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写科普文了,今天我们来说点什么。

说什么呢?说说“温厉”,也就是流行性传染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流感(图源Pixabay-Tumisu)

(一)

流行性传染病,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之一,也就是令世界卫生组织紧张的X疾病。关于这个难题,西医有西医的思路,中医有中医的方法。

但无论从理论认识还是药物治疗,可能,中医都是有优势的。

这种优势在于,中医对流行性传染病的认识,早就不是单一的病原体认识(病毒、细菌、支原体等),而是整体观下的复合体认识。包括,人与病原体的复合体,人与大自然的复合体,病原体与大自然的复合体,昨天与今天的复合体,当下与未来的复合体,等等。

并且,按照这个思路,中医直接把流行性传染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锚定在了大自然,锚定在了自然环境属性的变化

而对于这种变化的评估和衡量,用的不是温度、湿度、高度这些单一指标,用的是阴阳五行,是五运六气。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里,道是道,象是象,术是术,器是器。

温度、湿度、高度这些个指标,可能都是“术”和“器”这个层次的东西。而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可能是“道”和“象”这个层次的东西。两者有不同的理解思维和展现方式。

就好比,碗是“术”和“器”层次的东西,我们可以用吃了几碗饭来估计一个人是否吃饱。但是,吃饱没吃饱,终究和碗的数量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那么,用阴阳五行、五运六气怎样来表征自然属性变化呢?

对,就是阴阳的周期性变化,就是五行的周期性变化,就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和太阳寒水的周期性变化。

很显然,这些概念的底层逻辑,就是阴阳(三阴三阳),就是五行。

有人说,五行概念之于中药,是某某朝代之后的事。这种说法不对,这是把自己锁死在几本草药书里的思想产物,是一种教条主义。且不说《辅行诀》《玄隐遗密》对于中药五行属性的明确记载,单就看看《素问》里面随处可见的五行思维和五行概念,难道说,古人可以高超地运用五行属性经天纬地,却不将其用于探讨本就生长于天地之间的中药吗?

于理不通。

所以,正确的逻辑应该是,中医什么时候有了五行和五脏的概念,中药就什么时候有了五行和五味的概念。没有中药的五行,哪来中药的五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草药(AI 生成图像)

(二)

好,言归正传,接下来,我们说说今冬明春的环境属性。

今天是2024年12月30日,目前是在甲辰年六之气,土运太过,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主气是太阳寒水,客气是太阴湿土。根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记载:“凡此太阳司天之政……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凄惨,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

注意,在这段记载里,没有“温厉”。

明年是乙巳年,金运不及,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初之气的主气是厥阴风木,客气是阳明燥金。根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记载:“凡此厥阴司天之政……初之气,寒始肃,杀气方至,民病寒于右之下”。

注意,在这段记载里,也没有“温厉”。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到明年春分节气(2025年3月20日)的这段时间里,在《素问》中没有“温厉”的记载。换句话说,按照2003年SARS出现与温厉记载的相关性,按照2019年新冠出现与温厉记载相关性,那么,目前出现流行性传染病的可能性比较小。

其实,2025年的六气里面,只有六之气有温厉记载,也就是2025年11月22日至2026年的1月20日左右,那是值得提高警惕的时间段。但是呢,明年的火运因素较强,这是贯穿全年的一个不利因素。

也许有人会说,金老师,为什么有些时间段有“温厉”,有些没有“温厉”,会不会抄书的时候遗漏或者随意添加呢?

其实,这也是我第一次关注到“温厉”时的疑惑。为此,我们还专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示,“温厉”不是随意写的,而是与六气主客气的排列组合有关,当出现“火居非火位”的排列组合关系时,就会有“温厉”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章封面

这同样表明,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归根结底,还是环境属性变化所致,并且,具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当阴阳五行的周期性变化行进到特定排列组合关系的时间段,就会放大某个特定因素,并带来一些麻烦

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值得关注。

无论怎样,冬春季都是感冒的高发期,希望大家都能够养护正气,锻炼身体,勤洗手,勤通风,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