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的焦虑”艺术展近日在上海本有艺术空间(浦东新区张衡路1077号)对外展出。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和上海ATLATL飞镖创新中心联合主办。展览由知名学者孙周兴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张浩担任策展人。现场共展出了艺术家、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玉龙和王璐伉俪风景艺术作品共39件,涵盖两位艺术家近20年来持续创作的代表性作品。

“今天我们还需要风景画以及山水画吗?在技术工业的强力攻击下,自然沦丧,风景颓败。这时候,我以为,可能我们更需要风景和风景艺术了。风景是有色的,是天地之色。风景艺术的意义就在于保存自然人类的色感。但在技术时代里,特别是在当今数字文明中,人类落入一个两难冲突之中:我们依然自然地、非科学地感知色彩,就像亚里士多德;但我们的颜色概念却是非自然的、科学的,是牛顿式的——我们自然地感知,却科学地认识,许多焦虑由此而起。”知名学者孙周兴在撰文中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玉龙《皖南风景系列—查济古亭》 2020

他认为,刘玉龙风景作品的一个特点是浓烈的色彩感。颜色感知的张力在他的画笔下表现得十分显赫,通过色彩的反复涂抹而营造出来的画面上明-暗、显-隐之张力,也是最能体现艺术家手上功夫的。他的风景作品,甚至包括他的另一类“工业风景”,至少从色彩运用的角度来看,难言写实,其实具有相当野蛮的表现性。

据悉,刘玉龙共展出了其代表性的故乡系列、皖南系列、江南系列,以及闽南系列等在地性写生系列,以及极具时代感的“新工业风格”的社会主义建设系列作品。

王璐则展出了系列风景画,以及近来的静物画新作,展现了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风景,却蕴含着社会与文化意义。她的作品既有强烈的色彩对比,更有细腻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出现场

策展人认为,风景的焦虑,比较容易被解释为观看风景的人将自身焦虑投射到风景中,由主体过渡至对象。焦虑并未得到主体的接受,风景成为这一古老防御机制中的他者。然而,风景讲述着自己与艺术家以及观众共享的故事,甚至更多。风景这一概念本身意味着分离,意味着彼此观看。“观看就是忘记所看到事物的名称。”(保罗·瓦莱里语)观者忘记风景为何物,风景亦会遗忘世间的名字。

刘玉龙,安徽霍邱县人,先后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俄罗斯莫斯科苏里科夫国立美术学院油画系(公派)和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省级教学名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代表油画作品《沸腾的船厂》《三峡赞歌》《静静的夜》等分别入选全国美展等国家重要美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玉龙(右)与王璐在展出现场

王璐,1980年生,现就职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茶馆》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作品《渔港早晨》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璐《皓月》 2021

展览还有来自浙江传媒学院李天成友情赞助的两件影像风景作品《大海》和《黑袍》,丰富了整个展览的节奏和基调。与此同时,与展览配套的学术圆桌论坛也在当天开幕式之前成功举办。论坛汇聚了来自艺术、哲学、文化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围绕“风景艺术的当代诠释”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