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是由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直接领导的解放军首脑机关。其在军中的地位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然而即便是如此,参谋总部总参谋长的职位为何长期为人兼任或代任?这一想象不禁让人产生好奇,对其疑问之余,许多人对此问题的解读答案也各不相同。
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早的参谋机构出现于1927年南昌起义之后,南昌起义成功之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人士组建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在这个主要机构之下设立了参谋单位,当时称这个单位为参谋团,由刘伯承任参谋长的职位,这个参谋团是当时南昌起义部队的最高指挥机构。
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其后不久,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作为中国早期工农红军的最高指挥机构,其下自然也设立了负责协调指挥作战的机关,这一机构的设立为之后总参谋部的设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达成了第二次合作,在新的作战形势与要求之下,中革军委参谋部应运而生。同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正式成立,之后不久中革军委参谋部也随即更名为中央军委参谋部。
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结束。战争结束后中共中央经过统一决议,决定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做以部分改组,伴随着中央军委的改组,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一职也得以恢复设立,经毛主席考虑决定让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彭德怀在指挥部队作战的同时兼任总参谋部部长的职务。
抗日战争结束后不久,国民党部队迅速组织了猛烈反扑,对我军中原解放区展开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营造的和平解放谈判氛围被国民党蒋介石完全破坏,后解放战争正式爆发。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彭德怀受延安命令迅速开赴战争前线,他的这一走,总参谋长的职位空了起来,为避免总参谋长长期的职位空缺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周恩来果断的扛起了这个重担,代理起了总参谋长这一职务。
当时的周恩来本来以为这个职位不久后便会有更加适合的人来上任,然而令周恩来完全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一代任竟直接代任到了新中国建国时期。与建国后情况有所不同的是当时的军委参谋部在中央军委之中的地位并没有现在这么高,因此那个时候的参谋总部所承担的工作自然的也就少了一些。
在当时的解放战争中,无论是我军部队还是国民党部队,作战双方的部队机械化程度还没有多高,因此在历次作战中,在绝大多数情况之下都是凭借各部队首长对下属参战单位的直接指挥及对敌情的准确判断取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来说、即便是在完全没有敌军情报和通讯受限的状况之下,对战局所造成的影响也不是直接致命的。
当时的作战思想只要求部队在时机恰当之时对敌人展开狠打即可,因此当时参谋总部的设立相对来说只是对我军相关作战单位的完善补充而已,其战斗指挥权更多的是在师级及师级以上级别首长手中,所以参谋长一职实际上来说也不具备什么指挥权力,在军队中指挥意义不大。
不过虽然参谋总部在我军部队之中作用微乎其微,但在其他国家的军队中,总参谋部往往起着对战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部队的后勤补给,作战武器的分配,军力的具体部署以及获取敌军情报等工作都是由总参谋部直接负责。如此情形之下外国的参谋总部的设立意义与我军一比,的确是存在着巨大差别的。
第二次对于总参谋长的任命是在1947年,这一年的6月,受中央军委任命,周恩来继续代理担任了我军总参谋长的职务,叶剑英担任副总参谋长。可是在这一阶段,正是我军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叶剑英作为解放军中不可多得的年轻优秀将领在担任副总参谋长职务的同时还在军中担任着指挥作战的任务,所以他对副总参谋长的职务也可以说是有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在解放战争时期总参谋部的实际工作还是在由周恩来直接负责。
解放战争时期,战斗中的重要决策一般情况下都是由毛泽东主席与周恩来等一众领导人直接商议决定,在作战计划决定之后再将指令下发到各个部队之中,这样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作战方案能够及时准确地下发,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提高整体作战计划部署的高效性,因为是战争时期,所以很多方面的确没有办法做到完全充分。
一切决策的最终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来确保作战任务的胜利,这种要求也是完全合理的,在战时军队中各种机构设立的目的无一不是为了辅助作战的有效实施,以此来确保战斗的最终胜利。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提出了新的建设要求,解放军总参谋部的职责范围和作用较解放战争时期而言有了逆转性的变化,全军的最高指挥机关是中央军委,先前为部队作战制定计划的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在建国后接到了新的任务和历史使命。对于部队的具体事务肯定是没有精力再去像之前那样做以全面指挥,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全面接手部队的这些工作,而且此人的能力还必须足够强。
这个时候的总参谋长的职位已经完全不像之前那样的无足轻重了,反之对于新中国的人民解放军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存在,因为总参谋部不止决定着一些军中事务而且还决定着军队的最终战略决策,同时对未来军队发展策略的制定也是由参谋总部直接负责的,所以就这一时期来说总参谋部对国家的发展也是起着绝对力量的。在此种情形之下经过党中央及毛泽东主席的反复斟酌,终于是筛选出来了这么一个人,那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的徐向前!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元老级人物,徐向前的能力在军中是有目共睹的,1924年,徐向前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进行学习,之后又参加了北伐战争,国民党反围剿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在如此之多的作战经历之中,徐向前积累了大量的军事作战理论知识,由其指挥的著名战役有太原战役、双桥镇战役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双桥镇战役中,徐向前凭借其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以解放军八万人的兵力与敌军20万人展开了周旋,并最终获得了大胜,创造了解放军战斗历史上教科书式的战役。正是因为徐向前这种卓越的军事才能,所以其在军中担任的职位也很高。
虽然说徐向前担任这个总参谋长的职位是再完美不过的事情,但徐向前早年间因为长时间处于作战一线,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得其身体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所以徐向前在战争结束后一直是疾病缠身,在病况严重之时徐向前甚至长时间都是在医院度过。
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其虽已经接到了任命任务,但一直都没法上任。在这种情况之下,总参谋长的工作只能由部队二把手的聂荣臻暂时负责,聂荣臻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其能力也绝不在徐向前、彭德怀将军之下,聂荣臻也就总参谋部急需正职一事曾向毛泽东及中央军委多次反映过。
1952年,朝鲜战争全面爆发,根据中央军委最高指令,第一批、第二批志愿军部队迅速开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这场战争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加入,使得原本已经完全失去战场优势的朝鲜人民军得到了极大回旋的空间,就在战争的天平逐渐倒向我军之时,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彭德怀元帅因为在朝鲜战场上,长期高强度的工作而积劳成疾。
发现之时彭德怀的病况已经开始恶化,但彭德怀元帅因为当看到美军失去了战场主动权,想要迅速组织我军展开乘胜追击,夺取战斗的最终胜利,所以坚持轻伤不下火线。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多次发电报劝其回国治疗,但彭德怀元帅都以战场局势瞬息万变为由拒绝了。
无奈之下,毛主席只能让中央军委给彭德怀元帅发电报,谎称是有新的作战方案要与他商议才使得彭德怀答应回国,回国后经过周恩来的强烈劝阻才使得彭德怀元帅答应了接受治疗,暂时告别了朝鲜战场。彭德怀回国后,由邓华将军暂代了彭德怀总司令的职务。
起初,周恩来想让彭德怀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但在和彭德怀商议之初就被彭德怀一口回绝掉了。众所周知彭德怀的脾气和秉性是出了名的,想让他主动放弃前线紧急的作战任务转而回国坐在幕后指挥肯定是不可能的。
不可否认的是彭德怀元帅的确是具有过人的胆魄,经过毛主席与中央军委的反复斟酌,介于彭德怀目前的身体情况考虑,最终还是没有让他重新回到朝鲜战场,尽管最终彭德怀按照毛主席的要求在中央军委中担任了职务,但彭德怀还是毅然决然的拒绝了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位。
在经历了这么多次的坎坷之后,总参谋长的职务还是由担任副总参谋长的聂荣臻代为全权负责,1954年中央军委经过再三考虑之后终于决定让粟裕来担任这个职位,就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位才终于有了名副其实的直接负责人。
粟裕将军也和徐向前一样,属于解放军中卓越将领代表之一,参与指挥过多场著名战役,在解放军中更是有着战神的称号,同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也立下了不朽战功。
现如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摇身一变已经成为了由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直接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领导机关,同时作为对军队现代化建设改革历史任务直接负责的单位,总参谋部可谓是已经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