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带许当年曾有一番话: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虽说情真意切,却有弦外之音。后来破案了,2万多亿,钱的确是从社会投资人、购房者、供应商等人民手中借来的,然后以一己之力平账。

平账的意义在于顶包,顶雷,齐天大圣在天庭和雷音寺这么些交情,哪个不是实打实扛出来的就,西天取经不是打打杀杀,全是人情世故。天上的事情,叫化债平账,地上的魑魅魍魉称为人间乱象,取经是为了化解人间的麻烦,却省略了天上的罪孽,竟敢输出正能量教谕民众。

民众承担着大雷音寺,还有小雷音寺,不是大圣收了神通,友情有请各位神仙把坐骑和宠物管管好,什么妖魔鬼怪都敢收,香火层层上缴,债务层层转移,搞到最后“遇到一点颠簸和挑战”,这样的经书卖的太贵了吧。

比如最近各地改计容面积规则,在规划条件上,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公摊进行挑战。合肥、杭州、温州、湖州等地,封闭阳台、首层架空做停车场之类的,都给了计容面积优惠。白话说有的功能设计只要好卖,可以”不补缴土地款”。

以前普遍的非封闭阳台计算一半面积,现在封闭计算一半;一层架空这种做法之前早就有,以前这种设计在南方比较多见,主要为了给社区活动、公共空间,当然有些可以省一部分容积率(当年各地标准不同,有的架空层就不行)。

给外行解释一下,以前超过计容面积,要补缴地钱,土地款根据容积率来的,同等条件下容积率越高,建设面积越大,土地款一般越贵。所以不要以为开发商买了可以通过增加公摊面积可以多建设、多卖钱。公摊、使用面积都在总规划面积中,可售面积都计入容积率,举例子说,一个项目10万平米可售面积,这其中公摊面积再大也在其中(除了误差),公摊大了只会减少使用面积,而不是超越总体规划面积,公摊和使用面积是零和游戏。

大家记住,房地产只有一个庄家,在土地款、容积率、建设面积和房价这些关键事项上,开发商算老几?规则在那里摆着,公摊面积的设定和指标要求,验收都是在框架之中的,这个框架保障了土地出让金、税费的收入,在公摊面积上做文章几乎没意义,总体面积超了多卖点够不够补缴土地款和税费的,算过没,开发商可能坏,但不傻。规划条件要求不改变,公摊就改不了,跟开发商好坏有关系,但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有些人不是傻,是怯懦,他们也多少明白这个道理,但不敢直视,只敢骂开发商,回避问题永远无法推动问题解决。妖魔鬼怪擦边不管,只管一个吴柳芳,然后大家又照例去骂抖音,跟公摊、房价问题骂开发商何其相似。

那么回来说为什么现在公摊面积规则松动了,给购房人实惠了,说白了客观上是大家不买房,买不起房、加不动杠杆导致的。大家被动的无力,促成了一种谈判的优势,这才有了包括并不限于规划条件的优化。

还有同小区内不同建筑类型的公摊比例不同,理论上容积率塔楼>板楼>独栋、高层>多层>联排,最简单例子:越高的建筑,承重结构越复杂、消防通道、管井数量、步梯电梯等交通等占面积越大,不是故意把公摊算到高层上给低密度节约公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例如四代住宅,从建筑设计、国内外潮流的诸多尝试中,这个概念早就有了,叫四代五代或者什么名字不重要。四代住宅根本不等于增加得房率,而是包含了更多的升级。只不过这类升级之前是零星出现的,受制于规划条件、建设成本,为什么建设成本不允许,钱都花在别处了,之前房价面临的是两头堵——一边限价、一边土地价格攀升,留给建设的空间能有多少?

公摊这一页会慢慢掀过去,历史的糊涂账也交给开发商平了拉倒;历史告诉我们,打土豪之后,并没有分田地,而是三七分账,原本地是土豪的,现在地是国家的,一个抽象的实体,可以卖地的实体、可以借债的实体,却又分不清是谁的。

在元旦前跨年的夜里,我吃了两包薯片,喝了一瓶可乐,以此来作为年之尾,通辽鸽宗偿有云,乐事薯片还不如袋子里空气多,除了充入空气免得压碎薯片之外,这玩意跟公摊类似。

蛇年央视发布的吉祥物蛇叫“巳生生”,这名字说不上吉祥也可能是我无知,跨年这事人跨、债也跨,好吧,就当钱是开发商收的、债是开发商借的,最后借汝项上人头化债……小雷音寺就是这么垮掉的,但它就不该有啊。

升级版盐选私享圈会员上线

联络盐哥:salts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