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片片荒地脱一层层皮,下一场场大雨流一回回泥!”

这是陕北信天游中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歌词,它十分形象地反映了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

然而,养育着中国约2.5亿人口的黄土高原,却被联合国专家断言称:黄土高原已经无法挽救,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但不信“邪”的我们,针对黄土高原展开了长达70年的“死磕”治理,那么如今取得的成效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章内容、图片均来源网络,信息来源赘述在结尾,文章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切勿当真

«——【·贫瘠“黄土”的成因·】——»

黄土高原的总面积约63.5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约6.6%,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河南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均包含在内。

千百年来,这里养活了无数的中国人,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王朝的兴衰起伏。

在西周之前,这里的森林还极为繁茂,目及之处都是绿茵茵的森林草原,狍子、野兔、野猪、金钱豹、华北豹等诸多的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栖息在此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到了西周时期,随着人口和劳动力的提升,人类的活动区域开始扩大。

那时的人们可没什么环保意识,砍伐树木建房修田是首要目标,森林的面积开始缩减。

到了秦汉时期,统一的国家带来的人口增长,进一步加剧了对森林的破坏。

而失去了森林固土,本就松软的黄土地变得更加松散,又因为黄土高原位于黄河的中游,急速的水流冲击带走了诸多的土壤,水土流失就此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1949年时,黄土高原地区的森林覆盖面积已经不到7%了。

这个时候的黄土高原,因为土地过于稀疏,并不适合密集的种植园,只能零零散散的种些粗粮,贫困围绕着这片土地。

同样因为土质稀松,基础设施无法修建,山洪、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经济、安全均受挑战。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专家直言:“这里(黄土高原)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难以恢复的高原·】——»

事实上,我国相关部门早就认识到了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早在1950年开始,就已经着手治理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

黄土高原海拔在800到1000米之间,在不考虑土壤的情况下,这里太适合种植农作物了。

但当时国内却缺乏治理土壤方面的人才专家,没有任何成熟的方法改善这片土地。

当时的人们认为,修建梯田广泛种植农作物或许能够稳固住土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梯田的优势是能够有效的拦截住雨水,让水分能够充分的渗入土中使土壤黏性增加,待到干燥之后土壤就会更加坚固。

然而,当梯田被修建出来之后,人们发现了许多问题。

高原地形坡度较大,梯田的修建成本要远高于南方地区,对于一般人来说难以承受。

而到了夏季雨水季节,频繁风雨又会侵蚀梯田外层的牢固度,黄土地的松散特性又加速了这一侵蚀的进度,许多梯田修建的第一年就被雨水冲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没有被冲毁的梯田,也没有因为大规模的种植农作物而达到稳固土壤的目的。

黄土高原适合种植的小麦、玉米这类作物,在固土的效果太过有限,没办法遏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现象。

就这样,“梯田计划”初步宣告失败,但这也让人们总结出了一些治理经验,更加了解这片土地的特质,也研究出了更多的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决办法·】——»

想要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调控水路的流速或隔绝黄土与水流的接触,这直接衍生出了水库、水坝的修建。

通过水库蓄水、水坝控水的方式,让被冲入河流中的土壤被拦住,并逐渐形成了一层隔离层。

这层隔离减缓了干燥的土壤与水流的接触,大大减缓了水土流失的速度。

但这也只是治理的第一步,水库与水坝并不能彻底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减缓了水土流失速度的情况下,梯田原本固土的效果就可以被发挥出来了。

而随着人们对黄土高原地质的研究,人们也发现了种植树木、草地才是最好的固土手段。

但彼时我们的粮食问题并未解决,饥饿问题仍旧普遍存在,这种情况下农作物的种植就是优先级最高的。

至于森林草原的恢复,只能在不影响耕地的情况下进行,进度十分缓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1973年,袁隆平院士研究出了“籼型杂交水稻”,显著提高了每亩的粮食产量,确立了农作物研究的前进道路。

在这之后,杂交小麦、杂交玉米等诸多的杂交农作物一个个显现,每亩粮食产量飞速提升。

随着农药、化肥等农业技术的同步推进,到1998年时我们实现了粮食自由,开垦农田对环境的破坏就有了解决余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今的绿水青山·】——»

因为每亩粮食产量还在逐步提高,耕地的面积就可以开始减少了。

自1999年春天开始,在不影响粮食总产量的情况下,退耕还林工作正式开始实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也有了彻底解决的办法。

1999年,黄土高原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已经恢复到31%,这是过去近50年的成果。

而到2023年,森林覆盖面积就已经达到了63%以上,20多年就翻了一倍还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如此多面积的森林,黄土高原松散的土壤逐渐紧实,土地更加肥沃。

同时,生态体系也被救了回来,曾经因为栖息地不断被压缩,在黄土高原濒临灭绝的狍子、野猪等的中型食草动物,逐渐恢复了原本的体量。

而濒临灭绝的华北豹等的食肉动物,也因为食物来源的恢复,种族数量也在慢慢恢复。

虽然有些目前仍是濒危物种,但数量可要远比建国初要多上许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态系统的恢复,同样有利于我们的发展。

因为土地比以往要紧实,山洪、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较以往发生率大大下降;路也能修了楼也能建了,经济水平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也富裕起来。

70多年的努力,我们不仅获得了美好的生活,更有了能够呼吸新鲜空气的美景。

正如我们现在遵循那句理念一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黄土高原不见“黄”,光秃荒山变绿洲 [人民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退耕还林20年 看今日延安“绿肥黄瘦” [新华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绿色,在黄土高原上铺展——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治理记 [新华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头条百科:黄土高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