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卫,集“中国枸杞之乡”“中国塞上硒谷”“国家园林城市”等多张名片于一身,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艺资源丰富,拥有黄河古瓷、滩羊地毯、大麦地岩画等诸多民间文艺形式。近年来,我市积极运用版权保护激活民间文艺创新活力,使其焕发了新的光彩。

近日,位于沙坡头区东园镇双渠村的中卫市滩羊地毯有限公司手工毯织造技艺车间里,工人在地毯机架前手法娴熟地编织地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人们编织地毯

魏海明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也是中卫市滩羊地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近些年,他在继承传统手工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使中卫手工地毯再一次焕发生机。

“有人模仿我的地毯,就证明我的地毯非常不错。”当魏海明谈及版权保护时笑着说出这句话,他的回答代表了很多当地手艺人的真实想法。

中卫手工地毯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过去的很多作品由于年代久远,无法准确界定著作权人。但近些年传承人新创作的作品,也经常被模仿,很多时候也只能因为“碍于情面”而付诸一笑。

如何保护作品版权,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市委宣传部出版发行管理科科长张希玲说:“针对民间文艺工作者版权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我市采取了多种措施,先后举办专题培训班16场次,提高大家的保护意识;设立13个市级版权服务点,加强民间文艺版权登记;各部门密切协作开展“剑网”“双打”等专项行动,打击民间文艺领域版权违法犯罪活动。”

宁夏微元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沙石画的中卫市级传承保护基地,尝到了版权保护带来的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石画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田惠君正在创作

走进该公司展览室,各式各样的沙石画和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冰箱贴将精美图案微缩呈现,或为壮丽的大漠风光,或为古朴的中卫街景;U盘上则印制着精美的沙石画元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巧妙融合,既实用又美观。

刘鹏是该公司的非遗文创研发主管,又是中卫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沙石画代表性传承人,他一边介绍着自己的作品,一边拿出一大沓被塑封的作品登记证书,几乎每一幅惟妙惟肖的作品都有专属的“身份证”。“文创,关键在于‘创’,难点也在‘创’。如今作品有了‘身份证’,心里也就有底了,我们以后就可以放心大胆去创作。”刘鹏说,他们的文创产品在版权保护的加持下,正以独特的魅力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中卫的沙石画艺术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引入‘星星的故乡’和黄河黑山峡IP,并融入沙漠、星空、骆驼以及宁夏地图等元素,研发了系列文创冰箱贴,今年7月底推向市场,仅8月至10月销量就达40余万元。”刘鹏说,除了冰箱贴,公司还有丝巾、抱枕、扇子等,全年销售额达300余万元。

近年来,我市围绕独特的民间文艺,孵化培育了宁夏手工毯制作技艺传承保护基地、品卫文创园、微元素等4家文创旅游商品研发基地,扶持了黄河古瓷、沙石画、大漠风情系列桌灯等一大批特色品牌,但这些品牌如果要想做大做强,还需要版权保护的大力支持。

“我们将继续厘清民间文艺的现状和保护诉求,探索创新民间文艺领域版权工作业态、模式、机制,推动民间文艺版权资源流动和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张希玲说。

▌作者:全媒体记者 孙迎春 张泽华 实习生 李浩 文/图

来源: 中卫日报

声明:“中卫天天网”微信公众号除原创内容外,其余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更正或删除。)

关注“中卫天天网”同城信息免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