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决策层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认为朝鲜发生的事件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向“自由世界”的挑战,苏联无疑是在冒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至少是苏联对美国抵御共产党阵营“扩张决心”的一个试探,或是挑起一场全面战争的前奏。

例如,国务院情报研究室的情报评估小组在战争爆发当天便做出判断,“北朝鲜政府完全受克里姆林宫控制,北朝鲜人不可能在未获得莫斯科指示的情况下采取行动,攻击南朝鲜的行动一定要看作是苏联的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军在仁川登陆)

中情局进一步认定,在朝鲜发生的军事行为实际上是苏联针对美国的行动。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中情局在《每日概要》中表示同意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看法,即北朝鲜的进攻“显然”是“苏联对美国的一次挑战”,并且,“在朝鲜的这种侵略一旦成功,就会鼓励苏联在远东其他地方发动类似的冒险行动”。

鉴于中国和苏联结为盟友的事实,中情局很快就开始考虑在苏联的支配下中国出兵朝鲜的可能性。6月30日,就在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美国驻远东地面部队赴朝鲜作战之际,中情局为了“评估苏联的意图和军事进攻的能力”,提交了第301号情报备忘录,指出苏联掌握着中国的许多军队,如果朝鲜战争拖延下去,在必要的时候,苏联可以将他们投放到朝鲜战场,从而尽可能地使美国人的卷入代价高昂且威望受到损害。

随后,在7月8日的第302号情报备忘录中,中情局再一次提出苏联可能动用中国军队援助朝鲜的看法。

它认为,作为苏联行动方针的一种重要的选择方案,为了使美国长期地陷入朝鲜,除了对北朝鲜人增加物资援助外,它也许会秘密地或者公开地动用中国军队予以干涉。

虽然中情局提出苏联支配着中国出兵朝鲜,但是在7月份,它并“不清楚是否苏联将迫使中共对朝鲜的作战行动给予公开的军事支持,或者迫使中共在该地区其他地方开始采取新的行动”。

据它判断,“北平政权不可能主动在中国以外的地方投入大批军队参加作战,但几乎肯定将遵循苏联的要求采取军事行动”。

到8月中旬,随着朝鲜战局的发展,中情局认为苏联将会尽最大努力阻止美国占领北朝鲜,因为它不愿意在一个战略上十分重要的地区看到自己卫星国的消失。它会视美国侵入北朝鲜的举动是对其远东战略的威胁。

因此,中情局预计,在朝鲜战争期间苏联将采取两种方式操纵中国军队,使中国和美国发生冲突,消耗美国的实力,让美国无暇他顾,进而在全球夺取战略上的主动权。

第一种方式是苏联在战争的任何阶段直接将中国军队投入到朝鲜战场。当北朝鲜失败时,把他们派遣到三八线以北,一方面希望他们和美国军队发生冲突,另一方面则“寻找新的机会在美国和其盟国之间打入更深的楔子”,引发他们之间的矛盾,致使联合国其他成员国放弃对美国政策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种方式是苏联期待中国尽早进攻台湾,在军事上分散美国的兵力。无论中国是否取胜,中情局判断苏联都将希望“美国卷入一场事实上没完没了的战争,同时在战争中美国将在亚洲扮演‘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角色。这样,苏联将从中获得更多的战略利益”。

中情局的评估强烈地影响着美国决策层的看法。在他们看来,不管苏联用何种方式动用中国军队,都表明它打算在朝鲜半岛采取激进的冒险措施。9月初杜鲁门政府出台的国家安全委员会81/1号文件便体现了这种看法。文件指出,“苏联不大可能会无动于衷地接受全部或大部分

朝鲜脱离它控制的局面,……苏联可能会决定在联合国军队到达三八线之前或在苏联军队保证承担‘北朝鲜人民共和国’地区防务之前就冒险重新占领北朝鲜。”在此过程中,“即使苏联把朝鲜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但它还是可能动用中共军队来夺取北朝鲜”。

另外,“苏联或中共军队可能在半岛南部的战争中公开调用大批部队。……虽然这样会增加全面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苏联仍会努力说服中共参加在朝鲜发生的战争,从而达到避免北朝鲜军队失败且在美国和中共之间制造战争的目的。”

不过,文件在设想苏联意欲冒险的同时还考虑到可能存在的一种理想状况:假如苏联或中国不采取任何行动重新占领北朝鲜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表明要在联合国军到达三八线之前就占领北朝鲜,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苏联已经决定实施不干涉政策,即便这样做的代价是失去对北朝鲜的控制”。

令美国决策层感到十分意外的是,在国家安全委员会81/1号文件出台后,苏联人并没有像他们预计的那样,在朝鲜采取冒险措施。恰恰相反,在美国人看来,苏联人在国际上的所作所为似乎表明他们打算在朝鲜实行“不干涉政策”。

例如,尽管苏联指控美国11架战斗机于9月初在旅顺港附近海域上空,攻击并击毁了一架“既没带炸弹又无鱼雷装置”的苏联双引擎轰炸机,但是美国人认为苏联的态度温和,他们“最为关注的是,苏联的行动似乎表明它无意利用这次轰炸机被击落的事件在国际上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10月8日,两架美国F-80战斗机袭击了朝鲜边境以北60英里、符拉迪沃斯托克以南40英里的一个苏联机场。

第二天,苏联政府向美国驻莫斯科大使提出照会予以抗议,在美国大使拒绝接受这一抗议的情况下,苏联人不仅对此事不予追究,而且还呼吁美国和苏联恢复战时合作关系。

也许更让美国决策层感到兴奋的是,苏联人在10月初居然让挪威驻联合国代表汉斯·恩根作为苏联和美国政府之间的调解人,以便促成双方通过谈判来结束朝鲜战争。

联合国秘书处的一位苏联人瓦西里·卡萨涅夫在10月4日邀请恩根共进午餐。席间,他告诉恩根,“麦克阿瑟应当同意在三八线止步。然后,北朝鲜人将放下他们的武器,第三,允许联合国委员会进入北朝鲜主持大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苏联人的一系列活动最终使中情局在10月初认为,虽然“苏联政府在最近几个月内越来越增强其在远东及其他战略地区的军事能力”,但是,“自冲突开始以来,苏联在其官方声明和宣传中力图给人以它和朝鲜局势无关的印象。而且,苏联并没有对朝鲜直接进行和武装干涉有关的政治或军事行动”。

此外,中情局还断定,“在权衡干涉的政治收益和风险的过程中,作为一项压倒性的考虑,苏联领导人一定认为,西方世界的联合已发展至一个全新的阶段,而他们的公开干涉将导致苏联与美国军队及其他联合国军发生直接的冲突。苏联领导人不能确保在苏联和美国军队之间的战斗将被美国局限于朝鲜或远东战场。”尤其是,全球战争爆发的前景将使“苏联领导人意识到他们在朝鲜的预期损失不能成为其直接军事干涉和冒严重的战争风险的理由”。

据此,中情局推断,受苏联影响的中国军队将不会干预朝鲜的战事,“除非苏联准备发动全球战争,或者出于某些原因,北平领导人认为和美国的战争将不会因公开干涉朝鲜而爆发,否则的话,像苏联那样,共产党中国不可能公开干涉战争,打击联合国在北朝鲜的联合国部队”。

既然国家安全委员会81/1号文件假定,只要苏联或中国不占领北朝鲜就说明苏联对朝鲜实行一种“不干涉政策”,而中情局的评估又满足了该文件假定的条件,那么,美国决策层的逻辑推理就是苏联将不会干涉朝鲜的战事。

相应地,中国也不会出兵朝鲜。毕竟,他们赞同中情局局长比德尔·史密斯向白宫提交的报告结论:“倘若苏联决定不去发动一场全球战争,虽然中共全面介入朝鲜的可能性继续存在,但是,这种行动在1950年是不可能发生的。在此期间,干涉将很可能只局限于继续对北朝鲜人提供秘密援助。”

于是,在苏联对朝鲜实行“不干涉政策”且中国是否出兵朝鲜必须取决于苏联全球战略的思想支配下,美国军队肆无忌惮地侵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向最北端的边境地区推进。当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时,中国被迫出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表明,美国把中国出兵与否置于苏联全球战略的框架下进行情报评估的做法大错特错了。尽管中国和苏联结为同盟、苏联的意见在中国的对外决策中占一定的份量,但是,中国在战争爆发不久成立东北边防军直至被迫出兵朝鲜,期间的每一项重大举措都是出自自己的慎重考量。苏联方面的因素并未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时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布雷德利将军后来也承认,受中情局专家们的影响,美国决策层关于中国是莫斯科严密控制的卫星国的考虑欠妥,“赤色中国能够或者有意脱离莫斯科而独立行动”。

错误的情报评估最终使美国人在朝鲜付出惨重代价。

其实,在评估苏联支配下中国出兵的可能性之余,中情局事先也对中国出兵的能力和意图进行了单独评估。不过,这两种评估彼此并不矛盾,而且经常交织在一起,都是为了更好地对中国是否介入朝鲜战争作出准确的判断,但事实证明它对中国的单独评估同样亦出现了重大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