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六百年来从未被盗墓?

紫金山南边,树木葱郁之中隐藏着朱元璋的陵寝,也就是明孝陵。它不像北京的明十三陵那样,而是独自在南京耸立。

六百多年过去,陵墓依然保养得很好,连地宫都没被盗墓贼光顾过。这里头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咱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聊聊明孝陵的情况和它的特别之处

明孝陵坐落在南京玄武区的紫金山南边,紧挨着独龙阜玩珠峰。从这里往东不远就是中山陵,两者相隔只有1.6公里,往南则是有名的梅花山。这里山水优美,环境清幽。明孝陵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墓,陵名“孝陵”取自马皇后的谥号“孝慈高皇后”,反映了朱元璋推崇孝道治国的主张。

朱元璋从小穷苦,所以很懂百姓的艰难,当皇帝时也非常节俭。但他在修自己的陵墓时,却变得特别不同寻常,投入了极大的精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陵墓不只是给后人参观的地方,还承载着保佑后代的好运。就像明孝陵,修建的时候动员了十万军工,整整费了二十五年才完工。这个陵墓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可以看出它有多大。

明孝陵的建筑风格很有意思,它不仅延续了唐宋时期帝王陵墓“靠山傍陵”的老传统,还创新地弄了个方形的坟墓,像个大圆祭台。陵墓四周被群山包围,山青水秀,人文和自然景色融合得特别和谐。

明孝陵的建筑和石刻艺术是明初最高水平的体现,所以人们称它为“明清皇家第一陵”。后来的明清皇帝建造陵墓时,都受到了它的影响,可以说它是我国帝王陵寝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么大规模、工艺又这么精细的陵墓,里面的陪葬品肯定非常珍贵,但奇怪的是,它竟然没有被盗墓贼盯上。

揭秘明孝陵为何从未被盗掘的三个关键因素

明孝陵能保留到现在,主要是因为有三个像防护墙一样的因素,有效地挡住了盗墓贼。

朱元璋去世时,他的葬礼安排得很特别。根据史料,他没像曹操那样搞七十二个假坟墓,而是让人地拾着十三口棺材,从南京的十三个城门一起出发,最后都送到了城外的南京郊外。

这种做法让人分辨不出哪口棺材里躺的是真的朱元璋,也让人摸不清明孝陵墓道究竟在哪。盗墓贼要是找不到墓道入口,他们的所有努力都会白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孝陵的葬法和地质特点让它更难被破坏。它是直接在山里挖出一个空间,然后把地宫放进去,这样的“依山为陵”方式让陵墓更稳固。

明孝陵的结构特别坚固。1977年考古专家对它进行了全面考察,发现地下既有软软的石英岩,也有硬邦邦的砾岩。而且,建陵的工匠还搬来了很多鹅卵石,堆在陵墓表层。这些石头经过几百年,已经紧紧地跟陵墓粘在一起,变成了一层坚固的保护壳。

所以,要想进明孝陵地宫,盗墓贼得先挖鹅卵石层,再挖山体表层,接着是石英岩层,最后是那层硬邦邦的砾岩。这工程太大,古代又没现在这些先进工具,干起来简直比登天还难。就算真挖通了,搞不好也会因为上面的鹅卵石塌下来给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朝的统治者都保护着这些陵墓,盗墓贼因此不敢轻易光顾。比如明朝的明孝陵,从建立开始就得到了特别的关照。那时候,每一代皇帝都会派出一万多名士兵,长期守护着明孝陵,确保陵墓的安全,防止有人盗墓。

清朝时期,明孝陵的地位依然很高。那时清朝的统治者想缓和满汉之间的矛盾,获得人民的支持,所以他们决定保护明孝陵。

清朝从顺治帝开始,就安排了专人看守明孝陵。康熙皇帝南巡时,也亲自去祭拜了。到了清朝晚期,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想挖开明孝陵来充实国库,但找不到地宫的入口,最后也只能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民国年间,孙中山先生带领南京临时政府的同事们去明孝陵祭奠,还亲笔写了祭文。这样的官方立场,有效震慑了那些想要盗墓的不法之徒。

近代战争时期,大家都在忙于抗战,没人去管盗墓的事情。新中国成立后,明孝陵在1961年成了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得到了严格的保护。紧接着,考古界提出了新的政策,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所以直到现在,明孝陵也没人敢去触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明孝陵六百年没被盗,不是碰运气,是因为好几个因素一起在起作用。朱元璋当初设计得很巧妙,陵墓建筑本身也很结实,加上后来各个朝代都采取了保护措施,这才让这座陵寝像有了坚不可摧的防护。

明孝陵现在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它见证了明朝的起伏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以后,我们会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保护好这个宝贝,让它能在紫金山下安静地躺着,继续给后人讲述那些过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