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跃迁3.0”和“十四五”收官的2025年,东风汽车正进抵至下一个时代的入口处。
文 /《汽车人》张敏
12月28日,央视《焦点访谈》年终特别节目《信心2024:中国制造 攀“高”图强》,报道了我国2024年制造业的巨大变化。
东风汽车作为“国家队”,在节目中展示了自身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成就。同时,东风汽车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周治平接受了采访。
短短几分钟内,画面展示了东风智能工厂的智能化生产场景。一条生产线配备935台工业机器人,只有600多工人当班,前者数量超越了后者。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等信息化技术的加持下,生产工人由亲自组装变成控制生产流程。多款车型共线,上万种不同配置对位每一辆具体产品,节拍118秒,就下线一辆整车。
这座工厂拥有武汉最大的分布式光伏项目,部署在屋顶的光伏年发电量2000多万千瓦时,减排11620吨,相当于每年种树52.8万棵。岚图CEO卢放表示,绿色能源占据工厂能耗的13%以上,并计划进一步提升到25%以上。东风智能工厂的“含智量”“含绿量”和“含金量”同时提升。
周治平重点强调了东风作为先进产业集群的“链主”,融通带动作用远超自身产值。东风旗下20多个整车厂和检测中心,对供应链的需求,吸引了大批供应商和科技公司落户湖北省“武襄十随”产业集群。1万多个配套供应商,共同聚合为极为庞大、生机勃勃的产业集群,一起成为中国先进制造业的代表。
市场成果是跃迁战略的兑现
近期业内有一种看法,新能源路线意在拿到产业竞争的入场券,决胜要依靠智能化。这和“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的说法近似。东风无意做行业趋势的跟随者,而是凭借自身的战略判断力,走在引领行业发展的前排。
而战略推进的动力,来自东风对自身战略转型的部署和执行。自我革新引发技术革新,进而拉动产品和品牌焕新。
2024年,东风汽车迎来累累硕果。1-11月新能源销量78万辆,同比激增73.3%。上市7款全新、2款改款自主乘用车车型和7款商用车。新势力品牌岚图打开局面,连续4个月站稳万辆以上,昂首进入高端新能源智能品牌的主流行列。
这一套战略牵引的逻辑似乎并不出奇,但东风就是基于朴实无华的战略构想,实施波澜壮阔的转型,由此产生的技术群和产品群品牌群,都站到了产业的前沿。正如央视节目所展示的那样,只不过镜头所及远非全貌。
你以为的产业升级逻辑是靠人的要素,其实更重要的是尊重经济和工业的客观规律。产业永远和规模经济、技术落地、商业价值联系在一起。当兼具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的时候,就能一通百通。
链主长期牵引效应
因此,我们看到汽车产业追赶跨国车企长达几十年,始终在其身后,似乎进步不大。而这几年厚积薄发,技术和产品一下子就领先了。
即便在艰难的时候,东风也一直在拉动和构造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形成围绕自身的价值链。大多数时候,人们都低估了这么做的价值。
东风在十堰创业,在工业角度一无所有的局面下,从一开始就走重资产投资路线(当时并无这种概念,但实际行动就是如此)。上世纪(参数丨图片)90年代之后,跨国供应商也被东风的需求所吸引。东风无一例外,要求所有供应商都在周边落地。
产业链的汰旧换新,全链条生长意味着一级供应商也要向上游采购,国产供应商一开始只能打个下手,拿到一点技术含量不高的订单,但依托庞大的需求,最符合成本规律的道路,就是国产化。哪怕是跨国供应商,都需要竭尽全力实施在地生产。东风作为链主,只需要站在经济规律这一边,就足以带动全价值链发展。
需求带动生产,利润刺激研发,成本组合全链。整车扩产、固投摊薄,现金流变得更充沛,二次投入研发就变得顺理成章,为有源头活水来。东风的贡献在于,主导了围绕武汉经开区乃至湖北产业集群就地完成整个商业循环。到了一定时候,这条价值链与东风一起,对技术的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不仅是技术商业化进程,也是工程化思维的胜利。东风极为重视研发与产品对接的思路,在长时间尺度上,形成了内里充沛的“自我举升”。
“跃迁”元年
2021年,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开始进入主流市场的元年。巧合的是,东风在这一年的上海车展上,发布了“科技跃迁”战略,现在回过头来看,就是东风版“十四五”战略规划。在恰当的战略端点,实施顺应历史潮流的规划,并坚决执行到位,时任东风管理层的战略敏感性还是非常在线的。
战略不是一夜之间产生的,只是在恰当的时机宣布。当时东风正式推出马赫动力品牌,追求动力、驾控、环保、体验四重目的。恐怕东风自己也未能料想到,马赫动力跨越到新能源领域,形成东风乘用车板块共同的“动力技术底座”。
2024年,马赫动力技术品牌创造混动技术多项业内第一;马赫E和马赫电混PHREV,作为马赫子品牌,在20多项三电技术上实现业内领先;而“氢舟动力“则赋予东风面向氢能时代的入场门票。
与新能源动力技术全面开花相匹配的是,全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的东风量子架构系列,将东风乘用车全系全品牌平台囊括为一体,覆盖车端、云端、生态端,实现软硬解耦、快速迭代能力。原生SOA E-E架构,让东风和岚图品牌,站在行业一流架构的位置上,也是岚图品牌作为高端新能源的底气之一。
架构和技术双线并进
自我革新的抓手是体系革新。东风实施扁平化指挥架构,即由总部直接运营三大自主乘用车品牌;猛士、岚图独立运营,共同组成面向各自细分市场的市场品牌格局。不用说,这些品牌虽然调性不同,但都以新能源和智能化作为运营的核心价值要素。
在品牌之上,东风进行了空前力度的研发力量整合(即“跃动工程”)。以研发总院为“中枢”,各事业单元协同,形成“1+n”研发体系,意在将东风研发力量集中,形成攻关突破优势。
在商乘分立、商用车体系整合的过程中,东风已经实现了全平台统一采购、统一研发和架构打通,其中滑板平台就是商乘兼用。这不仅实现研发投入集约,还构建出高端乘用车的新优势(商用车承载要求向来比乘用车高),东风称其为“跃升工程”。
东风还基于“跃创工程”,垂直整合了零部件体系,实施供应链效益工程。
经过数年的架构调整,东风已经形成面向新能源、数字化市场趋势的架构管理体系,为更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本和技术资产,打下了面向未来10年的基础。
2024年9月,东风宣告实现6000万辆累计业绩。这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峰,也是东风走向新历史时期的起点。
三年前,东风将技术转型的方向锚定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三年前,高效混合动力总成、高效电驱动、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电子架构、硬件芯片、基础软件、智能驾驶、智慧座舱、智能车控以及云控平台等技术,如朝日喷薄而出,技术之丰富到令人目眩的程度。
2023到2024年,东风的各项发明专利公开量、授权量,连续位居业内第一。
站在新时代的入口
技术是兑现战略目标的手段,而非目标本身。商业企业必须以客户为出发点,实现客户价值,兑现自身商业价值。2024年9月,东风发布了“新汽车 新生活”科技跃迁3.0。显然,电动化和智能化进程的裁判权,掌握在市场和客户手里。客户体验决定了科技和产品的成色。
智能汽车不仅依托本地智能,重要的是云智能,在东风的规划中,智能汽车将链接未来城市的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实现“三网融合”,集智能驾驶、智慧座舱、智能平台、智慧能源、智能制造“五智一体”。当信息与智能充分融合成形的时候,可能引发AI的下一个风口,即2024年才大行其道的概念“具身智能”。
2024年我们看到,大模型+VLM,可以快速形成自我学习型智驾能力。能否通过大模型与大数据,以海量预训练和“后训练”方式,激发“泛化机器人”。简单说,就是让汽车具备类似人的智能,以人的模式进行思考和沟通,模糊指令就可以产生精确控制。
毫无疑问,哪怕是不完全体的“具身智能”,用户体验也必将产生颠覆性变化。未来10年,汽车作为“具身智能”的应用平台之一,必将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东风对此进行了严肃的思考和规划。
东风正在与华为联手,开发下一代智能汽车数字平台,即全新一代天元架构。全新一代天元架构谋求建立统一服务端口,提供超过1000项“原子服务”。基于数字平台应用经验和SOA架构全服务化数字底座,东风将成为智能化SOA的开创者。车载+云端的全数字化服务体系,可能是具身智能实现道路上的一个节点。单是抵达这个节点,就能对用户价值产生巨大增益。
在“跃迁3.0”和“十四五”收官的2025年,东风汽车正进抵至下一个时代的入口处。技术产品的迭代,具备时间和传承上的连续性,但是新思想和新工具的诞生,则可能是跳跃和离散的。东风汽车再次敏感到智能化时代发出的信号,将全体系资源对准市场和技术变革的需求。再次抢占前沿出发阵地,可以预见东风赢在新时代之始。【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