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王峰

真没想到,女儿一句奶声奶气、甚至有些含混不清的话,让我养成了和爸妈聊天的习惯。

那天我吃过晚饭,正在视频里向老妈咨询一个事情,女儿在身后扶着我肩膀站起,蹦出三个字:“看手机!”,我指着手机中的老妈头像告诉女儿叫奶奶。女儿就咿呀着叫“奶奶”,吐字声调不准,把三声读成一声。老妈笑容满面叫“宝宝!”。娘俩你一句我一句叫个没完,我怕女儿看手机时间过长,就告诉女儿跟奶奶说再见,女儿说“白白”后伸着小手挂断手机。

我上高中时,因为住校,所以和老爸老妈在一起的时候很少。那时候手机还没有普及,所以只有有事时才到学校传达室给老爸或老妈打电话。一般是要参加各类辅导班交辅导资料钱和学费。老爸老妈双休日时,坐火车来看我,带些吃的用的,然后招呼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下顿饭店,打打牙祭,给我拉拉馋,呆上半天,就坐车返回。

那时没有和老爸老妈聊聊的想法,也不一起交流。因为我觉得已经长大,感觉老爸老妈的思维跟不上形势,心里的想法说出来也得不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况且老爸老妈(尤其是老爸)多以教育 的口吻与我说话,我也不愿认同。所以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和同学们打篮球、摔扑克、神聊瞎侃上。

考上大学后,离家更远了。初到大城市,我有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一切都那样新鲜,很多景象令人目不暇接:高耸入云,鳞次栉比的高楼,大街上摩肩擦踵的红男绿女和流水般的车流,让人流连忘返的大小公园、小巷、古建筑。

大城市的风光远比家乡小县的值得欣赏。寒假时,与同学结伴到南方同学的家乡欣赏南国风景,暑假时,约南方的同学领略北国风光。

心放飞了,与老爸老妈的联系就更少了。既使是寒暑假与同学游玩后在家的几天里,也大多是早出晚归,与中学同学相会,与老爸老妈在一起时间很少,唠唠嗑,说说心里话时更少。

大四时,手机已经成了极普通的通讯工具。和父母要钱买了一部三星,说是便于联系。但大部分时间都是上网、玩游戏,给父母打电话除了要钱还是要钱。好在老爸经常来省城开会,爷俩见面的时候较多,老爸请我吃饭时一起呆上一、二个小时。老爸就嘱咐我多给老妈打电话,我口头应的很好,做的并不好。

时间一晃过去了七八年,我早已有了自己的小家,现在女儿也一岁多了,十七个月时开始呀呀学语。一个周末吃过晚饭,女儿看我在玩手机,对我说“爸爸,开手机”,我问“干什么?”女儿说“奶奶”。在女儿的催促下我打开视频通话,当看到老妈出现在手机里时,女儿冒出了会说话以来最长的一句话,“爸爸手机里有奶奶!”

在手机视频里与奶奶见过几次面后,正赶上了“国庆”长假,我和妻子决定带女儿回东北老家。这是女儿第一次回来,也是女儿过一周岁生日后第一次要与爷爷奶奶见面。(女儿一周岁时,老爸老妈坐火车去淮北参加了抓周礼)下了高铁一出车站,就看见老爸老妈向我们招手。女儿坐在手推车里,见到老妈就张开双臂,伸向老妈喊“奶奶抱!”老妈抱着孙女,老爸,我和妻子簇拥着走向汽车。

四天时间,老妈给孙女煮菜粥,煮肉粥,一口一口的喂,孙女坐在餐椅上一口一口的吃;抱着孙女逛超市给她买东西;(用女儿的话就是到超市,买面包)牵着孙女小手在充气堡里玩耍……

只要妻子和我不在身边,女儿就与奶奶粘在一起,与奶奶的感情与“时”俱增。坚决在语言和行动上维护老妈,看见老爸穿的爱走步鞋就说是奶奶的,让老爸脱下来。老爸想抱抱孙女,孙女一概说不!口气坚决,爷爷伸手,孙女就扒拉爷爷,“气”的爷爷直晃脑袋。

回到淮北家里已经已经一周多了,女儿每天晚上都要看奶奶,于是每天晚上我都要打开手机,听老妈问孙女:“奶奶家好不好?”,听女儿答:“好!”,“宝儿还来不?”,“来!”,听女儿说:“爸爸手机里有奶奶!”

现在,女儿帮我养成了与老爸老妈聊天的习惯。通过聊天,我也逐渐的领悟到了一首歌里唱的,陪着爸妈说说心里话也是一种报答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