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旭专栏」
2025,苦着累着,毅然笑着前行
文/韩旭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步履匆匆中送走2024旧岁,回顾过去的一年,可以用“累并快乐着”来形容。如果2025年仍然苦着累着,希望我们毅然能够笑着前行。
2024这一年过得真苦:三年疫情导致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公职人员降薪减资,伴随着法律AI进入法律服务领域、各类法律服务公司雨后春笋般的成长和律师总量的扩张,律师业务收入锐减,“萝卜快跑”等无人驾驶技术等导致“失业潮”席卷,就业压力更是雪上加霜。
2024年这一年过得真累:竞争压力、命运多舛、情感失意、生活奔波、养儿育女......无不构成人生的画卷。火车站、飞机场奔波的身影,论坛上、会议室嘶哑的声音,书海里、电脑前孤独的忙碌......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苦难和劳累本是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尤其是事业成功人士,更是“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撒遍了牺牲的血雨。”
苦和累,不仅仅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很多时候是为了家人和他人的幸福,为了一份期待,为了一次承诺,为了一种责任。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耕耘岂有不累的道理。“人生苦旅”原本是生活的底色,你不能抗拒,也无法逃避。
也许生活的重担压得你透不过气来,也许披星戴月的奔波让你苦不堪言,也许孩子的啼哭声让你心境烦忧,也许你的良苦用心不被他人理解,也许真实的声音淹没在滚滚洪流中被他人误读......但是,这是生活的常态,不要自怨自艾,不要祈求“人同此心”。
尽管苦着累着,毅然要笑着前行。
因为微笑是面对他人最美好的面孔,微笑是世界上最靓丽的风景。微笑既是一种自信,也是一份友好和善良,更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微笑还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不是一种微笑的人生态度吗?
读中学时比较喜欢俄国诗人普希金的一首名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抑郁!忧郁的日子一旦过去!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即将来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你苦过累过,未必就能抵达理想的彼岸,此时仍然需要微笑面对生活。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的事例,更是比比皆是。
此时,需要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命。
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爱、眼中有光、夜里有梦,凭着一份热爱和执着,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孤独,迟早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苦和累,未必就是令人恐惧的存在。对不少人而言,是一种人生体验,是一段人生经历,又何尝不是一笔人生财富?既然之前已经经历过更大更多的苦和累,眼前这点又算得了什么?
苦和累,让人生更圆满,让生活内容更丰富,让我们更懂得珍惜当下,也让我们更真切体会到苦与乐的因果关系。
作为法学人,自然更关注2024年的诸多法律事件。
律师执业权利频频遭到侵害,让我们期待2025年律师执业会迎来一个“初春”,更期盼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能够完善辩护制度,加强辩护权保障。尽管刑事辩护正经历着一个“寒冬”,但“寒冬”过去,“春天”还会远吗?
遭遇不公并不是我们拒绝微笑的理由。除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外,还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有同理心。
司法公正,既是世纪主题,也是永恒话题,现实中不少案例说明,司法公正对维护社会公正具有重大意义,司法不公会使一个正常人沦为“魔鬼”。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能够兑现,控辩平衡、程序正义、审判中心和有效辩护均能大体实现。
这是我2025年的最大期待。
果如此,“网上喊冤”“刨祖坟式辩护”“庭外辩护”将不复存在。每每看到孤儿寡母身带干粮,面如死灰,加入到信访大军行列,便想起河南省内乡县衙的一副对联“欺人如欺天,勿自欺也;负民如负国,何忍负之。”我不希望司法之争沦为权力较量和金钱之争。所谓的公平正义就是每个人得到他(她)应该得到的。
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引发全社会关注,也成了法学界的一大热点事件。修改模式是采用“法典化”还是“修正案”模式争议较大,不少学者也比较悲观,认为过去如何改,现在也会怎么改。但是,我毅然微笑面对,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陈卫东教授等人一道为“法典化”鼓与呼。
如果每个人都沉不作声,司法文明和进步何以实现?也许我们的声音很微弱,但“有声胜无声”,如果未来世界一片死寂,莫怪今天的我们集体沉默,这个中因果关系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明白。
为人权发声,为正义呐喊,为厉行法治而奔走呼号,乃一介法律书生的使命和责任。中国的法治梦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齐心协力。
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法治是最大的公约数”,那就需要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去推进、去实现。因为只有在法治阳光的沐浴下,每个人的权利才能得到保障。
《监察法》修改是近期的又一重大法律事件。修改内容强化了监察权的行使,增加了类似于刑事诉讼法强制措施体系的措施。《监察法》是适用于官员的法律,遗憾的是学者和律师在为官员呼吁,提出应加强对潜在的监察对象——公职人员的权利保障,然而不少公职人员并未意识到,甚至对此并不“领情”。对此,我们不能心灰意冷,仍要坚守法治理想,微笑面对法治进程中的一切。
2025年,期待公权力在握的各位尊者,能够不负重托,记住当初是如何对《宪法》宣誓的,慎用手中权力,对为包括你在内所有人权利呐喊的人,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
“为人报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微笑,既是一种淡然,也是一种释然,还是一种豁然。让我们在2025年,毅然笑着前行。
(盛学友,民革党员,资深法治媒体人。从事法治记者30多年,采访全国两会10多年。作品曾获中央省市级奖项。事迹被央视、经济日报等全国多家媒体报道。)
韩旭教授简介
法学博士、博士后,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司法制度改革研究基地主任。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届四川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四川省十大法治人物、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理事、四川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被聘为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四川省人民政府学科评议专家、首届四川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中共四川省委宣讲团成员、四川省反恐领导小组反恐法律专家、四川省监狱管理局特邀执法监督员、成都市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等社会职务。
出版《检察官客观义务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等学术著作 11 部(独著 7 部、合著 5 部),在《法学研究》、《法学家》、《清华法学》、《法商研究》、《法学》、《现代法学》、《当代法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100 余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刑事法学》全文转载 8 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法学会部级研究课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省部级及其以上课题 6 项,参与国家重大课题、重点课题 5 项;获得“第三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中国犯罪学十年优秀科研奖”、第十五、十六次、十八次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政府奖励7 项。
多次为四川省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政法委“书记办公会”会前学法进行专题讲座;常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国内高等学校等进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解读、公职人员的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刑事诉讼法与监察法的衔接、刑事辩护制度与技术、司法改革等专题进行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