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大航海运动,发现美洲只是偶然,真正向往的还是东方的富庶。与东方进行贸易可以快速发家,而开发美洲的金银则是较为缓慢的进程。
所以控制东方贸易的葡萄牙率先崛起,占领佛得角、几内亚、好望角、锡兰、马六甲和澳门等众多贸易据点。丝绸、瓷器、茶叶和香料等贸易为葡萄牙控制,迅速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国家。
至于巴西,是葡萄牙人搂草打兔子,顺便占领的,16世纪巴西这块殖民地在葡萄牙地位并不重要,这点在《大国崛起》纪录片中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西班牙当时对葡萄牙是极为羡慕的,但也只能苦哈哈的在美洲殖民地挖矿,又挖空心思搞了菲律宾做殖民地,好歹也算插手了一点东方贸易。
西班牙真正崛起,也是吞并了葡萄牙之后,拿下了葡萄牙的东方贸易权,才成为世界霸主。
而荷兰人本身善于经商,借助与葡萄牙同属西班牙帝国的机会,把贸易的主动权从葡萄牙手中抢到自己手里,成为第三个崛起的大国,印尼是荷兰最重要的基本盘,并一度侵占台湾。
而后面英法陆续崛起,英国能够成为世界霸主,核心点在于印度,其余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非洲殖民地看起来广阔,但加起来也不如印度的价值高。
仔细看地图的话你会发现,15-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欧洲第一波崛起的国家,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通通都在欧洲最西部。
而欧洲中东部的拜占庭、俄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包括曾经非常富裕的希腊、威尼斯、热那亚等国家,正在反复与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死磕,做了西欧国家的保护伞。
可以说没有中东欧国家跟土耳其的死磕,西欧诸国很难如此从容的进行大航海运动。
西欧诸国的幸运不只有中东欧国家做保护伞,更重要的是,东方的明帝国自废武功,铲除了自唐朝、宋朝、元朝以来数百年积累的海上力量,让欧洲人在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畅通无阻。
要知道这个海上丝绸之路从唐朝后期开始繁荣,宋元达到高潮,朝廷为了增加税收也不断扶植海外贸易,给了不少优惠政策。
明州、广州、泉州都是非常富庶的贸易城市,常年海内外交流不断,常驻的外国人数量是百万人级别的。
从日本、朝鲜到东南亚,乃至印度、波斯和大量阿拉伯商人,都把基地安排在东南沿海的城市,尤其泉州最为繁荣。
在唐宋元时期,一方面是有十万乃至百万级的庞大海内外人员交流,另一方面是海上贸易是朝廷的大宗收入,所以海外局势有大的风吹草动,朝野都能够马上感知并做出反应。
譬如阿拉伯帝国成立不到30年朝廷很快就知道了,并且还与波斯达成了外交协作,虽然没有挽救波斯的灭亡,但赢得了众多西域国家的支持。所以唐军在西域兵力虽然很少,但依然能够在西域诸国的支持下,与阿拉伯帝国角逐百年占据上风。
并且除最西部之外,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想要寻找自己的历史,都得从中国的古文献中获取。
可以说从唐朝后期到元朝,太平洋与印度洋都是中国在主导,尤其宋元控制力最强。
宋朝地盘这么小还能如此富裕,是我们以今天纯领土视角的偏颇观点而已,如果把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这些宋朝的海上势力算上,可以说宋朝的地盘或者叫影响力一点也不小。
但从朱元璋时代开始,这一切戛然而止,泉州这个独一无二的超级世界性海港被彻底摧毁,整个东南沿海贸易被系统性的消灭。朱棣搞的郑和下西洋,又顺道把海外那些上百年积累的贸易据点摧毁。
经过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两代的摧残,系统的海外贸易力量几乎不存在了,不仅东南沿海的贸易基地没有了,连海外建立的贸易据点也没有了。
只剩下一点零星的贸易力量也沦为海盗,或者与日本人勾结成为了倭寇,再无朝廷力量的支持,自然难成大器。
并且这个事情发生的时间,恰恰是在大航海运动之前的50-100年间,对欧洲人来说时机非常好。
如果时间太短,明朝还会有不少人熟悉太平洋(南洋)和印度洋(西洋),如果明朝想干预,至少还有不少懂海外的人。只要明朝出手,还处于大航海萌芽阶段的几条欧洲小船自然不堪一击。
如果时间太长,那些被摧毁海上力量的幸存者会逐渐成长起来。比如著名的郑芝龙、郑成功家族,就是以海盗和走私起家,一度成为西太平洋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假如欧洲人大航海的起步阶段就遇到类似郑家的势力,也会被扼杀在萌芽之中。
而欧洲的大航海运动恰恰是郑和船队消失的50年之后,明朝懂海洋的人几乎消失殆尽,那些被排除在明朝之外的海上势力幸存者又非常弱小,没有来得及成长起来。所以欧洲人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畅通无阻,随便几条船就能控制一个小国。
接下来的发展中,欧洲的殖民者虽然势力弱小,但有欧洲各国的政府支持与世界市场,所以越来越强大。
沦为海盗的前宋元海上力量,虽然有地利之便,但缺乏朝廷支持,没有稳固的基地和后援,并且一旦强大就会遭到朝廷的围剿。所以即便是出了郑家这样的庞大海上力量,最终也难以为继,只能拱手让出海洋。
只能说朱家父子自废武功,把原本能够属于自己的海上力量铲除干净,化友为敌。同时这些铲除海上贸易的行动又为欧洲人到来清扫了障碍,要不然以欧洲人的几条破船,宋元时代随便一个大商人的舰队都能轻松解决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