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第一只美术陈列修复的“岁岁鸭”,正式上岗。

美术陈列修复, 是古陶瓷修复技艺的最高级。

这只鸭子,是烧造于明朝成化年间的素三彩鸭形香薰,也是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的镇馆宝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客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素三彩鸭形香薰”展台前拍照。江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摄

“古代鸭薰以铜质为多,瓷质罕见。从曾拍出天价的成化斗彩鸡缸杯的釉色和纹饰,可见成化帝有着追求闲情逸致的文人意趣,素三彩的鸭薰则更为珍贵。它诞生于明代御窑厂,未见传世。”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介绍说,研究人员从海量出土瓷片中只复原了六件。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光尧说:“到目前为止,我们知道传世没这个鸭子,只有出土的鸭子,都是打碎了的。”

500多年前,这只鸭子因有瑕疵被打碎并就地掩埋。500多年后,它在陶瓷修复师的手中成功“复原”,还凭借IP形象一跃成网红,也因此有了一个被大家熟知的名字——岁岁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500岁“岁岁鸭”重生记

小鸭子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本是皇家御用,为何深埋地下500多年不见天日?

它承载着古代匠人怎样的智慧?

又如何从寂寂无名重生成为新晋网红?

从破碎到完整

“文物拼图”让历史再现

500岁“岁岁鸭”重生记

2024年7月,在景德镇 御窑博物院修复室内,古陶瓷修复 非遗技艺传承人郝国江正在对“岁岁鸭”文物碎片进行清洗。 作为一名古陶瓷修复工作者,郝国江从刚入行开始就对这件器物很向往。

“正式修第一只鸭子的时候是2019年,我们行里面有句话叫过手即拥有,我当时就想把过手的时间拉得特别长,就是一直舍不得。素三彩鸭形香薰一共有六只,这个是我修复的第二只。”

眼前这70块碎瓷片就是“岁岁鸭”的“庐山真面目”,它们大的不过掌心,小的还不及指甲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岁岁鸭”碎瓷片。江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摄

经过超声波清洗和蒸汽冲洗,文物上残留的土锈和杂质已被物理剥离,摆在郝国江面前的是一份没有图纸的智力拼图。

凭着修过一件的自信和长期实践的手感,郝国江仔细判断其形态和纹样,依次拼对、平整、粘接。

几枚豌豆大小的残片是郝国江重点关注的对象,尤其是夹在大块之间的小薄片,一旦漏拼就得整个拆开、返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郝国江对“岁岁鸭”碎片进行拼对、平整、粘接。江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摄

凝思会神静坐,郝国江逐渐将 几十块零件一一归位,小鸭子已然初具雏形。

郝国江说:“ 这种机会很难得,你要把自己所有的经验和领悟去赋予这个鸭子,让它重新展现在大众面前。”

未能成功“进宫”的鸭子

原是传世罕见御瓷珍品

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

“陶阳十三里,烟火十万家”,“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千年瓷都”景德镇创造了陶瓷艺术的一个又一个高峰,留下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存。

1987年,景德镇启动龙珠阁重建项目。当地基挖至地下数米深,施工人员惊喜地发现数万枚瓷片堆积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地层。

“清理发现这批东西非常重要,是 明朝成化官窑的遗物,当时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乃至全世界的博物馆都没见过的,一下子震惊了世界。”谈及30多年前的那次考古经历,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江建新至今仍兴奋不已。

明清时期,皇帝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专供皇室用瓷。瓷器烧成之后遴选精品送往宫廷,落选器物一律打碎掩埋,禁止流入民间。因此,这些深埋地下数百年的瓷片一旦复原成器,将成为传世罕见的御瓷珍品。

那么,这只未能成功“进宫”的鸭子,到底有何独特之处呢?

江建新说:“当时我们发现这些碎片可以拼起来,修复后是个可以燃烧的鸭形香薰。”

香,自古以来用途广泛,是文人雅士心头之好。历代香熏形制多样,彰显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文化品位和生活意趣。

鸭形香熏从西汉起就已流行,至宋代达到高峰。明代成化时期御窑厂所制的这件鸭熏博采众长、别具一格,熏香点燃之时,绵绵香气自鸭嘴升腾而出,趣味盎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鸭形香熏香气升腾而出效果图。

鸭形香薰 是诗意生活的点缀和写照。

“造型非常好看,做得很巧妙,体现出那个时代高超的制作水平,所以这个鸭子的意义就很特殊了。”江建新说。

从不见传世到晋升顶流

创新让文物重生

500多年来,珠山之上沧桑巨变,小鸭子静静等待时光流转。

2019年,建立在御窑厂遗址上的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正式挂牌,这里组建起专业的文物修复队伍。数年时间,郝国江和同事们修复了数以千计的古陶瓷器物。如何让文物在保留历史工艺信息的同时,更具美感地呈现,一直是他们探索的方向。

郝国江说:“我们所有的修复材料、修复技术都是基于要保护文物本体来做的,我们就是文物标本传递者。”

随着小鸭子的上下两截稳稳当当合在一起,郝国江的“立体拼图”终于通关。但 更难的关卡还在后面,填补器物残缺的部分,恢复它原本的形态。

补缺用的材料是矿物质色粉加树脂的调和,调出的颜色要尽量接近瓷胎的釉色,这需要修复师敏锐感知色温的细微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郝国江对“岁岁鸭”进行补缺。江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摄

鸭翅、鸭腹和底座的破损有迹可循,可以通过翻模来填充;鸭舌只剩下一点点舌根,缺失的部分只能靠修复师自行“脑补”了。

“脑补”并不是凭空捏造。郝国江五年前修复的那件“岁岁鸭”在出土时就自带鸭舌,当年的修复档案里,鸭舌的形态和数据都留有记录。

“一定要通过大量的文献或实物对比,来完成这个工作,不能多一分,也不能少一分,要还原文物的原真性。”

精确的造型、丝滑的手感,源自千万次的重复,沿袭多年的手工操作被大量应用,而信息化技术的加持成为修复工作者手与眼的延伸。

基于数十年积累的陶瓷标本,2022年,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启动古陶瓷基因库计划,科研人员以先进仪器和数字技术为媒,绘制出中国首份古陶瓷样本基因图谱, 让沉睡千年的陶瓷“活”起来。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古陶瓷基因库。江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摄

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景德镇考察时强调,“进一步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

古陶瓷基因库步入发展快车道,提取基因数据30万条,制备2400多套标本、近万件古陶瓷样本。22个国家和地区的89家机构在景德镇成立“国际瓷器研究联盟”,链起世界陶瓷文化的交流、传承与创新。

景德镇的陶瓷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 创新,已经刻在景德镇的陶瓷基因里。 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景德镇全力推动陶瓷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有了这个数据库,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保护、创新老祖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开发出更多的文创产品、文旅应用,打开发展的局面。”翁彦俊,这位横跨理工科、金融管理、考古学三个领域的斜杠青年,以时尚链接古典与现代,创新呈现千年遗韵。

“经典要用当代的表达去进行诠释,要有颜值、要漂亮、要直击人心;另外它要有内涵、有后续,让古代的优秀文化能够流入到当代生活。”翁彦俊正在带领团队把创意变成现实。

2024年2月24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博IP发布会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举行。大IP“岁岁鸭”正式和大家见面, 并在文创市场上火爆 “出圈”。

500岁“岁岁鸭”重生记

复刻“岁岁鸭”

让传统工艺“燃”起来

“岁岁鸭”火起来了,兼具实用功能的“香薰鸭”,能不能真正意义上地“燃”起来呢?

2024年,翁彦俊邀约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涂金水,希望以修复好的“岁岁鸭”为蓝本,复刻一只全新的“岁岁鸭”。

涂金水当即夸下海口,“ 我到博物馆去看了‘岁岁鸭’,我会比它做得更好。”

但 涂金水很快发现,复刻比原创更为复杂。

怎样才能精确还原原作的尺寸和造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涂金水在复刻“岁岁鸭”时制作的模具和泥胎。江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摄

作为景德镇瓷坛的常青树,涂金水以擅长陶瓷雕塑为业界熟知。“虽然有困难,我们还是要试一试,用手工塑造一个一样的。但当时的人是很聪明的,素三彩做得很好。”

景德镇素三彩瓷始创于明代,其釉料采用原生态矿石混合配制,施于素胎表面,经一千摄氏度以下二次烧造而成。釉料会在高温下形成附着在坯体上的宝石结构,催生出透明如镜的彩色釉。这种精妙的陶瓷装饰技艺在历史上屡屡断代、几近失传。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景德镇建国瓷厂等机构,逐渐恢复了二十二种传统颜色釉工艺。涂金水的父亲涂宜鑫,正是当年科研攻关的技术骨干。

“复刻 ‘岁岁鸭’,也给了我一个机会,让父辈的配方得到实践,让素三彩这种工艺能够存续下去。” 涂金水欣慰地说。

配釉、施釉、烧制、比对结果......

传统颜色釉料的化学元素组成复杂、多变,这是还原素三彩最大的不确定因素。釉料本身是没有色彩的,调配过程相当于盲调,必须不停地烧出样品,在不断验证的过程中一步步接近原作的效果。

在王光尧看来,“从瓷器的面貌去复原,思考当年最高的生产技术,再用这种技术服务于现代的瓷器生产, 这就为传承传统工艺 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文物“修复鸭”遇上文创“复刻鸭”

文脉传承越古今

不同于复刻中“开盲盒”一般的作色过程,文物修复所用的颜料是“所见即所得”。在完成补缺之后,郝国江开始给这件“岁岁鸭”做最后的复原。

这一步是古陶瓷修复技艺的最高级——美术陈列修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涂金水对“岁岁鸭”做最后的复原。江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摄

参照文物本体的纹饰和配色刻画图案、喷绘颜料,尽可能做到线条、色彩、笔触、气息与原画勾连相通。

在郝国江看来,当技术进步使天衣无缝成为可能,文物修复却刻意避免 完美无缺。“认可残缺美,甚至欣赏残缺美,它的破碎本身就是它承载的一段历史。”

现在,文物修复队伍越来越专业,修复理念和材料不断创新。但翁彦俊认为,不该去追求100%的以假乱真,“在文物保护的前提下,让它们更有美感地呈现,让观众能够看到它们的工艺特征,这些特征往往在完整器物上是看不到的。”

2024年12月,“岁岁鸭”复刻样品开窑。

500岁“岁岁鸭”重生记

当文物“修复鸭”遇见了文创“复刻鸭”,这一刻的相遇,是今人与古人的心意相通。

保护千年遗存、传承千年技艺,呵护千年匠心、讲述千年故事。这是陶艺人的坚守,更是一座城的追求。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传下去,窑火与文脉在这里生生不息。

编导:陈 岩

编辑:王 杰 刘红平

二审:段祖庆 李 健

监制:张小辉 胡瑾琼 熊 辉

● ●MV

● ●

● ●

“点点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