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卖萌我吃苦,我为祖国赚航母!”

不同国家对美的定义也不同,但唯独对熊猫的钟爱,各国都“难以抵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荷兰为了迎接大熊猫,斥巨资打造了9000平的超豪华熊猫公馆,飞机护航、警车开道;日本为了看熊猫,3000人熬夜排队,甚至要抽签才能看熊猫,瞬间拯救了动物园惨淡的人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夸张的是英国为大熊猫建造了空调宿舍,还有露天泳池,而且每年买竹子的费用就足足有7万英镑,折合人民币高达60多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熊猫这么可爱,印度也“眼红”不已,曾多次申请租借熊猫,但因为条件不达标被拒,无奈竟开始自己“生产”起熊猫。

看到他们“生产”的熊猫,不少人都笑出了声,好家伙,这熊猫长得实属“奇葩”,怎么“象里象气”的,而且这还仅仅只是“开胃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网《荷兰奢华大熊猫园斥巨资5116万元人民币面积达9000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熊猫“外交”

大熊猫,是我国独一无二的“国宝”,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祥瑞之兽,它黑白分明的毛色、短小圆钝的耳朵和特立独行的婴儿腿,憨态可掬、乖顺温驯赢得了全世界的喜爱。

大熊猫平日里以新鲜竹笋为食,性情温顺,动作缓慢,显得慵懒惬意,却因数量稀少、生存环境脆弱,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不仅是我国国宝,更是独一无二的民族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熊猫的形象经常被用于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每当大熊猫现身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总能瞬间成为焦点,吸引大批民众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界各国都以能借到大熊猫为荣,因为它在世界的地位太高了,甚至民众们都纷纷请求政府能"请来"大熊猫,期盼这种神奇生灵能亲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增进与其他国家的友谊,加深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中国曾多次将大熊猫"借调"世界各地,以"熊猫外交"的形式巩固双边关系。

在唐朝时期就有记载,武则天曾向日本天皇馈赠两只"白熊"和七十张白熊毛皮,据专家考证,这里所指的"白熊"很可能就是大熊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中国侨网《武则天最早把大熊猫赠送给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与世界各国建立良好关系,中国政府重拾了这一历史传统,开启了大规模的"熊猫外交"。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先是向苏联赠送了两只大熊猫,作为两国"友好伙伴关系"的见证,70年代后,陆续向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墨西哥等国家赠赐或出租大熊猫,以此增进友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熊猫外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大熊猫数量的不断减少,中国在1982年起停止了对外赠送大熊猫的做法,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在国内多地修建了大熊猫饲养基地,并采取人工培育等措施逐步扩大种群数量。

几年的努力之后,大熊猫的数量已经趋于稳定,但总量仍然有限,因此,就提出了"租借"大熊猫的新政策,以满足其他国家的观赏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任何想租借大熊猫的国家,都需要提前申请并通过审核,中方将对申请国的大生存环境、保护措施等进行全面评估,一旦通过,双方还需就租期、费用等签订正式协议。

如果租借期间大熊猫怀孕生育,幼崽在三岁之前必须归还中方,这一条件在确保大熊猫种源的绝对安全,防止血统外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条件有些“硬核”,但世界各国租借的申请络绎不绝,无论是作为国礼,还是搭建友好使节,大熊猫都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幸能够借到大熊猫的。

就连中国的邻国印度,也一直被这扇大门拒之门外,面对他们一再租借大熊猫的渴望遭到拒绝,印度人的反应却出乎意料,引发了“轩然大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遭拒后的"奇葩"反应

作为中国的邻邦,印度向来对大熊猫情有独钟,自从中国开放"租熊猫"政策后,印度就屡次提出申请,想在本土动物园展出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却遭到中方的拒绝,最主要原因是,印度国土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湿热难当,与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环境有着天壤之别。

加上印度许多地区环境相对脏乱,动物园建设落后,难以为大熊猫提供优质的生活空间等等,面对中国方面的担忧,印度政府曾一再表态,诚邀中方专家视察印度动物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实地考察的结果,彻底击碎了印度方面的期望,中国最终还是婉拒了这一提议,既然无缘一睹大熊猫的真容,印度人居然想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主意:自己"制造"大熊猫!

他们找来了本地的一些动物,像是狗、鳄鱼甚至是大象都没逃过,他们用油漆将它们的毛发涂抹成黑白相间的颜色,让这些可怜的动物就变成了"印度版熊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时间,印度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这些"漆黑一团、漆白一块"的怪模怪样生物,有的主人甚至还拽着它们到热闹的街头,让路人们合影留念,现场场面相当喧闹有趣。

当地报章杂志对此现象也百思不得其解,只能用"奇葩"等字眼加以描述,而印度人之所以做出如此怪诞行为,应该是对于大熊猫的热爱,已经达到了一种近乎痴迷的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无法如愿以偿,他们不得不另辟蹊径,用这种曲线方式来补救心理上的空虚感,不过,即便是出于好的初衷,用油彩涂抹动物的做法显然也是不负责任的。

印度人固然痴迷大熊猫,但从他们的所作所为来看,与成功租借的条件相差甚远,单凭动物涂装的操作,无法满足大熊猫对生存环境的特殊需求,更是缺乏对野生物种的基本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我们也无需对此过于苛刻,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存在一定差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重要的是,在差异面前,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正视、去理解,而不是武断地评判和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