应当进行适当的整修,用一部分的兵力去占领东北地区的小城市,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扩大群众队伍的力量,建立农村根据地,为长期战斗做准备。显然,黄克诚的建议再次被采纳,这一建议直接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事实也告诉我们,黄克诚将3.5万的大军交与林彪统一指挥是无比正确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