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架设文化交流桥梁构筑共学欣赏的温馨睦园。实施“红石榴”文化议事机制,收集群众文化需求、建议380余条,开展公共文化服务180余次,惠及群众13.2万余人,聚焦群众需求“小切口”,提高群众幸福“大指数”。打造“海岱和融之声”宣介矩阵,将新时代党的民族政策、中华民族故事等内容融入京剧、数来宝等剧目,举办“邻居节”“一年一村一场戏”等活动100多场,受众1.5万余人次。在昭德古街建设民族团结宣传长廊,开设花毽、传统武术等公益课程23期,派驻“文艺村长”17人,服务1710人次,让各族群众在多元文化中感受“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凝聚团结共富力量构筑共事相依的繁荣锦园。充分挖掘社区就业创业资源和服务潜能,持续开展“社区微业”“微工坊”行动,设立“红石榴公益岗”30个,以社区“小循环”促进“家门口”就业创业。积极探索“民族团结+文旅+乡村振兴”模式,郭家桥村借助区位优势、民族特色美食,开办农家乐10余家、民宿4家,年均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累计创造经济收入300余万元,带动周边各族群众就业增收。

绽放和谐进步之花构筑共乐相亲的幸福乐园。成立15支“红石榴”服务队,建立“石榴籽帮办代办员”队伍,常态化提供就业、就诊等便民服务。搭建“红石榴幸福伙伴”参与机制,联合150余家共建单位和爱心企业,开展“推普来献力 铸牢共同体”等活动500余次,3万余名各族群众参与,累计解决问题350余件。打造夏钦园村史馆等红色文化阵地,广泛开展“五史”学习教育。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利用街道和庭院文化墙,讲好“马二嫂”情满人间、“同田共井”等民族团结故事。开展“好婆婆、好儿媳”“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形成典型带动氛围,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众新闻 记者 石如宽 通讯员 郑秀宝 刘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