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0日,武汉离休干部沈因洛去世。
追悼会上,诸位省委领导一一前来向其家属表示慰问,对于他都是实打实的敬佩。
战场上冲锋陷阵,企业中洁身自好,官场里廉洁奉公,一言一行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第一位。
自此在62岁被破格提拔为湖北省委书记,兢兢业业做调研,言称要“活到老,学到老,一直要学到马克思召唤的那一天”。
对于这样一位真正的革命者,在场众人无不痛心,被翻出来的106张票据,更是催人泪下!
服从命令听指挥
沈因洛,出生在1920年的江苏省吴县,也就是如今的苏州市吴中区,读书求学立志学医济世救人。
可一朝侵略者铁蹄踏破山河,他与同学们在17岁弃笔从戎,随之赶赴延安投身革命。
这都是种子选手,党组织全力培养寄予无限希望,随之提枪上战场,沈因洛的父亲被日军残忍杀害。
为国为家,他心中的仇恨与日俱增,参加“百团大战”冲锋陷阵,杀一个划算,两个就是赚。
抱着这样无畏的勇气,他被上级一再重用,干事、指导员、军区副政委时光荏苒。
中国旧貌换新颜沈因洛选择了一条光明大道,湖北省军区任职时刻遵守纪律,保守秘密。
这样的人才在哪里都是会发光的,1961年初,一条突如其来的调令将他遣去了武汉钢铁公司。
当即收拾行装走马上任,与家人团圆的春节都来不及过,组织的命令必须服从,这是沈因洛给自己定的规矩。
这段时光被其妻子记忆犹新,当时的武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困境,苏联专家撤走、项目瘫痪、技术问题停滞不前。
他从部队到企业算得上是门外汉,到处取经。
一个个车间挨个跑,扎根一线与工人们同吃同住,钢铁关系着国民经济命脉,沈因洛实在是不敢有片刻懈怠。
每天骑着自行车去拜师,补课到深夜不肯睡去,一连大半年被他摸透了每个项目的问题所在。
找方法、啃技术,周全各方面让武钢正常运转他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接到国家炼钢任务,他被人发现两次累倒在了锅炉边。
对于这些沈因洛心甘情愿,当时的他尚拿着部队的工资,在得知公司经理的收入后,自打申请降了三分之一。
一线工人最辛苦,有了钱不要用在享受上,要补贴、要嘉奖,他从不接受个人专访,若是工人、干部便可以接受。
这样的以身作则令其在公司备受尊重,团结一条心,沈因洛带着众人排除万难又用了近10年时间,将武钢推至“黄金时代”。
此时的他早已不是那个参军的小伙子,也不是初入企业的门外汉,1982年的他已有62岁。
这时组织命令再次传来,调他去担任湖北省委书记兼省委组织部长。
没有二话,多年做出的成绩转眼就拱手让人,沈因洛就是这样的不计得失,再次转移阵地。
第一项任务就是熟悉情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逐一拜访了当时所有组织处长的家。
家庭经济、人员、困难都一一记录,工作做得几近详实,走访了诸多地区了解实地情况。
沈因洛脚踏实地,带上秘书和司机就是“三人组”,不要接待,要实事求是的反映问题。
这是他一贯的行事风格和准则,既然组织信任,那就不能自我松懈,完成任务永远是第一位的。
廉洁奉公献己身
身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沈因洛力求自己没有疏失,在人民群众心里,他确实是个说到做到的人。
说修路就修路,说改善水电就立刻着人去办。
切实的考虑着群众利益,这样的官自然会被大家放在心里,只不过对于家里人,他就显得有些“不近人情”。
沈因洛的司机算是亲历者,其表示自己开的这辆车从来都是跟着办公事,沈家人从来都没有因私事坐过。
一次是他的外孙女从外地坐飞机来武汉已到深夜,打电话告知情况,被交代打出租车。
还有便是他生病住院,女儿前来探望送饭都要辗转一两个小时的公交车,不能让家里人沾一点儿光。
更甚者主动劝妻子提前离休,不想被人特殊照顾可谓严格,家人全都以他的清廉为傲。
这才是党员作风,沈因洛从不假公济私是共识。
在岗位时刻保持警惕直到1995年离休,按时参加党支部活动,每月的党费从不缺席甚至多交。
开了会议第一时间让秘书去购买资料,自掏腰包,来人劝他过几天组织内部就会发放,偏其执拗。
“早看、早学、早掌握。”
等到免费的发到手,再想起来学习就晚了,一直到沈因洛重病住院,他学习中央精神的行动都没有停过。
看新闻、读报纸是他的固有日常,各种符号的重点一眼可见。
此外,沈因洛早在离休时便定下了规矩,每一年都要拿出一个月的离休费用于捐献。
湖北省慈善总会、残联、希望工程……各处都有他的善心播散,这些都是他不曾张扬的行为。
直到2016年2月20日去世,遗体遵从他个人意愿捐献给了红十字会,再也没有可贡献的了,唯有残躯对医学研究还有些价值。
追悼会上人员众多,对于沈因洛都是由衷的钦佩。
事后其家人整理遗物,满是补丁的老式棉袄、开裂的皮夹克让人泪目,还有被收纳完整的106张票据。
这都是其点滴善意的最有力证明,不管是地震还是洪灾,他总会尽己所能的去帮忙。
可其家中最值钱的就是那台旧电视机,所得荣誉奖章留下,慰问金转身就用以烈士子女的读书专项款。
细数96年风雨飘摇,沈因洛从战争走向和平,从贫穷走向繁荣,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并做出了一定贡献,平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