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在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恢复开放之际,“见字如‘吾’——张謇书法中的桑梓情怀”开馆特展在陈列馆一至三层展厅展出。该展是南通博物苑首次将苑藏130余件张謇书法作品进行大规模集中展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在2020年7月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张謇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专门来到南通博物苑,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救国、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情况,称赞张謇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南通博物苑副苑长徐宁介绍,作为一名传统士大夫,张謇在致力于实业、教育、公益、慈善等诸多事业的同时,平日仍临池不废,直至逝世前14天还在临帖写字。12岁时,他在三叔家邻的药王庙里,用泥水匠的垩帚题字,就被人夸为“能书”。此后,张謇一生刻苦研求,临写了褚遂良、颜真卿、钟繇、孙过庭、怀素、柳公权、欧阳询等多位名家的碑帖,并融合自己的理解,自此书法自成面貌,名高一时。翁同龢称赞其“字亦雅,非常手也”,更有史料称其为“同光间书法第一”。

“张謇的书法是他一生事业与思想的集中体现。”展览中展出的一批张謇墨宝,分为“以天下为己任”“天地之大德曰生”“勤笃诚信以任事”“种树穿池亦漫忙”四个板块,在呈现张謇书法艺术高度成就和独特魅力的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回顾了张謇的一生,阐述了他在立足家乡南通,实业救国、造福桑梓的实践中流露出的爱国情怀、开放胸襟、创新精神、诚信品格和社会责任。

展览中有一幅书法作品是张謇写给子孙后代的《家诫》。徐宁介绍,1921年,69岁的张謇集7位古人的教子警言作《家诫》,请专人刻写在一块石质屏风上,放置于东奥山庄倚锦楼前的庭院,希望其子张孝若及子孙后代以此为勉。在《家诫》中,张謇融入传统廉洁思想的精华,包括以俭养廉、廉洁从政、诚信创业等方面。《家诫》的第二条“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出自诸葛亮《诫子书》,寄托了张謇期望后世子孙能够宁静反省、修养自身、节俭朴素、培养道德的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法虽是张謇的个人爱好,但也常常被他用来服务其开创的各项事业。1897年,张謇因大生纱厂集资一事至沪,其间因旅费用尽,只能鬻字自给。从1908年始,张謇为慈善公益事业频频鬻字,因所需资费甚巨,他甚至嘱托黄炎培:“兄若闻社会如愿多出钱买仆字者,望举告,仆必谨遵,劳力人固以有劳力处为幸也。”

徐宁告诉记者,张謇与南京也有着深厚的渊源。

1870年和1873年,张謇两次到南京参加江南乡试。1874年,他应聘到南京担任江宁发审局文书,其间报考钟山书院,以第一名录取,求学期间结识了很多有识之士。

1895年,张謇在张之洞力荐下出任南京文正书院山长。他对书院教育进行了革新,首次创建西学堂,增设英文、翻译、算学等课程,后来还拓宽至时务、兵、农、矿、化等学科,推动了书院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

1909年2月,两江总督端方委任张謇等人在南京成立南洋劝业事务所,负责筹办南洋劝业博览会。这是中国首次全国规模的商品博览会,促进了民族工商业的进步。

江南时报记者 钱海盈/文 潘浩东/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