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陈毅将要来延安,毛主席非常高兴,特意做了一些准备。他也想看看十年未见面的陈毅,有些什么变化。
然而,让毛主席没想到的是,陈毅这个老战友,变化却如此之大,甚至让他感到有些难以适应,便带着一些生气的口吻问:“你这样子,我还能跟你说话吗?”
事实上,陈毅这样,也是有原因的。
1943年11月,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接到中央的命令,要他到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要他在延安留住半年左右的时间。
对此,陈毅却知道,他这次前往延安,并非只是为了参加党的七大,还有其他的重要原因,再加上他的夫人张茜刚刚生下孩子还不到两个月这个客观情况,陈毅在离开新四军前便显得忧心忡忡。
临行前,陈毅把张茜和孩托付供给了他信得过的老战友照顾,于11月25日带着一些老战友送给他的关怀和一些钱物,踏上了前往延安的旅途。
1944年3月7日,在经过了三个多月的艰难跋涉,陈毅终于到达延安。
得知陈毅来到延安,毛主席非常高兴。很快,毛主席便接见了他心中牵挂的陈毅这个老战友。
见面的时候,陈毅并没有像以前毛主席见面一样嘘寒问暖,而是像换了个人一样,表现得毕恭毕敬。
看着陈毅这个样子,毛主席心里非常不满意,便冲着陈毅发了脾气,说:“你这个陈毅,我们从1934年在江西分别,到现在差不多10年了。老战友,老朋友,你怎么这个样子!有人说了什么,大家交交心嘛,你这样子,我还能跟你说话吗?”
看到毛主席为此而生气,陈毅的心里是温暖的。陈毅知道,他虽然和毛主席有十年未见面了,但自他在毛主席心目中还是当年的老战友。
然而,想到这次来到延安的情况,陈毅没有与毛主席畅叙老战友之间多年不见的那种关怀之情,而是直接要求毛主席召开中央会议,谈一谈新四军的问题。
听到陈毅这样说,毛主席直言道:“如果你要谈3年游击战争的经验,谈华中抗战的经验,那很好,我很赞成。我可以召集一个会议,请你谈3天3夜。至于你跟小饶的这次争论问题,我看还是不提为好,一句话也不要提。关于这件事,华中曾经有电报发到中央来,这个电报在我这儿,如果你要看,我可以给你看,但是我看你最好还是暂时不要看为好。”
听到毛主席这样说,陈毅也没有再坚持。他说:“那我就不看,华中的事也就不谈。”
这时,毛主席满意地说:“这就很好。我欢迎你这个态度。”
的确,在毛主席知道,陈毅在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后,一定吃了许多苦,能在那样的环境中坚持下,的确是需要极大的革命信念和超人的勇气的!他永远不会忘记,当年离开中央苏区时,与陈毅告别的那种生离死别情景。
1928年4月28日,毛主席和朱德、陈毅在江西宁冈砻市龙江书院会面,实现了井冈山会师。陈毅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在此之前陈毅和毛主席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听说了对方的名字和事迹,因此两人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对于毛主席给他的印象,陈毅说:“润之才识精深,谈吐明透,胸有大志,气度非凡,必成大事,与润之交往,如男儿饮美酒,快哉!”
在给不久后陈毅的一封信中,毛主席也表达了内心的感受,说:“相见恨晚,相慰平生,希遇事相商。”
此后,毛主席和陈毅之间虽然也有过过不同的意见,但总体上合作大于分歧。那时候,在大家的一起努力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但战胜了前来“围剿”的敌人,还不断发展壮大。对此,大家的心里都非常高兴。
在革命过程中,毛主席和陈毅之间很快便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1934年8月,在老营盘三军团六师的前沿阵地视察完准备离开前沿指挥所时,陈毅被敌人的炮弹炸伤,给他的右胯骨造成了粉碎性骨折。很快,陈毅便被抬了下去,进行救治。
10月3日,国民党军攻占了瑞金以北的石城。此外,就连宁、长汀都也很快失守,许多红军高级指挥员战死在沙场。
至此,毛主席、朱德和陈毅等人一手创建起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由创建初期的5万平方公里土地、250万人口、占有21座县城,发展到控制了70个县的相当规模的广大区域,锐减到了只剩瑞金、会昌、于都等一小块的中心地带。
面对如此绝境,已经无法指挥红军作战的毛主席,说:“只剩下突围一条路了。”
那时候,在经过治疗后,陈毅的伤情虽然有了好转,但大腿却依然红肿疼痛、不能伸直,更无法下床活动。
此时,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开始陆续准备撤离中央苏区。而陈毅这里却久久没有来人告诉他离开中央苏区的时间。对此,陈毅的心里十分着急。他也想早日将腿伤治好,与中央红军一起上路。
然而,由于云石山国家医院没有电源,无法拍X光片,陈毅动手术的事情,也不得不被搁置了下来。如果不能手术,陈毅是很难自己康复的。
10月9日,得知医院各科室的医疗器械、药品都已经装箱时,陈毅感觉到应该是离撤离的时间不远了,便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反映了自己和医院的情况。
收到陈毅的来信后,周恩来非常重视,立即让人送来了一台汽油发电机,并亲自到医院看望了陈毅。
见面后,周恩来将中央红军撤离的时间和中央因为陈毅腿伤严重、决定把他留下的意见和之后对他的工作安排,告诉了陈毅,要他“负责军事”。
10月10日,在手术醒来后,陈毅便让警卫员用担架抬他去中央机关,和即将离开中央苏区的周恩来等人告别。
当天傍晚,中革军委、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政委周恩来率领中央红军主力,与中央、军委机关及直属部队陆续从于都出发,开始了长征。
在中央红军离开后,陈毅望着部队远去的方向,心里五味杂陈,更多的却是惋惜。然而,陈毅却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留在中央苏区,开始了艰苦的斗争。
那时候,陈毅认为蒋介石一定不会因红军主力撤出江西,而丢下中央苏区不管,更不会让苏维埃政权在这里继续存在。因此,陈毅觉得反革命的大风暴很快就会来袭,必须要迅速做好与敌人打游击的准备。
毛主席和贺子珍离开后,陈毅亲自安排可靠关系,把毛泽覃的妻子、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儿子毛毛以及毛主席的岳父母安排到赣州郊区,藏了起来。不幸的是,毛泽覃牺牲后,毛毛也失去了下落。
果然,就像陈毅所说的那样,蒋介石是不会让苏维埃政权在江西继续存在的。
11月,国民党反动派先后攻占了瑞金、于都等地。期间,国民党军每占领一地,都会进行灭绝人性的烧杀奸抢。
除了国民党反动军队外,那些卷土重来的土豪劣绅和流氓恶棍等,还组织了“还乡团”、“铲共团”等,对中央苏区的百姓展开了肆无忌惮的报复。
据不完全统计,在近3年的时间里,整个中央苏区被反动派杀害的革命干部和群众70多万人,占到了当地人口的约五分之一。
面对敌人这种惨无人道的杀戮,陈毅的心里非常愤怒,尽管无法独立行走,但却根本无法安心养病,依然为革命工作做着最大的努力。
后来,陈毅的腿伤好转,能够下床走动了,便开始便拄着拐棍四处找领导干部谈话,与大家商量精简人员和动员群众坚壁清野的工作,坚持与敌人斗争。
那时候,为了精简人员,陈毅首先动员自己的妻子赖月明,回到了她的老家兴国县,在那里做地下工作。此时,陈毅与赖月明结婚才两年多的时间。
事实上,自从和赖月明结婚后,陈毅便因为革命工作需要,很少和她待在一起,两人总是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直到陈毅受伤好欧,赖月明才在组织的安排下,回到瑞金,照顾陈毅。
这次分别后,陈毅再也没有见过赖月明。
在坚壁清野方面,陈毅坐着担架,来到兵工厂、被服厂、卫生材料厂、印刷厂和矿山,了解这些地方的情况。
根据掌握的数据,陈毅安排干部和职工们把各种暂时不用的机器拆开,用箱子装起来埋到了山里,保证它们不落入敌人的手中。此外,陈毅还让人把盘古、铁山城矿的几十吨钨砂,埋到于都河的沙滩下,为将来与敌人打游击做准备。
为了准备与敌人打游击,中共中央分局不仅任命和调整了许多领导干部,还在宽田开办了游击训练班。
那时候,陈毅还亲自前往中央军区在宽田开办的游击训练班,为各县地方武装骨干讲课,让他们学习游击战术。
1935年1月,项英找到陈毅,让他以中央分局的名义,起草一个给各省委和特委的一个指示,要他们全面转入游击战争。
可惜的是,这个指示有些晚了。此时,中央革命根据地被敌人分割包围,交通都断了,他们和湘赣、湘鄂赣、赣东北、闽北等苏区的电台,也无法叫通,致使指示根本就无法传达下去。
于是,项英便给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发电请示,却一直迟迟得不到回复。因为,此时的中央红军也面临着很大的危险,根本无法作出指示。
遵义会议后,毛主席再次回到了红军的领导岗位上。此时,周恩来虽然是具有最后的军事决策权的中央领导人,但在最终做决定的时候,他总会听从毛主席的意见。毛主席已经在实际上成为了红军的领导人。
那时候,为了劝说博古支持毛主席,周恩来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跟蒋介石斗,你我都不行,我们都很幼稚,只有毛泽东同志行,我们应该共同辅助他,完成中国革命的任务。”
最终,周恩来成功说服了博古。
2月,中央分局终于收到了中央书记处的回电,指示“分局应在中央苏区及其邻近苏区坚持游击战争”,“要立即改变组织方式与斗争方式,使与游击战争的环境相适合”,并明确要求“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区分会,以项英、陈毅、贺昌及其他2人组织之,项为主席”。
得到中央指示时,中央苏区的形势已经十分严峻了。于是,项英和陈毅等人立即率领机关、部队迅速进行了转移。
不久后,中共中央再次电示项英和陈毅等人,指出:“放在你们及中央区全党面前的任务是坚持游击战争,应当承认中区目前环境的严重性,但应该认识中区的斗争对于全国仍然有极大的意义。”
此外,在这封电报里,陈毅还看到了具体的游击措施。于是,陈毅估计毛主席可能已经回到了中央的领导岗位上。
对此,陈毅在后来回忆说,当时他反复看了中央发来的这封电报,心情非常振奋。它为中央苏区今后斗争指明了方向和方法。这样的决议,博古、李德是写不出的。
此后,陈毅等人便开始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一直坚持了三年。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才结束了这场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在三年游击战争期间,陈毅吃了许多常人难以吃下的苦,多次在死亡的边缘游走。
然而,陈毅却从来都没有因此而背叛革命,背叛自己的信仰。就像他在《梅岭三章》中,写的那样:“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由此可见,陈毅的革命意志是非常坚定的,而且是非常乐观的。
全面抗战爆发后,根据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当局的协议,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八省境内15块游击区坚持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被任命为军长。
后来,为了加强对新四军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由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书记项英兼任军分会书记,陈毅任副书记。
在此之后,陈毅又先后担任了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指挥和苏北指挥部指挥等职。
1941年,在共同抵御外辱的民族危亡之时,蒋介石却再次操起屠刀,对新四军这支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队伍,发动了突然袭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令亲者痛,仇者快。
那时候,除了约2000人分散突围外,新四军的大部分指战员壮烈牺牲,就连军长叶挺也在与顽军谈判时,被国民党扣押。此外,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也突围后,不幸被叛徒杀害。
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军委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很快,毛主席发布了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
1942年3月,刘少奇由于工作变动,被调往了延安。
李少奇离开后后,饶漱石担任了代理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委,陈毅则代理了华中军分会书记。
在后来的革命过程中,陈毅和饶漱石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那时候,饶漱石曾对人说,陈毅经常吟诗作词,资产阶级的作风不改,迟早要跌跟头。而陈毅也对皖南事变后饶漱石在一段时间内和党组织没有联系的事,产生过怀疑。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将陈毅叫回延安参加原定召开的七大,并趁此机会,解决他和饶漱石的问题。
1944年3月,陈毅终于在延安再次见到了毛主席。
那时候,由于陈毅的心里充满了忧虑,两人刚见面时并没有像多年不见面的老战友那样,畅叙友情。
然而,在十年未见面的情况下,毛主席却希望与老战友畅叙友情的,而不是先把暂时不好解决的公事拿出来,给大家添堵。因此,在给陈毅浇了冷水后,毛主席又给陈毅讲了许多党史上的问题,以此来安慰陈毅忧虑的内心。
在毛主席的开导下,陈毅发生了转变,开始给中央和军委写工作总结报告。
几天后,毛主席再次接见了陈毅。
这次见面后,毛主席看到陈毅的心情有了好转,心里十分高兴,对他说:“你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考虑,我认为你的基本态度是好的。你现在可以给华中发一个电报,向他们做一个自我批评。我也同时发一个电报去讲一讲,这个问题就可以打一个结了,你看如何?”
听到毛主席问,陈毅回答说:“这样也好,我照你的意见办。”
不久后,陈毅便按照毛主席意思,给饶漱石、华中局和新四军军分会起草了一份电报。
看了陈毅起草的电报,毛主席非常高兴,也给饶漱石、华中局和新四军军分会起草了一份电报,并把电报内容展示给陈毅看。
对此,陈毅的心里十分感激,逐渐找回了和毛主席之间的那种老战友感情,说话也变得温暖起来。
看到陈毅又变回了当初老战友的样子,毛主席点了点头,开心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