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价格不菲的小册子,32开纸,一共19页,保存得非常完好,册子的名字是《张学良锦州政权对日交战准备就绪》。此册由日本陆军省调查班于昭和六年十二月八日出版。
我们先了解一下这本小册子的历史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至9月19日10时,日军先后攻占奉天、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等南满铁路、安奉铁路沿线18座城镇。长春地区的东北军自发反击,战至次日,长春陷落。9月21日,日军占领吉林。10月26日,关东军第2师第29团占领四洮铁路沿线主要城镇。11月19日,日军攻陷齐齐哈尔。蒋介石电令张学良不许抵抗,张学良要求其率领的东北军力避冲突、退守锦州。
张学良退守锦州后,日本关东军对辽吉地区及长城沿线中国军队、义勇军和滞留东北地区的东北军情况,国民政府及各方态度等作了详尽的情报收集。
在这本册子中,有一张日本关东军情报部门12月4日统计绘制的辽宁及小部分吉林地区我抗日部队分布情况图。图中很详细地标出隶属东北军军队及部分民间抗日武装团体的分布情况。
12月4日统计绘制的辽宁及小部分吉林地区我抗日部队分布情况图
备注特别区分了武装部队性质,有张学良直接组建指挥的别动队(东北军正规部队);由辽吉地区宪兵和巡警(黄显声领导下的原辽宁公安警察部队)、马贼(日本称民间及绿林草莽组成的抗日武装)联合成立的义勇军;无任何组织领导的民间成立的抗日武装。三股抗日武装人数约分别为两万三千人、五千人、五六千人。
由此可见,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到31年底,东北南满地区(辽宁和吉林南部及西北地区)呈规模的抗日武装人数,达到约三万四、五千人。
图上显示,辽宁北部和吉林西北地区与内蒙接壤地区,驻扎有辽北蒙边防骑兵部队第一路约一千人,第二路第三团一部人数不详。
辽宁地区抗日武装较多,其成分也非常复杂,有各地占山为王的胡子“六合”“卷春好”“一支花”“全胜”“白狼”“战山好”“双阳好”“双山”“红乐”“老三省”“压东洋”“老五龙”“老来好”“天下好”“老梯子”“海龙”等绿林好汉,也有原辽源公安大队长张学仁、原辽源公安局长组建的抗日武装,义勇军三、五、六大队,孙殿臣带领的五百人,败退后集结在一起的少部东北军官兵等。
辽西地区有“东北风”“徐文海(事变前凤城公安第十九大队大队长)、顾老面”“东边乐、红海”“青山”“北来好”“老北风”等绿林抗日豪杰,也有抗日铁血团,义勇军一、二、四大队。
这些抗日部队和地方武装主要分布在满铁附近,经常袭击南满铁路周边各驻扎的日本守备队,杀伤大量日军。
山河沦陷之际,东北各阶层、政党、军队以及社会团体,围绕“战”与“降”,开始了力量重组:各民族各阶层人民、一部分东北军爱国官兵、山林队等,自发组建了救国军、自卫军、反日总队等抗日武装,奋起抗日。由于这些武装都是自发组建而成,具有义勇军的性质,因而这些名目繁多、形式多样的诸多抗日武装力量被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
从长白山到兴安岭,从辽河西安到松花江畔,东北抗日义勇军的足迹遍布东北全境,东三省154个县中,有抗日义勇军活动的就达93个。东北抗日义勇军人员成分极为复杂,其中原东北军警官兵约占25%,绿林队伍约占20%,知识分子和工人、商人约占5%,农村各阶层群众约占50%。另外,因愤慨日寇暴行,一些地主武装也纷纷举起抗日义旗,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东北抗日义勇军发展之迅猛,参加阶层之广泛,在东北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据统计,从东北义勇军兴起到1932年夏秋之际,即东北抗日义勇军全盛时期,仅半年多的时间,参加总人数达到30万人以上。
抗日义勇军领导人高鹏振(中间)
义勇军战士
手持梭枪的义勇军
义勇军夜间偷袭日军据点
义勇军转移途中
东北军组成的抗日救国军阻击日军
东北军退守锦州后,关东军发表公开声明,宣称“张学良在锦州集结大量兵力,如果置之不理,恐将对日本权益造成损害。为了尽快解决满蒙问题,关东军有必要驱逐锦州政权。”
黑龙江省沦陷后,南京政府觉察日军将进犯锦州,11月25日向国联提出划锦州为中立区的提议。有了南京政府的表态,张学良急不可待地直接与北平日本公使馆参事就此事进行具体交涉。锦州中立案曝光后,遭到各界人士和学生群起反对,国民政府外交部于1931年12月4日被迫急电施肇基声明放弃中立案,同时还表示:日军如进攻锦州,中方将实行自卫。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也已就此作出决议,强调“如日军进攻,应积极抵抗”。
可对于是否抵抗的问题,南京政府与张学良之间明显发生分歧。张明显地倾向于和平方法解决,钟情于“锦州中立化”方案。1931年11月29日,张学良致蒋介石密电,称“惟个人对此(指中立案)亦颇赞成”,并在与日方代表谈判之同时,开始秘密安排从锦州一线自动撤军。此举引起了南京政府的严重不安。
顾维钧于1931年12月3日电文中极力劝阻道:“兄(指张学良)拟将锦州驻军自动撤退,请暂从缓”;后1931年12月5日顾维钧又与宋子文联名致电张学良:“现在如日人进兵锦州,兄为国家计,为兄个人计,自当力排困难,期能防御。”蒋于1931年12月8日致电张学良:“锦州军队此时勿撤退。”但张学良12月21日致电第二军司令部:“当最近日本进攻锦州之时,我军驻关外部队理应防范,但若现政府方针未定时,自然不用锦州部队进行防守,因而撤至关内”,“部队驻地为迁安、永平、滦河、昌黎”。
1931年12月25日、26日,张学良又致电国民政府,称“锦战一开,华北全局必将同时牵动”,届时日本“以海军威胁我后方,并扰乱平津,使我首尾难顾”,非但锦州不可守,连华北地盘亦不保。因此张学良不顾劝告,一意孤行将军队从锦州撤退。
与此同时,1931年12月15日,关东军已经开始进攻锦州。12月7日,日本陆军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并从朝鲜调第20师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轰炸飞行中队以增援关东军。12月28日,第2师主力渡过辽河进攻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进攻打虎山(今大虎山)。
日军进攻锦州时,国民政府多次电令张学良抵抗,1931年12月25日,令其“积极筹划自卫,以固疆隅”,张不遵令;张学良部队开始从锦州撤退后,12月30日国民政府还急电令其“无论如何,必积极抵抗”,但已经无济于事。1932年1月3日,第20师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占领锦州。而此时驻锦州的东北军第12、第20旅和骑兵第3旅早已奉张学良命撤退至河北滦东地区和热河。在张学良的一再不抵抗下日军兵不血刃占领锦州。
关东军占领锦州后,在城墙庆祝
就在这本小册子印刷出版后的第26天,锦州失陷。至此,关于这本小册子的研究告一段落。
文中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公开图片。本文印刷品照片为本文作者拍摄,严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