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无客舍,今夜宿谁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文字狱,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清朝的雍正、康熙与乾隆等人,其实,明朝的朱元璋父子,也曾对文人大开杀戒的,其惨烈程度并不亚于雍正、康、乾。

比如,有个名叫孙蕡的读书人,只是因为在大将军蓝玉的画稿上题了首,就被朱元璋定为蓝党,下旨下狱处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蕡是广东顺德人,生于元至元二年(1337年)。孙蕡的阅读兴趣广泛,史称其于书无所不读,写起诗文来不用起草稿,开卷展纸,挥笔而成。初读起来好像并无刻意经营,细加体味,则气象雄浑,兴喻深致,有魏晋风度。

他从小就志气不凡,不随便与人交往,乡间的人都很尊敬他,称他为孙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开始广揽天下英才,开科取士。博学如孙蕡者,都是朝廷渴求的贤才。洪武三年(1370年),孙蕡在广东乡试时考中举人,赴京会试旋登进士。

进士及第后的孙蕡,仕途并不顺畅,历史记载中,他的任职履历为:初授工部织染局使,长虹县主簿;后召入为翰林典籍,与修《洪武正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武九年(1376年),派往四川监督祭祀,以后调任平原县主簿。因犯过失罪被逮捕,罚修京师望都门城墙。洪武十五年(1382年),起为苏州经历,复坐累戍辽东。

孙蕡的仕途,就是在起起伏伏中度过的。官场上的这些起伏,只是折腾折腾人,熬几年就过去了,但是,蓝玉案发生后,孙蕡的性命也给玩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是从最底层一步步奋斗上来的,坐天下后,也深怕天下人都有反他之心,为了保住皇位,常常无故大兴冤案,蓝玉案就是其中最为血腥的惨案之一。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为加强集权借口凉国公蓝玉欲图谋反,将其斩杀,并剥皮实草,传示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以蓝玉案为契机,不仅诛杀蓝玉一门,连傅友德、冯胜、王弼等公侯在内,一律牵连。因蓝玉案被株连杀戮者逾1.5万。

作为一个地位低下的诗人孙蕡,也被牵扯进大将军蓝玉的冤案被牵连,而所以受牵连的原因,不过是孙蕡曾给蓝玉的一幅画上题了首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一首马屁诗,仍在辽东戍边的孙蕡被判了死刑。临刑前,悲从中来,口占一绝后,引颈就戮。

孙蕡的绝命诗《临刑诗》,是首五言绝句,其诗云:

鼉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 黄泉无客店,今夜宿谁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鼉鼓”是用扬子鳄的皮来蒙鼓,这里指的是催命的鼓声,意为鼓响三声,人头落地。鼍鼓已经响过三声了,西边的太阳将要落下,生命的最后一刻就要来临。

人死后,黄泉路上并没有住宿的客店,今晚我该借宿谁家呢?诗人死后,冤魂无处可栖的悲凉,痛彻心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蕡冤死后,他的这首绝命诗却广泛流传开来。最终,传进宫中,朱元璋知道了这首诗后,才发现杀错了人,便追问监杀指挥,孙蕡死时何语?

监杀以此诗对。朱元璋怒曰:“何不早奏!”结果,那位负责监斩孙蕡的官员,也追着孙蕡去黄泉路找旅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蕡,字仲衍,号西庵,五羊人。为翰林典籍,无书不读,诗高古。坐为蓝玉题画诛,临刑口占曰:“鼍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黄泉无客舍,今夜宿谁家。”死后,太祖闻知此诗,曰:“有如此好诗,不覆奏,何也?”并诛监斩者。(《碧里杂存》)

在明元末明初的诗坛上,孙蕡是确实有过人之能的。孙蕡的诗丰富多样,有《西庵集》存世,历代诗界评价很高。四库总目评论曰:“孙蕡当元季绮靡之余,其诗独卓然有古格。”因而,孙蕡被誉为“岭南明诗之始”、“岭南诗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蕡、王佐、黄哲、李德、赵介组成的“南园五先生”,开创了岭南诗坛新局面,形成“岭南诗派”,成为明初中国诗坛五大流派之一。令人遗憾的是,就是这样一位文采斐然的岭南诗人,却丧命于自己的一首题画诗。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