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两件事。
一
马上12月31号了,最近是A股的贤者时刻。
很多钱都已经躺平了,为了保证自己今年收益好看,就不激进操作了。
明年再战。
但国内降息太快太猛,催生了一个奇妙的现象。
银行股持续亢奋。
银行板块很任性。
年末涨涨涨,整个板块创了三十年历史新高。
成了年末的压轴戏。
银行股火的原因很简单:明年降息预期很猛,很多老实人想用它收息。
大家都不想努力。
就想找老baby,老阿姨当靠山得了...每年领钱
大家一起买买买,把银行股给抬起来了。
前两天有个读者问我:
“我做一个银行股组合,看看哪个涨到价格最高了,就卖出。 换成股价最便宜的,再买入。”
可行么?
我说——想法很好,以后不要再有了。
好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我说他这个策略不行。其实很简单:
如果要买收息股,不要看价格。
更应该看「股息率」。
比如,现在建行股价最高,应该卖掉么?
从股息率角度——它反而会比股价最便宜的农行要高一点,更具吸引力。
当然,这是仅从分红角度考虑,没有考虑经营问题。
再严谨一点,在公司 经营良好 的基础上——
如果想追求分红,那更多要看股息率。它 更 决 定我们每年能拿多少分红。
价格反而不那么重要。
有些 股票价格很贵,但 它质地优秀、更能持续提供分红。
比如茅台,价格高到1500多块钱,肯定会好过很多股价便宜的公司。
二
当然,读者说了,他只选四大行 。
这个策略我倒是很认同。
很多人质疑: 现在经济下行,坏账上升,银行股会有风险—— 这种看法十分在 理。
我也提示过好几次。
但 四大行不太 一样。
它们是国家“亲娃”,容易受到优待。
举个例子:
现在发行的特别国债,资金用途有很大一项就是, 给国有大银行输血。
国家通过直接输血,让国有大银行生存力Max,更能持续分红。
所以 「买国有大银行股收息」和「买银行股收息」
本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大块头们受到国家层面的嘘寒问暖,生命力杠杠的。
A股、港股有很多小银行股票——
股价特别便宜, 甚至低到不足1块钱。股息率也诱人。
反而让人心惊胆战
我自己买银行股也是倾向于稳妥方案 ,四大行 再加一两家优秀股份行即可。
风险提示:
非荐股,银行股已经炒得太高了。
对了——
顺便八卦下,这位读者生活很丰富,多才多艺。 他会 乐 器,下班会 去琴行兼兼职 ~偶尔还接接商演,时薪挺高。
一 边 工作,一边高薪兼职,一边收息。
很棒的中年人攒金币模式。
三
第2件事。
老家一位远房亲戚,最近体检传出噩耗,癌症复发转移了。
这个病 本 来已 经治愈了十来 年,一直健康无事。
但 很不幸,今年又复发了。
亲戚经济状况一般,在医疗抉择上就偏保守,婉拒了来京治疗的方案。
很遗憾, 我能做的有限。
就简单包了一个红包,再花了一百多块钱,给她买了一个我们老家的「惠民保」。
买的时候,我仔细看了这个惠民保——
免赔额非常高,4.5万。
也就是说,经医保报销后,自己负担的住院花销超过4 .5万元之后 ,它才开始进行报销。
而且只报销一小部分。
这个免赔额设定真的挺高。
但也没太好的办法。
以亲戚的身体状况,商保买不到了,由我们当地政府组织的惠民保是为数不多的选项了。
我想不出还能做点啥,就给她 买了一份这个,宽宽她的心。
可以多说两句。
很多小白会抱怨——
医保、医疗险、惠民保都没啥用, 自己看病花了不少钱,结果 1分钱报不了。
有这种感受,不少是因为「免赔额」的设定。
没到一定花销,就启动不了理赔。
一般而言,官方的职工医保的免赔额会低些;商业医保会高一些;惠民保的免赔额会更高。
比如我日常在北京:
如果是职工医保,门诊的话是1800块开始报销,住院是1300元。
如果是惠民保,至少是1.5万才开始报销了;
而商业性的百万医疗险,拿我聊过的一款长相安举例,免赔额是1万块。
所以医保、医疗险、惠民保...之类的,可能有一定的“覆盖盲区”。
小病小灾用不到。
如果想做到免赔额尽量低,比如0免赔,那价格就要涨上去了。
这很正常。
对于医保基金,或者保险公司来说,这个设定可以节省运营成本。
但是对小白来讲——
如果不懂这一点,可能会形成不好的观感。
所以小白朋友们配备医疗保障时,要认识到这一点~
除了认真看健康告知、免责条款、保障范围。
像是“免赔额”、“报销比例”...也要格外留心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