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可以倒转,沧海可以倒流,人间的那股英雄正气将会永存,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故事,都有一个时代的悲壮,一个民族不仅仅需要文化的沉淀,更需要有血性和脊梁,捍卫着脚下的秀美河山,神圣大地!
鲁中山区有一种特别险峻的地貌叫“崮”,就是四周大都是悬崖绝壁,如同刀削,山东异常平坦,群峰耸峙,自古以来就是用兵打仗的好地方!
在那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我的故乡济南长清孝里,静静地躺在齐鲁大地的交界之处。这里,是华北平原和泰山山地交汇之处,黄河如带,蜿蜒流过,泰山巍巍,耸入云霄。这里自古民风淳朴,忠孝成风,尽管在时代的变迁中,那份执着与坚守或许被外人视为冥顽不化,但这份坚韧,却是这片土地独有的韵味。
济南、聊城、泰安三地在此交汇,大峰山如一位巍峨的守护者,屹立于东,其连绵的丘陵与巍巍之姿,与西面那如带般的黄河、沃野千里的景致相映成趣。齐长城蜿蜒而过,两道城墙沿着山脊,诉说着千年的沧桑。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仿佛能讲述一个故事;这里的每一个山头,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山寨,这便是我魂牵梦绕的家乡。
从小,我便在这山路上,被大人牵着,艰难跋涉。青青的柏树,笔直地插向天空,浓密的树冠遮天蔽日,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心中总是涌起无尽的感慨。
这里,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峰山抗日革命根据地,那一条条从山里面延伸出来的山路上,留下了徐向前元帅和无数八路游击健儿的足迹。他们中,有的成为了叱咤风云的将帅,有的则化作了悲壮的烈士,更多的人,是那片土地上耕作的农民,而也有那么一些人,选择了可耻的汉奸之路。
我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那就是用文字记录下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记录下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记录下那些英雄的壮举。虽然多年来,我为生计奔波,走南闯北,却未能如愿以偿,但那份对家乡的热爱,对历史的敬畏,却从未在我心中熄灭。
精神不灭,信念永存,希望产生,一群有血有肉的凡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塑造出了伟大和神奇的传说。
在黄河的东岸,自齐长城向东延伸的山脊上,鹁鸽寨、大峰山和黄崖寨三座山峰巍然屹立。它们不仅是大峰山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更承载着无数悲壮的故事。
鹁鸽寨,那是太平天国北伐军残部最后战死殉国之地,英勇与悲壮交织成一幅撼人心魄的画卷;大峰山,作为抗日的主战场,见证了长清独立营和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的英勇战斗;而黄崖寨,则铭刻着清朝末年那场惨痛的黄崖寨惨案。
这几座山头,这几片破败的山寨,还有荒野的石屋,无不在秋风中诉说着历史的冷暖!
我想还原历史,把那些有血有肉的人记录下来。因为他们都是英雄,都值得历史和后人铭记。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精神,没有脊梁,是走不长远的。
而大峰山,就是那片孕育了无数英雄儿女的土地,是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的一段光辉历史。
大峰山抗日革命根据地,这个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扮演了关键角色的地方,不仅是抗战的坚强战斗堡垒,还是山东联系延安秘密交通线上的重要中转站,被誉为“泰西的延安”。它的建设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之时。长清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于大峰山竖起了抗战的大旗,用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首战告捷,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打出了根据地人民的信心,让日本鬼子知道这是中国的地盘,从此晚上再也睡不好觉,但也引发了敌人一次次的疯狂反扑!
1938年8月7日,在长清下巴这片充满硝烟的战场上,八路军长清独立营的几十名游击队员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与勇气。他们如同猎豹般狡黠,悄悄隐蔽埋伏在战场的关键位置,等待着敌人的到来。日军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踏入了这片死亡陷阱。随着一声令下,游击队员们如猛虎下山,对日军发起了迅猛的攻击。他们凭借着熟练的战术和过人的胆识,一举歼灭了百余名日军,让敌人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我军游击队员们的英勇表现令人叹为观止。他们不仅成功完成了任务,而且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我军仅牺牲了一名战士。这场战斗,不仅是对日军的一次沉重打击,更是八路军长清独立营创造的一个战争奇迹,彰显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英勇抗争的伟大精神。
1939年6月,长清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大峰山革命根据地正式建成。在此期间,长清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日,用青春和生命保卫了这片土地和祖国。
革命其实没有那么浪漫,意味着随时随地都会牺牲,生死离别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艰苦的斗争环境让每一个人的内心变得无比强大。
事实上,大峰山抗日革命根据地不属于山东军区,津浦铁路以东才是山东军区。大峰山抗日革命根据地属于冀鲁豫抗日革命根据地,从战斗序列上来说属于129师领导,主要领导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承和邓小平。
这是冀鲁豫根据地唯一的一片山区根据地,很多八路军部队在平原地区连日征战,可以随时跳进这片山区根据地休整。
大峰山革命根据地不仅是一个军事堡垒,更是一个培养党政军干部的红色摇篮。它孕育了无数英勇的战士和坚定的革命者,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信仰如山,一心为民,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这是大峰山精神的真实写照。这种精神,熔铸在了每一位长清军民的心中,成为了济南市长清区一笔宝贵的红色记忆。如今,大峰山革命根据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景区,让后人能够更多地了解长清区的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巍巍大峰山,铁血铸英魂。在这片土地上,游击战成为了抗击日军的重要手段。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处在敌占大城市济南的西南前沿,被日军视为眼中钉,频繁出动兵力进行“扫荡”围剿。然而,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一一五师东进支队等英勇的战士们,却在这里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魏金三率县独立营升级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三营后,常在县内活动,配合县、区武装主动向日伪出击。他们运用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出奇制胜,巧妙地打击日伪军。汤瑞林带领的手枪队,在七区大崖村设伏,击毙了一名日军,其余日军狼狈逃窜;刘殿尉化装进入济南及火车站和日伪据点,打击日军和汉奸特务,他的英雄事迹威震长清大地;杨秉钧在万德集市上击毙日军队长宫本,李刚在孝里集市上痛击日军汽车队……这些孤胆英雄的事迹,在全县广为传诵,使日军闻风丧胆,鼓舞了军民奋勇杀敌的士气。
同时,长清县抗日自卫司令部的成立,更是将自卫队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凡青壮年都是自卫队员,他们在根据地各村及主要路口昼夜值班、站岗放哨、盘查行人、传送情报和文件。自卫队还经常配合主力部队作战,破坏公路和电话线,以扰乱日军。在魏金三、左宏奇、莫力等人的带领下,六支队三营炸毁了崮山至炒米店之间的铁路大桥,使日军十余天不能通车,有力地牵制了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
然而,革命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高潮、日伪军的残酷围剿、汉奸特务的破坏活动……这一切都考验着长清军民的意志和勇气。但是,他们始终坚信“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抓紧有利时机,放手开展各项工作,变敌战区为游击区,使游击区迅速成为抗日根据地。
1940年初,泰安、长清、平阴、济南等地日伪军500余人合击大峰山根据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采用内外夹击战术,先后击退各路进攻之敌,毙伤日伪军60余人,保卫了根据地。县独立营也乘胜追击,主动出击打击日军。在县、区武装的频频打击下,日伪军先后放弃王峪、石窝据点。
这片历经战争磨难、岁月洗礼的土地,塑造了一个地区的革命之魂,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不朽诗篇。长清区大峰山革命根据地,这个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的革命老区,拥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济南作为早期成立共产党组织的地区之一,是山东共产党组织的发端地。长清在济南党组织的领导下,面对国破家亡、民族蒙难的境遇,革命思潮暗流涌动,为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做了思想上、组织上、干部上的准备。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长清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大峰山竖起了抗战的大旗。党中央对山东各地的抗战情况也极为重视,毛泽东在延安听取山东省委书记黎玉的汇报时,要求山东省委进一步公开大胆地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并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派兵去山东”的部署。1939年3月,115师抵达泰西,帮助长清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训练抗日武装。同年6月,长清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标志着大峰山革命根据地正式建成。
长清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日,用青春和生命保卫着这片土地和祖国。在这期间,涌现了无数英雄人物,如张耀南、张澄秋、魏金三、武氏三杰(武迹沧、武中奇、武思平)等。他们带领军民浴血奋战,打败了侵略者,又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消灭了国民党对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的45天“坐剿”。
1948年9月16日拂晓,济南战役首先在长清打响。经过两天激战,解放军攻克长清城,长清人民迎来了解放新生。时隔85年,再次来到大峰山革命根据地,只见大峰山郁郁葱葱,夏日阳光透过树枝间的缝隙洒在地上,一派宁静祥和。任谁也无法想象,这里曾经发生了那样激烈的战斗,对山东的抗战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革命英雄纪念碑掩映在青山绿树中,庄严而肃穆。墓碑静静伫立在山上,诉说着革命英雄的英勇与壮烈。如今,大峰山革命根据地延续了红色血脉,成为了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现场教学中心,让后人更多地了解长清区的红色历史,也保存了独属于长清区的红色记忆。
一座城市背后的记忆,由前人书写,再由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战争的残忍、军民的团结、先辈的大义……正如夏页文所说:“大峰山人民群众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我们这些幸存者和后代子孙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这份由长清军民创造的历史记忆,将永远地留存在我们心中。
巍巍大峰山上,一群血肉之躯的凡人,用他们的勇气和信念,托起了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