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是2024年最后一天,2025年是个充满理想的年份——2022年至今,汽车行业从业者对2025年进行了大量的猜想与假设,如禁售燃油车、L3级别自动驾驶以及“智能化下半场”等等,都锁定在了这一时刻。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2024年的浪或许仍然将拍在2025年上——2024年并不难以总结,对于大多数品牌而言一个“熬”字足矣。在这一年,我们基本看清楚了三个事实:
第一,战略聚焦比战略收缩或战略扩张更重要。
新能源与智能化是一条没有确定性答案的路,基本上所有的战略扩张,背后都是靠个“蒙”字。由于汽车行业的重资产属性,“蒙”的代价巨大,所以在2024年基本上所有的品牌都停止了扩张,转而向更成熟的领域或是更成熟的市场进发,比如插混和对亚非拉市场的布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越来越少。小米选择在今年交付,实际上也是因为过去几年巨大的不确定性所导致。
在新能源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张、价格战不断蔓延的情况下,战略收缩就更加不可取,失去今天意味着失去一切,汽车行业的惯性比任何行业都要可怕。
那么什么是战略聚焦?看似比亚迪在迅速地铺设产品、推动战略扩张,实际上也是在不断的聚焦,通过王朝和海洋系列的配合,在一个个细分市场打狙击战,挤压合资品牌的生存空间。当然,还有吉利品牌整合与通用的“一口价”,都是战略聚焦的体现。总结下来,如果说战略扩张是“蒙”,战略收缩是“弃”,战略聚焦则是“稳”。
第二,长期主义要谈,短期主义更要谈。
今年以来,车企不怎么大谈长期主义——被不断背刺的消费者基本形成了一个共识,即不再相信任何漂亮话。
谈长期主义长脸,但谈短期主义也不丢人,甚至能把短期主义故事讲好的企业,在长期主义这件事上表现也不会太差劲。《定位》一书提到:往往第二名的企业才坚持“人有我优”。在国内的企业市场有上百个汽车品牌,国美、格力等大型企业仍然在跑步入场,如果这些公司都坚持“人有我优”,那么无数个“第二名”就会进入倒数的座次。
在技术变革的时代只靠“人有我优”当然走不通,当别的企业都在研究市场空位时,只谈长期主义的企业,会把时间浪费在一个个零件的改进或者是服务人员的话术、微笑等细节调整上,这是对科技革命的亵渎。
李想也曾说,要在巨头不太重视的领域做到天花板。无疑,只有先看到短期主义,才有长期主义的路可以走。
第三,智能化与电动化是两件事。
曾经,我们错误地把智能电动汽车进行了捆绑,认为没有电动化就没有智能化——很多合资品牌因此而栽了大跟头,由于智能化不到位,所以许多合资品牌如丰田、本田尽管有电动汽车加持,仍然在不断地丢失市场份额。而自主品牌虽然大力在推插混,看似已经“背叛”了电动化,但依然活得很好。
对于消费者来说,电动化脱离了政策扶持,其实没有任何价值,真正能够在体验上带来革命性改变的,是智能化。而对于智能化和电动化,汽车有文化倾向于王传福与李想的观点,即智能化是下半场,但是智能化是指整车智能和人工智能,而不是传统的软件智能。要打通整车智能和人工智能,电动化只是工具之一,大数据、基座模型以及芯片等软硬件上的能力,才是角逐的关键。
如何理解这三件事的背后逻辑?即是企业定位能力、内部改革能力以及市场化能力的共同体现。因此能够看到,几乎所有的产品问题,本质上都是来自于企业在自我定位上不够清晰以及捕捉市场空位的能力不够——虽然看似和友商提供了差不多的产品,但就是卖不过,这已经很能够说明问题。
毫无疑问,无论是在2024年经历了失败,还是享受了成功,汽车品牌都会认清一个方向,即在2025年要更加务实地往前走,用2024年的浪造2025年的车。
尽管悲观情绪主宰了2024年,但2025年的中国汽车也依然充满想象空间。
在新的一年,中国汽车出海势能持续爆发。在今年前1-11月,我国汽车出口534.5万辆,同比增长21.2%,但这仍然只是起步。2025年,奇瑞、长安以及比亚迪等企业,将进一步扩张海外攻势,尤其是自主车企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如极氪、深蓝等,都将目标指向了2025。在24小时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将持续惊艳世界。
在新的一年,中国汽车生态将更加丰富。小米的入场以及华为的加速布局,利用新业态的融合,不断深化中国汽车的影响力,也促使着上述格力、国美等企业对汽车行业的情有独钟。而一个个科技公司的加入,无疑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汽车品牌在整个汽车历史中填补更多地空白,催生出更大的想象。
在新的一年,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都将呈现更顽强的生命力。汽车有文化始终认为,合资与自主并非是对抗关系,而是合作共赢。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热量总是从高温流向低温,事物总是从有序走向无序。只有双方的共同加入与共同塑造,才符合中国汽车开放共赢原则,也适应中国高质量“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战略,有利于持续地提升中国汽车的生命力,为国内的消费者创造出更丰富与领先的体验场景与消费模式。
有文说
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的路上,不怕失败,怕的是失去重来的勇气。一个汽车品牌爆雷的背后,必然有一群来自中国的汽车企业汲取教训、破茧充生。环顾千年历史,中国向来敢为人先,在新能源与智能化之路上,中国汽车也必将不忘传承,以磅礴底蕴与创新精神积累技术势能,重新引领时代。(撰文丨汽车有文化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