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周一,2024乒超联赛总决赛开票首日,小江第一时间没有抢到票,但她还是一手缺票登记候补,一手收拾行李选择从武汉飞到了上海。12月30日赛事首日,花了3000多元“捡漏”到全程套票的小江如愿走进了上海体育馆。她对记者说:“我想过的,如果抢不到票,就跟其他球迷一起手机看比赛,在上海跨年了!”

临近2025年元旦,全国各地的球迷因为一场比赛“迁徙”到了上海。樊振东、王楚钦、孙颖莎、王曼昱等奥运冠军的参与,让2024乒超联赛总决赛星光熠熠,一票难求。曾经,乒超票价10元送盒饭,前两年60元一张的门票也乏人问津,如今的乒超成了“香饽饽”。面对“赛事经济”与“假日经济”的叠加效应,上海如何把明星流量转化为“留量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体育馆外观众准备进场。

【乒超首次有了周边产品】

一个月前,总决赛落户上海的消息就在球迷群体引起不小的反响,抢票成了“头等大事”。本次总决赛票价与赛事第一阶段票价基本持平,每场9000张门票,半决赛单场次最低208元,最高为888元;1月1日决赛日当天,最低308元,最高为988元;此外还推出了包括六场比赛的全程套票,最低1928元,最高5528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乒超总决赛比赛现场。

据记者了解,票务启动当天,一个小时内多场热门赛事门票就已售罄,如30日孙颖莎出战的女团半决赛,以及31日樊振东和王楚钦出战的男团半决赛。而女团决赛因为大概率有孙颖莎和王曼昱出战,也十分抢手。有球迷因为男团决赛阵容未出犹豫了一下,结果下手晚了,很快票也被抢光。据统计,购票观众80%来自外地,主要是长三角地区,实现票房收入近300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体育馆外球迷留影。

从12月上旬开始,上海体育馆周边酒店预订平台的浏览量上升。跨年夜原本就是酒店预订的小高峰,乒超总决赛的举办又添了一把火。此次参赛球员入住的一家五星级酒店,更是成为粉丝们早早预定的目标。记者查询看到,该酒店12月31日一晚房价为3983元,而平常最低价仅642元。家住上海的林先生前两天特地预订了上海体育馆附近的酒店,准备31日晚看完半决赛后跟朋友一起跨年,“我看过这个酒店之前价格300元不到,现在涨到500多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念品商店人头攒动。

体育赛事引流效果明显,能否为观众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内容,赛事运营团队也在动脑筋。上海久事体育赛事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明介绍,尽管是第一次承办运营乒乓球项目赛事,但以往举办国际大赛的丰富经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早在运营F1、上海网球大师赛期间,团队就意识到粉丝群体构成的变化,比如以年轻女性为主的“她经济”给体育市场带来新增量。“考虑到此次乒超比赛的观众群体90%是年轻女性,我们匹配女生的喜好,设计了赛事周边的小公仔和小挂件。虽然上市时间不久,但销售情况好于今年的F1纪念品。”黄明说。

乒乓球器材变身色彩鲜艳的可爱玩偶、钥匙扣,还有应景的蛇年迎新纪念品,这也是乒超首次有了周边衍生品。每到散场时,纪念品商店都会迎来一波销售小高峰,球迷往往一单就消费好几百元。除了在上海体育馆内围廊有两处销售点,主办方还在户外广场搭建了150平方米的纪念品商店,方便没有门票的市民游客选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蛇年迎新纪念品。

【体育场馆商圈经济形成】

徐家汇商圈是上海的老牌商圈,一直是人流量聚集地。然而2010年以后,徐家汇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商圈的先发优势渐渐退去。随着徐家汇体育公园改造升级完成后,以重大赛事为引领,打造体育消费特色集聚区,与正在经历转型升级,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徐家汇商圈,形成双向赋能的新增长点。

作为上海体育的地标性建筑,徐家汇体育公园有着深厚的体育基因。如今这里坐拥中超、CBA双主场,日常有高品质演艺、会展活动,通过“体育文化”与“品质消费”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体育氛围浓厚的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越来越多的演唱会、体育赛事重燃徐家汇体育公园,紧邻的徐家汇商圈借助这个“魅力支点”撬动了文体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体育馆外气氛热烈。

此次三天的乒超总决赛,每天有2场比赛,分别是中午11点和晚上7点。这也意味着有大批观众需要在周边解决午餐和晚餐,甚至是夜宵。深圳球迷程小姐告诉记者,“以前来这里看演唱会,我经常跟朋友去美罗城吃饭逛逛,这次来看到周围有一些新店,很有兴趣去试试。上海朋友还推荐了徐汇滨江新开的西岸梦中心,也想去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乒超总决赛现场气势壮观。

商旅文体加速融合,赛事演出活动通过天然引流属性,带动老牌商圈“活”起来。2024年,徐家汇体育公园累计接待服务中超和CBA赛事观众近70万人次;此外,场馆实现赛事商演高效衔接,全年举办29场演唱会,服务观众105万余人次。与徐家汇体育公园一路之隔的飞洲国际商场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通过业态调整,接住了赛事演出活动带来的客流,实打实把客流转化成销售业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赛事为飞洲国际商场引流。

记者看到,为了呼应乒超的赛事气氛,商场内搭起乒乓球桌,吸引年轻人挥拍互动。飞洲国际广场商业运营总经理唐祁告诉记者,“赛事活动带来的客流对餐饮业绩的提升非常明显。比如申花主场比赛,餐饮销售有32%的提升。最近乒超比赛期间,客流比日常有成倍增长,进一步带动了餐饮和零售。”如今飞洲国际广场内业态主打运动服饰、健身器材、健康轻餐饮等,契合体育场馆商圈打造健康生活方式,以便形成消费者的记忆点,不断转化为回头客。

【持续释放赛事经济潜力】

2005年,第48届世乒赛在上海体育馆举行;20年后,上海再迎高规格乒乓球赛事,这也是上海体育馆完成升级改造后迎来的首个乒乓球比赛。

上海市体育局原一级巡视员、中国乒乓球协会原副主席陈一平跟记者回忆起20年前筹办世乒赛的故事,“当时定票价有不同意见,有的说票价不能高,高了没人看;也有的说上海办赛标准高,票价低没档次。后来我们最高定价680元,最低10元,票价合理让老百姓看得起比赛。当时票务收入186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5年,第48届世乒赛在上海体育馆举行。

被时任国际乒联主席莎拉拉评价为“大气、精致、专业”的上海世乒赛,成为此后上海举办一系列国内外大赛参考的经典案例。陈一平将此总结为“把平面赛事办成立体赛事的上海模式”,举办世乒赛的那一周,上海迎四方来客,整个城市沉浸在乒乓球节日的气氛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年后的乒超总决赛,馆内有比赛,馆外有乒乓球文化巡展,世乒赛冠军奖杯复制品、国乒前辈图片组成的冠军墙,让球迷穿越了国球六十余年的辉煌历史;各种体育用品销售火爆,李宁专柜前球迷们排起长龙,只为购买心仪偶像的同款运动外套;虽然不能跟偶像本人合影,但在孙颖莎的展板前留下新年祝愿。小小的乒乓球,聚拢了人气,也放大了赛事的溢出效应。今年赛事期间,场馆内外徐家汇周边打造了富有体育特色、乒乓特点的迎新庆祝活动,有效促进“文商旅体展”融合发展,带动周边酒店、餐饮、购物等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上海共举办178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数据创历史新高的同时,文体商旅展联动效应充分释放。上海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上海办赛模式把单一赛事活动升级为集赛事活动、文化娱乐、餐饮休闲、旅游体验等于一体的系列综合性消费场景,乒超联赛总决赛为上海体育的2025年开了个好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热情的球迷。

栏目主编:陈华 图片来源:海沙尔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秦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