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耗材招采成医疗反腐紧盯重点,相关案例接连曝光,一批关键人物已落马。
01
插手耗材、设备采购
多名“关键人物”被处理
12月30日,湖南省纪委监委通报6起医药领域政府采购腐败典型案例,涉及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卫生健康局等多部门领导(完整附文末)。
此次通报的6起案例中,违规行为均为插手医药采购项目。通报指出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把政府采购当成权力寻租的“遮羞布”,通过“私人订制”采购标准、设置差别歧视条款、直接指定项目或产品供应商、串通招投标等手段,从中攫取私利。
其中,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原检验科主任 李某鸿,向医院采购部门推荐某医疗器械公司流动式细胞仪等仪器及试剂耗材、作为评审组专家在评标时给某仪器试剂供应商打高分等方式,帮助其顺利中标后收受巨额财物。
保靖县中医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万某军,向承诺送“感谢费”的私营企业提前告知招标采购医疗设备品牌信息、配套设备采购要求及数量等方式,帮助多个供应商承接医疗器械采购项目;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李某,直接指定该医院采购部门大量采购某医疗器械公司的高价骨科耗材。
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雷某,通过设置有利于特定供应商的设备参数、向下属打招呼等方式,帮助多名供应商承揽该医院医疗设备、试剂耗材等采购项目。
此外,张家界市疾控中心原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余某宝和祁阳市卫生健康局原党组书记、局长赵某华也分别因违规透露招标信息、违规向招标代理机构打招呼的方式插手医药采购项目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02
招投标监管再深入:
治理端口前移、聚焦隐蔽腐败
医药领域反腐聚焦关键人物的高压态势在2024年得到延续。
以医疗机构为例,据赛柏蓝不完全统计,在各级医院内,今年已有至少136位医院院长、书记因涉嫌违纪违法被公开通报接受纪委监委纪律审查、监察调查或被处分。
医疗设备招采向来是腐败多发区,近年已成反腐重要关注对象,各类相关行动密集启动,覆盖链条持续延长。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政府采购领域“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其中提到:针对当前政府采购领域反映突出的采购人设置差别歧视条款、采购代理机构乱收费、供应商提供虚假材料、供应商围标串标等四类违法违规行为持续开展专项整治,曝光典型案例,形成有效震慑。
此次湖南通报,其中涉及的“违规评标”系近期招投标乱象治理突破口之一。
中纪委6月发布的《深度关注丨规范招标投标市场 打击违法乱纪活动》中明确提到,拟开展全国评标专家大清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对在库专家有关信息进行核实,通过开展项目抽查、征集问题线索等方式发现并打击评标专家违法行为,清退一批不能履职或履职不当的专家。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将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明确提出评标专家对评标行为终身负责,不因退休或者与评标专家库组建单位解除聘任关系等免予追责( 详见: )。
同时,围绕招投标乱象的监管呈现出多部门联动的特点。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要完善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向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移送线索的标准和程序,推动加大巡视巡察、审计监督力度。
此外,针对招投标领域的监管触手还正在朝着更为隐蔽的区域延伸。
明年2月起,财政部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展推动解决政府采购异常低价问题试点工作,其中包括“试点地区采购人应当加强对信息化建设、耗材使用量大的仪器设备等采购项目的管理”。
超低价中标问题在医疗设备采购中长期存在,其背后的商业逻辑是耗材、设备的“捆绑”销售。设备以捐赠投放或超低价中标的形式进院,企业主要通过销售耗材回收成本和盈利。
医疗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启动已陆续进入执行阶段,巨额利益之下,反腐利剑始终高悬,针对采购环节的监管力度将得到更大程度强化。
附:
信息来源:赛柏蓝器械
信息采集:卫健君
声明: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立场。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