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期待一个新的豁然贯通的时刻

张莉

“陌生人的美意”及“女性文学工作室”的读者朋友好,今天是2024年的最后一天,以往,我都会写一封信,和大家聊聊自己一年来的心得、所看到的风景,今年也是如此。

2024年1月4日,在南方周末的“N-TALK文学之夜”上,我做了一个演讲,《女性视角使我们重新看见》,后来,3月8日,发布在我的B站视频号上,没想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那场演讲中提到的诸多关于女性视角的思考与认识,其实都基于我的个人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为什么强调女性视角。想到讲这个题目,是因为去年听过两位男性朋友跟我讲到他们最近感受到的压力。一位做编剧的朋友说,他编剧的一部电影,被读者批评为男性凝视,观众建议他去学习如何用女性视角讲故事。他听到非常委屈,他说,我一直是支持男女平等的啊。另一位作家朋友,最近刚修改了一些小说细节,因为女编辑们认为太大男子主义了。最后他听取了编辑的意见。这让我意识到,我们的观众、读者、文学编辑中的女性力量,她们切实推动了创作者女性视角的生成。

在北师大研究生课堂上,我自己也意识到了年轻女性读者的崛起。有一次,我们一起读鲁迅的《伤逝》,小说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热恋后同居,男主人公意识到了日常生活的困顿,认识到贫穷对爱情的伤害,想和女主人公分手。小说里有句话,叫做“厌倦了川流不息的吃饭”。当时课堂上,有位年长一些的研究生站起来,作为男生,他很同情涓生的际遇,川流不息吃饭的确让人感到厌倦。在他发言过程中,我注意到课堂气氛逐渐变得紧张,好几个女孩儿的面部反应都非常激烈,他刚坐下,一位女孩子就站起来说,她读到“厌倦了川流不息的吃饭”时,仿佛“看见”了女主人公在“川流不息的做饭”,她为这位沉默的女孩子感到窒息。当这位00后女孩子讲完这个观点后,四十多人的教室突然就安静下来,我想,每个人都被她的“看见”触动了。

你看,如果默认男性视角,那么看到的是通常教科书上的理解,男主人公对庸常生活的厌倦,但如果稍微位移一下,代入女性视角,我们将看到小说表象之下的另一种痛苦。这是以往阅读文学作品很少会有的角度。什么是女性视角呢,这就是。在我看来,女性视角是使我们“重新看见”,重新看见那些以往我们未曾留意的,发现那些以往我们未曾发现的,重新听见我们以往未曾听见的。

4月,在上海,获得了凤凰网2024女性影响力大赏的年度影响力女性人物奖。在颁奖典礼上,我有一段获奖感言,是感谢所有团队年轻人的共同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去了很多地方,新疆,深圳,广州,福州,上海,南京,武汉。最难忘的是暑假的新疆之行。初到乌鲁木齐的夜晚,和几位朋友一起去酒店附近的夜市,卖桃子的姐姐笑着,空气中弥漫着瓜果的味道,我们在广场上坐着乘凉。有馕,有瓜子的和花生碎的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难以忘记的是伊犁蓝,漂亮的蓝色。吃到了清凉的冰淇淋。在伊犁的大路上,迷恋在那样的蓝色味道里。难忘在喀什的晚上,大家在室外喝啤酒唱歌,忽然天上下起小雨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福州和年轻的朋友一起去散步,在严复的茶馆里喝了一杯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广州珠江边上,参加了朋友的一个晚宴,晚上到另一位朋友家一起畅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西递村,在武汉的东湖,在黄山脚下的一家书店,惊喜地看到了《我看见无数的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首届天山文学奖”评委,看到了乌鲁木齐的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我出版了自己的专著《重塑姐妹情谊:社会性别意识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谱系的生成》。在绪论中,我曾经回溯自己为何要做女性文学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读硕士研究生时,以女性主义理论解读中国女性文学作品是通用的研究方法。在当年,啃读各种泊来的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著作时,内心里也时有疑问升起:除了以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女性文学作品之外,是否应该将这些作品还原于当时的发表现场,梳理出一种基于本土化经验的女性文学之路?

这些疑问和想法如影随形伴随着我,直到今天。这是我当年写作博士论文“中国现当代女性写作的发生”的动力,也是我近年来做女性文学年选、提倡新女性写作、主办“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创办女性文学杂志《光》的原因。女性主义理论当然是重要的,但这些理论多半生成于欧美西方国家,并不能完全涵盖全世界女性处境。研究及梳理中国女性文学,不应该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亦步亦趋,而应该有辨析力和主体性。要回到中国历史语境,从作品本身、历史语境出发。将女性文学的发展置于百年时间维度,梳理中国现代以来的女性文学谱系,是本书所渴望探寻的。在本书中,我将现当代女性文学视为一个整体,上编关注一百年来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现象,下编则关注具体作家作品,通过文学现象及作品研读,触摸中国女性文学谱系的生成与变化轨迹。

2019年开始编纂第一本中国女性文学作品年选,到现在已经是第6年了。每年我都会挑选最有代表性的20部优秀的女性文学作品推荐给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023年开始,我们的女性年选分为了《明月梅花:2023年女性小说年选》和《流水今日:2023年女性散文年选》,两个选本里都是二十位女作家写下的二十个故事,不同的是,小说年选是虚构和想象的故事,而散文年选,则是我们女作家们所亲身经验的故事。年选是年度最具代表性的女性故事的集中呈现,不同的女性经验滋养不同的女性故事,截然不同的经历里又有着共同的生命经验和情感,作为主编,阅读这些作品时充满了喜悦和感慨。

“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又是一年,今年的四季书单都已发布。在这一年中,我和年轻人一起在那个办公室里度过了春夏秋冬,从看着春天的嫩芽慢慢变绿,再看到叶子落下,对我来说,这样的时光弥足珍贵。因为在这里总会听到他们犀利的表达,我们的畅所欲言,听到最真实的年轻人的声音。而新的一年马上来到,我们的年度十大图书也在酝酿中,非常期待那一刻的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老师,最幸运的莫过于见证自己学生的成长,看着他/她们成为自己最优秀的同学、朋友、知己。有时候我会跟他们说,要特别感谢他们的到来,他们在课堂上所展现的才华,没有哪位老师会不惊喜。事实上,他们的文字和在组会里的发言常常引发我的思考,我想,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作为主编,我也要说,因为有同学们的参与,女性文学好书榜、小说二十家、散文二十家、女性文学年选等工作也越来越好,越来越有新锐之气。因为年年有新的年轻面孔的加入,让我也越发觉得文学之路并不孤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必然有一些严肃时刻,那多半是在同学们写毕业论文的时刻。讨论毕业论文时的批评,组会和读书会上的争论,为论文里某个表述的反复琢磨。虽然气氛不轻松,但回过头看,师生之间正是在这样的讨论过程中获得了默契、信任和理解。好在,同学们在学习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勤奋、勤勉、严谨,终有收获,论文受到好评。无论是找到心仪的工作,还是继续深造,无论在北京在成都,还是在香港,最终都是他们最喜欢的去处,真心为他们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一次想到团队的毕业聚会,就在圆明园附近的一家院子里,花草繁茂,白云高远,大家一起烧烤,打乒乓球,玩剧本杀,各自唱最喜爱的歌,一起品尝美妙的提拉米苏和糯米冰淇淋。当然,最难忘的是和女孩子们一起唱K,《爱的代价》《再回首》《后来》……当我们共同喜爱的歌声响起,那是我们共同的欢乐,也是我们的又一个新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天聚会正是北京最好的傍晚时分,阳光充沛。看着他们欢快地大笑,我想到,读书的这些年,他们一直沐浴着文学的光照、文学的恩泽,那么,在未来,希望他们不仅享受文学之光,也能拿起笔,制造光,成为光。

今年在《花城》开设了新女性写作专栏,邀请各位写作者共同参与。这也是紧密写作的一年,六期的专栏主持语,使我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所处的女性文学环境有了更深的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我主编的《拿起笔,制造光》面世,这也是我主编的系列图书的第一本。当责编和我讨论是否主持一个以女性写作为主题的系列主题图书时,我几乎第一时间就答应了。最终,我们将这个系列定名为“光”。事实上,在为“光”写发刊语时,我反复思考了自己为何要做这件事情,为何要以光为题:

这是一本以女性文学、女性文化为主题的杂志书,关于女作家们所写下的我们时代生活与命运改变。每年会以主题的方式推出两本,这次是第一本。从酝酿、筹备到出版,这本MOOK经过了三年时间,终于要跟读者朋友们见面了。

之所以最终决定以“光”为杂志名,是因为对光的迷恋与喜爱。

——光,闪烁不定,但又无所不在。它照耀我们,温暖我们,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它是黑暗中的火把;是让人眼前一亮的诗句;是不断回旋在心里的那首歌谣;是耿耿难眠时的温热耳语;或者,是冬夜里默默而长久的拥抱……

谁不需要被光包裹却能独自生活呢?我们每个人,都在光的沐浴下生存并享受它的恩泽。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也都有制造光的能量和可能。这也是这本杂志书的题中应有之意:在这里,我们书写生命中所遇到的光、感受它的明亮,同时,我们也努力制造光——拿起笔书写、制造自己的光,哪怕只是微小的光。一如我喜爱的那位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在《野芝麻》那首诗中所写下的:

生命之物并非同等地

需要光。我们中的有些人

制造自己的光:一片银箔

像无人能走的小径,一片浅浅的

银的湖泊,在那些大枫树下的黑暗里

这一年看到了韩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韩江获得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那天,记者朋友来采访,问我有什么感受,我说非常开心。因为又一位女作家的优秀作品被看到,这意味着韩江所描绘的世界将会被全世界读者了解,所以,我为女性文学的重新被认知而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性历”栏目曾引用的韩江的作品摘句

我是在三年前开始读韩江作品的,我们的“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团队在2022年和2023年推荐过她的最新作品《白》和《失语者》。读她的作品很感慨,也很有共情,她是深具女性视角、女性声音和女性精神的写作者。和其它韩国女作家不同的是,她有非凡的诗性表达,气质卓然,虽然中间隔着翻译,但仍能感觉到她对诗性的追求,语言内敛、克制,柔弱、低微与强悍、强大两种美学奇妙地糅杂在她的作品里。她的获奖让人重新认识和理解世界文学视域下的女性文学的意义。读韩江的作品我想到,她所书写和构建的是深切的女性情感共同体,而不是情绪共同体。她的作品并非凝聚卷起狂风骤雨般的情绪,但却有一种整体的反抗意识和不驯顺。

这一年,在《小说评论》主持“小说家讲堂”专栏,也继续主持“文学京彩季”。在北京十月文学月,我曾经谈到过对于京津冀三地生活的不同感受。每次想到河北,总会想到保定的山山水水,那里是曾经成长的地方;天津是安静的城市,在那里,也是安静生活的十年,慢慢学会体会人生的快乐,读书的快乐。来到北京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如何在这座大城里体验人生,也体验何为北京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完成了《百年文学中的北京》的主编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聊起我为什么要编百年文学中的北京时,我谈到希望以文字的方式重新确认北京气质和北京气象,我也讲到了一个细节,“有一次在咖啡馆里我等朋友时,不经意看到隔壁桌旁一位女青年在读这本书(因为那红色的封面太醒目了)。那一刻,我的内心充盈了幸福之感,真希望这些散文所写下的北京风景能给她带来愉悦,也祝愿她因为这本书对北京生活有更深的爱和体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在意大利大使馆,参加了罗马大学主办的卡尔维诺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会。在研讨会上,我讲到自己对卡尔维诺的理解,尤其喜欢他所说的语言的瘟疫:“这是一场祸害语言的瘟疫,它体现于丧失认知能力和直接性;变成某种自动性,往往把一切的表达都简化为最通用、划一和抽象的陈套,把意义稀释,把表达力的棱角抹去,把文字与新环境碰撞所引发的火花熄掉。”卡尔维诺的话放在今天也是有道理的。那么,一位写作者,真正要做的是什么呢?不能丧失认知能力和直接性;不能把一切的表达简化为陈词,不能把意义稀释,不要把表达力的棱角抹去。卡尔维诺的语言中有一种新的活力,是轻盈的,有独特的律动。他关于小说及文学讲稿真是迷人,虽然他已经逝世了,但他却一直活在文字里。

10月,在清华大学礼堂,我向陈英老师以及许多热爱“那不勒斯四部曲”的朋友们谈起了我对费兰特的喜爱,在那个活动上,我谈起了费兰特征用了“女友”这个词,她使女性之间的友谊变成了荡气回肠的史诗,她对界限消失的刻画,对根基的理解,对于母女情谊和师生情谊的书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事实上,我也非常喜欢费兰特的演讲,尤其是今年出版的《页边和听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夏天,参加了“锦绣文学季”活动,这是一个鼓励年轻人走向远方,写下远方的人们的活动。在阅读青年作家们的作品时,会深切意识到新一代人的语法在发生变化。我尤其喜欢从巴黎写作回来之后的两位青年作者的文字,他们满怀情感地写下了自己对未来世界,对自己所处时刻的惶惑与不安,其中所展现的想象力和勇气,都让我深有同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是在夏天,拍摄“锦绣文学季”宣传片时,我向摄影机第一次讲起自己少年时代的隐秘快乐时光:“少年时代我读过一篇关于两个女孩一起成长的小说,但我并不满意故事的结局,所以在一个晚上,我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重写了她们的人生,两个女孩各自登上火车,一个往南走,一个往北走,远方等待她们的是阳光和鲜花。我设计的道路显然比那位作者的更光明、更向上、也更自由,我现在都记得当时那种愉悦感。”直到现在,我依然能记起当时所感受到的愉悦,那是属于创造本身的快乐。现在,我们已经开始面临AI时代的来临,这当然是一个挑战,但也需要我们仔细思考人何以为人的部分。艺术创造的最大魅力在于,它会创造一种新的理解世界的方式而非人云亦云,真正的艺术创造是创新而不是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数据整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到今年和读者朋友们面对面的交流。伍尔夫时间的活动里,和各行各业的读者朋友一起聊了何为女性视角,在泰州和中学生朋友们一起聊起了《给少年的文学课》,和北师大附小的小朋友们一起聊起了鲁迅的有趣,在杭州和朋友们聊起《重塑姐妹情谊》,当然,还有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同学们讲萧红“书写者如何书写自身”。在今年年末,和单霁翔先生以及年轻的朋友一起在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聊起了课本里的百年文学。

接受了一些媒体采访,有一篇是在《上海文学》,另一篇是在《中华读书报》关于我的枕边书,都是和舒晋瑜老师一起交流的。在我的枕边书里,回答有什么样的阅读习惯,会记笔记吗,喜欢快还是慢读这些问题时,我是这样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喜欢慢读,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做笔记,大部分时间是在书上的页边写一些关键词,在我有感悟的地方划线或折角。虽然我有很多漂亮的书签,但我发现折角的方式最契合我的阅读习惯,偶尔我也会使用便签记录,但便签很容易遗失,所以如果是我喜欢的一部文学作品,我会在书本最前面的空白页写下我对这个作品的看法和理解,当然那是一个即时性的看法,也许我未来会推翻,但是我要求自己记下最直接的感受和关键词。

我越来越认定自己是纸质阅读爱好者,虽然我也能在电子媒介上阅读。但是,老实说,我特别喜欢翻书页的声音,喜欢哪一页就折一下角,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或者几年之后,只要我重新翻到那个角,我就会知道是哪一句触动了我,我为什么会折下那个角,我觉得这特别的美好。

也谈到最离奇的阅读体验。有一次我读一本特别喜欢的书,是在候车室里,我看还有半小时才检票就开始读起来,但当我读到某一章觉得可以休息时,我才发现我的高铁已经检票完开走了,我只好又等了一小时才赶上第二班。那一刻的感觉真是奇妙极了,不知不觉时间就那么过去了,我居然没有听到列车员的提醒。其实,对我来说,阅读的时间场所并不需要精挑细选,我有随时随地阅读的习惯,候车室、高铁、地铁里、飞机里,我都很容易就能够聚精会神。

对我来说,写作最大的魅力是什么呢,是重新回到时间的怀抱,重新回到当年。我和很多朋友有一个共识,好的写作者是一个“刻舟求剑”人,他/她能在文字里重建已然逝去的世界和时间,为那些已经流逝的人和事重塑肉身。

这一年,我又丢掉了一件衣服,还是在出租车上,是第三天才想起来的。按说这一次是可以打电话找回来的,但是,想想还是不打电话,就罢了,就让它离开吧,其实并没什么,三天也没有想起来,看来我也并不真的需要了吧。事实上,这一年,我还刻意丢掉了一些东西,戒断了一些习惯。是有意让自己轻松,放松,开始喜欢独处,一天也不打一个电话。喜欢在家里,晒太阳,窝在沙发里放空自己,有时候放放音乐,有时候什么也不听,只是慢慢享受独处的时光。喜欢插花,剪枝,看它们在房间的不同角落悄悄盛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曾经写过,情绪价值是2023年常常被提及的词,那么,2024年常常被提及的词是什么呢,我一时想不起。但这一年对我而言,重要的词是,平静,是波澜不惊,是松驰感,是久别重逢。这些词在不同的时刻,反复在心里刻下过划痕。

此刻,还想记下几个特别的时刻,在夏天的乌鲁木齐,我和一个朋友在树林里走路聊天,他说起自己喜欢做整活,而不是打零工,我愣了一下,然后点头,他说的是对的。想起在初冬的西安,一位朋友对我说起“曦光”二字所带给人的感受,说起这两个字所意味着的温暖,明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是在冬天的早上。在沉郁时刻,朋友打电话说,冬天到来的时候,要穿好羽绒服,裹好,慢慢冬眠,慢慢等待冬天过去。熬着,受着,等待冬天的到来。话说得很慢,很朴素,却一下子让人放松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个时刻是在年末岁尾,在一个商场的咖啡馆里惊喜遇到了难得遇到的朋友,商场里到处是新年的气氛了,谁知在电梯口一转眼我便看到了那位朋友,开心地拥抱在一起,说起很多不愿意跟别人说起的话,十分钟后分别又再次拥抱。那是一年最美好、最温暖的相遇,直到现在敲下这些文字时,依然有如沐春风之感。

一年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一年可以由许多忘记不了的事组成,可以由许多艰难的时刻组成,但是,也可以由许多珍贵的相遇组成,可以由许多金玉良言组成,由许多温暖瞬间串起。每年的年末,我都愿意选择那些珍贵相遇、温暖瞬间,我愿意记下这些,是因为它们值得被记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记得,2023年末,我曾经写下喜欢的里尔克的那句话:“以深深的谦卑与忍耐去期待一个新的豁然贯通的时刻”,今年,我还曾经送给过两位二十岁的年轻朋友,祝愿他们以深深的谦卑忍耐期待豁然贯通的一刻,而今年年末,我居然还是想到了这句话。不过,我还想到了另一句,是沈从文喜欢说的那句,耐烦,但现在,此刻,我对耐烦这个词很喜欢,那是通向坦途必须要经过的部分。

那么也送给各位读者朋友们共勉,一起以耐烦之心,以谦卑与忍耐之心,期待生命中豁然贯通的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说到这里吧。祝各位新年顺风顺水,吉祥如意。

张莉,202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