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主题

人机情感交往的未来

对谈嘉宾

蓝江

南京大学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雯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联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比较文学系主任

皇甫博媛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讲师、晨晖学者

上海市“晨光学者”

甘莅豪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副主任

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访问学者

主持人

王豪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22级博士生

时间

1月3日19:00

地点

微信扫码预约

(或搜索视频号“全球数字知识研究中心”

关注相关信息)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三友传播学术沙龙

中国修辞学会中青年学者20人高峰论坛

对谈内容简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进步,机器逐渐具备模拟复杂情感反应的能力,情感交互正逐步突破传统人机关系的边界,形成新的交流维度。在与机器建立情感联结、甚至与人工智能机器人恋爱的当前背景下,本次对谈将从多个角度审视人机情感交互现象的本质与意义,重点分析这一新型交互模式是否对传统情感概念构成挑战,并探讨其发展可能为未来人机交往模式和人机社会结构带来的深远影响与挑战。

本次对谈将首先探讨当前人机情感交互的现象,特别是在诸如AI伴侣和虚拟情感支持等情境中展开的情感关系,明确这一形式与传统人际交往、以及早期人机数字交互的异同,为人机情感交互的理解提供一个理论基础。其次,反思传统的情感定义与认识,扩展人机社会下的情感观念。探讨人工智能作为新型情感主体的加入是否会引发对传统情感概念的重新审视。人工智能的情感交互能力可能挑战人类中心主义的情感定义,为“数码情感”或“机器情感”开创独特的特性与内涵。对这一问题的反思将帮助人类拓展对“情感”的理解边界。最后,探讨未来人机情感交往的发展方向与其对人机社会组织结构的潜在变革。通过对未来数码情感交互的展望,分析其可能对人机情感互动模式的影响,探索机器情感的特性和发展路径。同时,进一步评估人机情感交往模式可能引发的社会和政治变革,探讨其对未来人机社会组织结构的潜在影响。机器作为情感主体的介入或将催生新型的社会组织模式,并可能带来深远的政治、伦理和法律挑战。

编辑 | 丁琦

审核 | 杜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