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旋转着,舞动着,从狂放中迸发出美。也是他教会我看见了这腰鼓之美,西北文化所蕴含的力量之美。
暑假闲暇时,我因一条广告,慕名前去学习安塞腰鼓——这见于课本的舞蹈。
到了地方,师父已经来了。他的脸有着五六十岁的模样,身子却硬朗得如同壮年似的。师父给我们舞了示范,果真是“忘情了,发狠了,没命了!”我仿佛看见了一股别样的美,却又没了痕迹。
到我们练习时,却是另一种景象,鼓声敲不响亮,沉闷又杂乱。
“手软绵绵,自然敲不响。要高高地举起,狠狠地捶下,大起大落地敲。”师父边举起手臂有力地砸下去,边用陕普教导我们。
我们放开手脚,加大力度,鼓声总算是振奋起来了。
跳舞的时候,腰鼓怎的都不肯听我的指挥,好不容易舞了起来,却是别扭极了。毫无美感,我沮丧极了。
一双有力的手抓在我的肩膀上,师父边教我要诀边带着我又舞了一遍,我感受到师父舞步灵巧,身子灵活,但一招一式中却透着刚毅的力量。如此近的距离,我望见师父的眼,他舞起来时眼也是坚韧的。这腰鼓与他成了一体,这黄土高原的文化也与他融了起来。
“想象自己在无边无际的黄土高原上跳舞,没有束缚,没有旁人。”
我按师父教的,想象自己站在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原上,那一刻,我仿佛成了西北的后生,释放出浑身的力量,在厚实的土地上,无拘无束地跳起来,感受着这挣脱了束缚的那么一股子劲儿。
在这言传身教中,我看见了黄土高原文化中的力量、刚毅之美。
课间问了师父,他原是陕北一家文工队的,在队里打得一手好鼓。借着改革春风来广东闯荡,没想到这打鼓的技艺竟还有一用。我得知师父教这鼓挣的是极少的,那又是为了什么?面对疑问,他笑了笑,脸挤成一团,显得更苍老了:“不为什么,我不能让祖宗的宝贝传不下去啊!”
结业表演到了,当那百鼓齐鸣时,我也终是体会到了那种劲儿。仿佛真的来到了陕北,真正体会到含在腰鼓中的传统文化之美。我看见了师父眼中的泪,也看见了他幸福的面庞。
老师父教会了我看见传统文化之美,他将自己也融入其中,成了精神的一部分。我们民族正是有了千千万万这样的他,文化才得以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