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位于东亚地区,太平洋西部,面积约37.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3亿。日本的主体民族为和族,此外还有阿伊努人,琉球人等少数民族。日本和我国隔海相望,历史上长期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包括服饰、建筑,茶道,文字等等,都受到中国文化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和日本地理相近,两国的交往历史也非常悠久。据历史记载,早在汉朝时期,中国和日本就开始了官方的交往,当时日本倭奴国遣使到中国朝贡,汉朝赐给日本“汉倭奴国王”金印。到了唐朝时期,日本开始全面向中国学习,包括制度文化等各个方面。当时日本向唐朝派出大量遣唐使,效仿唐朝实行大化改新,推动了日本的发展。包括建筑,也效仿唐朝,比如日本的京都,就是效仿唐朝洛阳城而建设。

日本人喜欢研究中国文化,还出现了很多所谓的中国通。到了清朝末年,国力衰微,这些日本的中国通开始为侵略扩张服务。二战结束后,日本战败,喜欢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日本人仍然大有人在。因此在历史方面,日本绘制的一些中国历史地图还是比较准确的。但日本绘制的清朝地图却并不准确,缺少了一座大型岛屿库页岛,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日本觊觎库页岛。日本绘制的清朝地图不包括库页岛,并非日本不了解历史,而是日本故意为之。日本历史上对库页岛存在很大的觊觎之心,并实际统治过库页岛南部。

库页岛位于亚欧大陆东北部,黑龙江入海口东南部,南部隔狭窄的宗谷海峡和日本北海道相望。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认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领土属于中国。《尼布楚条约》具有国际法性质,西方各国都承认库页岛属于中国,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清朝地图上,都将库页岛标注为中国领土。不过清朝后期,对库页岛缺乏管理,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对库页岛的管理始于后金时期,1618年,努尔哈赤颁布“七大恨”诏书,正式反明,迅速占领了明朝很多羁縻区域。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努尔哈赤在库页岛征兵,很多库页岛的原住民费雅喀人加入后金军队。不过后金没有将费雅喀人编入八旗,也没有设置佐领,而是设置族长管辖费雅喀人。后金要求各个费雅喀部落按时缴纳皮毛作为贡赋,后金对费雅喀部落也有一定的赏赐。

清朝建立后,设置三姓副都统衙门来管理黑龙江下游和库页岛,并对库页岛居民完成了编户。不过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对库页岛开始疏于管理。据《三姓副都统衙门档案》记载,清朝官方对库页岛的管理记录在1851年之后就越来越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55年,日本和沙俄已经对库页岛展开了争夺,沙俄还烧毁了日本设置在库页岛南部的一个税务所。1855年,沙俄和日本签订《俄日友好条约》,正式瓜分了千岛群岛。1858年和1860年,沙俄迫使清朝签订《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侵占了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外东北。但日本控制库页岛南部,拒绝离开。1875年,俄日两国签订《桦太与千岛群岛北部互换条约》,将日占库页岛南部与俄占千岛群岛北部交换,沙俄控制全部库页岛,日本控制全部千岛群岛。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沙俄战败,被迫和日本签署《普利茅斯条约》,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才控制库页岛南部。由此可见,历史上日本从1904年到1945年,控制了库页岛南部4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虾夷人问题。日本将库页岛称为“桦太”或“北虾夷地”。虾夷指的是日本少数民族阿伊努人,原本分布在北海道,日本将北海道称为“虾夷地”,库页岛位于北海道以北,被日本称为“北虾夷地”。随着虾夷人口数量的增长,部分迁徙到了库页岛南部,还有部分迁徙到了本州岛北部。

8世纪时期,日本为了驱赶迁徙到本州岛的虾夷人,设置了征夷大将军,后来成为日本幕府将军的专有职位。16世纪时期,日本开始向北海道扩张,在北海道南部建设了福山城。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北海道设立箱馆裁判所,1869年,日本将虾夷地改称北海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上虾夷人曾经在库页岛南部定居,日本试图将其作为库页岛属于日本的依据。为了增加合理性,日本还颁布了《北海道旧土人法》,宣布虾夷人是和族的“支脉”,虾夷人分布区,也就是和族“故地”。综合这两方面原因,日本一直觊觎库页岛,日本绘制清朝历史地图,不包括库页岛,可以说存在很大的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