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专业的
地理科普平台
最实时的地理热门话题
惊天地,泣鬼神的9.5级地震
说起地震,每个人心中都会心生恐惧,因为近些年我国也时有发生。中国2008年的汶川地震,8.3级矩震级,40余万人伤亡已经让我们悲痛万分惶恐难安。然而,这还不是人类史上最严重的地震。
你能想象9.5级地震是什么样子的吗?六个字“惊天地,泣鬼神”。
它就是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是人类观测史所记录的震级最大地震群型地震。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智利从南到北1400公里的狭长地带内,累计发生了数百次地震,最高9.5级地震为人类史上罕见,另外还有3次超过8级的地震,10次超过7级的地震。
那么在全球范围内,地震发生地区集中分布在几个地震带上,如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就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南美洲西海岸地带,由于板块结构和运动方式允许更多的应力积累集中释放,引起太平洋板块向环太平洋周边地区俯冲。正是因为纳斯卡板块向南美洲板块下俯冲造成了智利大地震,所以让这次地震成为了地球上最强烈的地震之一。
智利这场大地震的一个月期间,数万人死亡或失踪,同时200多万人无家可归,地震还导致6座死火山重新喷发,3座新火山出现,一时间智利人民受到地震和火山灰的双重伤害。
智利大地震最强一次9.5级地震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震中靠近位于圣地亚哥以南700公里处的智利瓦尔迪维亚海底。
强震持续长达11分钟,造成超过40万平方公里震害面积,瓦尔迪维亚的电力和供水系统完全被摧毁,小镇有大约40%的房屋也被摧毁,火车站也因地震而中断运行。
地震过后,惊慌失措的人们还没从废墟里爬出来,码头的工作人员就惊讶地发现,海水突然急剧退落,曾经几十米深的海底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这种情况下竟然还有一些大胆的人们下到海底,去捡拾搁浅的鱼虾,对于灭顶之灾的到来他们竟全然不知。
大概15分钟以后,之前退去的海水骤然上涨,大约几十米高的水墙,席卷了智利和太平洋东岸的城市及乡村,而那些躲过了地震的码头工人及海边游客,瞬间被海水吞噬。
岸边的建筑和停靠的船只被击得粉碎,地震中受损的房屋也瞬间被海水淹没,被困在废墟等待救援的人们也无一幸免,葬身于这无情的海水中。整个太平洋东岸,将近800公里的蒙特港区域,被海水洗劫一空。
这场地震发源于深邃的太平洋海底,造成巨大海水涌浪,形成海啸。这场海啸不仅肆虐了太平洋东岸,还以每小时600公里的速度,向夏威夷、日本、菲律宾、新西兰及澳大利亚南部侵袭,就连遥远的阿拉斯拉和阿留申群岛都没能幸免,更可怕的是在距离震中1万公里的海面,依然有巨浪高达70厘米。
海浪到达日本岛时浪高7米到8米,极大地破坏了日本的本州和北海道等地区,被卷入大海的还有在海边劳作的数百名日本人。沿海的几千所住宅被冲走,2万多亩庄稼被淹没,所有的港口被破坏,15万人流离失所。
我国沿海虽然有外围诸岛的保护,也仍然能感受到到海洋的变化。
面对地震这种自然灾害,对智利也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和损失,但是与震级相比,伤亡人数远比预料低得多,建筑物破坏严重,但倒塌极少,源于智利人民了解自己所处地震带,建筑施工要求都严格按照抗震标准执行。
同时也警示人们,无论处在什么地区,都要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严格执行抗震标准,虽然不是每个地区都会发生重大地震,但是我们也要提前做到有备无患,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你知道地震级别的划分和带来的后果吗?
地震级别的划分一般以烈度划分,烈度表也有不同的标准。西方国家惯用的是麦加利烈度表,有十二个等级,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就越高,震级每增加一级,释放能量就扩大32倍,幂次增长十分可怕。譬如6级地震相当于4颗原子弹的爆炸力,7级就等于(4X32=128)颗原子弹,以此类推。
根据人类对地震的感觉,我们把地震划分为三个区间:三级以下,人基本没啥感觉的是微震、三至五级人能感受到的是有感地震、五级以上的是破坏性地震。
一般来说,从五级地震开始就会有家畜不宁门窗作响的现象;到十级,房屋倾倒、山石崩塌、大浪扑岸,已经属于毁灭级地震;十二级地震将出现山川易景,动植物级毁灭,一切建筑不复存在。
十二级地震相当于汶川地震的100多万倍的威力,咱们可以理解为“小行星撞地球”式的毁灭性打击,持续时间也将非常长,同时会掀起多范围的千米海啸及全世界的火山喷发,将整个地球吞进水火之中。有网友提出怀疑,地球前面多个纪元的消失与十二级中级地震有着密切关系。
结语
大自然始终是地球的主人,人类的发展依赖于大自然的馈赠,而过渡的攫取,也将招致祸事。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生命微如蝼蚁,不值一提。因此未来,如何与地球大自然和谐共生将是人类的永恒
一、水库有哪些主要的服务功能?
水库主要的服务功能有:防洪、灌溉、供水、发电、通航、水产养殖、调节局部气候、改善生态环境、旅游等。
A防洪
水库有一定的库容量,通过调节库容量,减小了河流下游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从而减轻下游河段的洪水压力,使洪水峰值降低和滞后。水库的防洪功能主要通过滞洪和蓄洪两种方式实现。滞洪是指洪水在水库中暂时停留,而蓄洪则是指在水库中储积部分洪水,以备枯水期使用。
B灌溉
水库为农田提供稳定的水源,保障农业生产。通过调节水量,水库可以满足不同季节和作物对水的需求,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水库能够为库区周围和下游地区提供稳定、充足的灌溉水源,确保农作物在生长关键期得到适时灌溉,减少因干旱导致的农业减产风险,实现农业的稳产、增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意义。
C供水
水库提供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库的水源稳定可靠,能够满足城市和工业的用水需求。地理图文综合整理
D发电
利用水库蓄水落差,通过水力发电机组发电,提供清洁能源。水库发电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来源,有助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通过水力发电将水能转化为电能,为地区提供大量清洁电力,满足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需求,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同时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有利于能源结构优化和环境保护。
E通航
水库能改善航运条件,促进河运交通的发展。水库的建设使得船舶可以更安全、更高效地通行,特别是在内陆水系中,水库的作用尤为显著。水库蓄水使库区上游河道水深增加,河道拓宽,通航里程延长,通航能力显著提升。原有港口的水深加大,可停泊更大吨位的船只,港口规模得以扩大;原本不适宜建设港口的区域因水位上升而具备了建港条件,港口数量增加,其经济腹地也随之扩大,促进了区域间的物资交流和贸易往来,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F水产养殖
水库提供渔业资源,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库中的水资源为渔业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增加渔业产量和经济效益。水库丰富的水资源为水产养殖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可以养殖各种鱼类、虾类等水产品,增加渔业产量和经济效益,丰富市场供应,同时也带动了饲料加工、水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
G旅游
水库还具有生态旅游效益,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水库及其周边地区往往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水域景观,可利用这些资源开发旅游业,如建设水上游乐项目、滨水度假胜地、水上运动基地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促进当地服务业发展,创造旅游收入,提升地区知名度,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大型水库的修建会淹没耕地、村落、城镇、文物古迹,引发人口迁移,故需要合理建设和规划新的聚落和景点,形成新的旅游景观。
H调节气候
1. 气温调节
水库的水体具有较大的比热容,能在白天吸收大量热量,夜晚释放热量,从而使水库周边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减小。从季节角度看,在夏季能缓解炎热,冬季能减轻寒冷,使气温年较差也相应降低。
2. 湿度增加
大面积的水库水面使蒸发量增加,大量水汽进入上空及周边空气,显著提升了空气湿度,为降水的形成提供了更有利的水汽条件。
3. 湖陆风形成
由于水库水面与周围陆地存在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水面相对较冷,空气下沉,风从水面吹向陆地;夜晚则相反,风从陆地吹向水面,这种有规律的昼夜风向变化即为湖陆风,它对局部地区的气候和大气环流产生一定影响。湖陆风的形成在局部地区会影响库区的主导风,与主导风的叠加结果会使风速有所改变。
4. 雾凇奇观
在东北地区的部分水库下游河段,水库泄水时较高水温的水流出。由于水与大气温差较大,近水面空气被加热后,饱和水汽压增大,水汽蒸发加剧,遇冷后迅速凝华,形成小冰晶附着在树枝上,形成了美丽的雾凇景观,这是当地独特的自然现象。
二、水库对水文环境的影响
1. 河道侵蚀加剧:
修建水库后,上下游水位差增大,水流流速加快,下蚀作用显著增强,导致下游河道河床被不断冲刷,高程逐渐降低。
2. 清水下泄效应:
水库能够拦截大量泥沙,下泄的水较为清澈。清水相对于含沙量高的浊水,其搬运泥沙的能力更强,进一步加剧了下游河道的侵蚀,使河床持续降低。
3. 泥沙粒径变化
在下游河道侵蚀过程中,细颗粒物优先被水流带走,留在原河道的颗粒物粒径逐渐变大,改变了河道泥沙的组成结构。
4. 水位变化
随着河床的降低,在径流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河流水位可能会出现下降现象,影响河流与周边地下水的补排关系以及河岸带生态系统。
5. 径流调节
水库对下游河段具有削峰补枯的重要作用。在丰水期,水库大量蓄水,削减洪峰流量,降低洪水灾害风险;在枯水期,放水补充下游水量,使河流下游河段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趋于平缓,保障了水资源的稳定供应,有利于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的用水需求。
6. 洪峰削减与延迟
水库能够有效削减洪峰的峰值流量,通过合理调控蓄水量,将洪水的能量分散,同时延缓洪峰到达下游地区的时间,为下游地区的防洪准备提供了更充裕的时间,减轻洪水对河岸、城镇和农田的冲击破坏。
7. 结冰影响
对于存在结冰期的河流,水库附近的河水因流动性较强,且水库深部水温相对较高,热量交换使下游河段不易结冰,维持了相对稳定的水流状态,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冬季运行产生一定影响,如保障了部分水生生物在冬季的生存环境。
8. 上游河面变化
水库蓄水后,上游水位上升,原本呈 V 字型的河道因水的填充而河面展宽,淹没了部分河谷地带,改变了上游地区的水域景观和河流地貌形态,同时也影响了上游的水流速度和水动力条件。
三、水库对岩石圈的影响
1. 地震诱发:
大型水库若建于存在断裂带等不稳定地质构造的区域,水库蓄水后巨大的水体重量会对地下岩石产生压力,改变地壳的应力状态,有可能诱发小型地震。这种水库诱发地震虽然震级一般较小,但仍需密切监测和研究,以保障周边地区的安全。
2. 滑坡隐患
水库蓄水导致上游河段两侧水位大幅上涨,水会浸润两侧的岩体,使岩层中的软弱面摩擦力减小,起到润滑作用,增加了岩体的不稳定性,在重力和其他外力作用下,容易诱发滑坡灾害,对周边的山体生态和人类基础设施构成威胁。库区水位上涨,沿岸坡面土壤地下水位上升,引发新的水土流失和土地盐碛化,库区沿岸形成消落带,植被被淹没和破坏,加剧岸线岩石风化、侵蚀、崩塌的外力作用。
四、对生物圈的影响
1. 鱼类洄游受阻
许多鱼类具有洄游习性,如长江中的中华鲟。水库的建设阻断了它们原本的洄游通道,使鱼类无法顺利到达产卵地或适宜的生存区域,严重影响了鱼类的繁殖和种群数量,对渔业资源和水生生物多样性造成损害。
2. 无脊椎动物受扰
河流下游河段泥沙量因水库拦截而大幅减少,虾类、贝类等无脊椎动物依赖的沙石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它们失去了栖息、觅食和繁殖的场所,导致数量明显减少,进而影响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和生态平衡。
3. 栖息地被淹没
水库建成蓄水后,上游河段水位显著上升,大面积的陆地被淹没,许多生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例如云南省为保护绿孔雀的栖息地,对某些水电站的修建进行了重新评估和调整,以避免对珍稀物种生存空间的过度挤压,体现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
4. 水体生态变化
水库库区内水的流动性减弱,使得有机质容易积累。在有机质分解过程中,会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水生动物因缺氧而数量减少;水面植物因光照和营养物质的变化,其数量可能会有所增加,改变了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服务价值。
5. 蚊虫滋生与疾病传播
水库上游河段水面扩大且流动性减弱,为蚊虫提供了适宜的繁殖环境,蚊虫数量增加。蚊虫作为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如疟疾、登革热等,其数量的上升会导致疾病传播概率增大,对周边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尤其是在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更为明显。
五、水库大坝折除的可能原因
①大坝使用年限已达到,存在安全风险。 大坝因结构老化、设计缺陷或自然灾害影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维护工程成本太高;例如,1972年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布法罗克里克水坝崩溃,导致123人丧生。这些事故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大坝的安全问题,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大坝进行拆除。又有数据显示,某些大坝的维修费用为拆坝费用的3—5倍,甚至高达10倍。因此,从经济角度出发,拆除大坝可能是一个合理的选择。②水库大坝在运营中失去经济价值,在失去原有的发电、灌溉等功能后,其经济价值大大降低。这些大坝往往被遗弃,成为废弃设施。拆除这些大坝可以释放土地资源,为其他更有价值的项目腾出空间。③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大坝的建设往往会改变河流的自然环境,对水域及周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例如,大坝会截断河流,影响鱼类洄游和繁殖;形成的水库会淹没两岸植被和动物栖息地;改变水流速度和水质变差,库区泥沙淤积等;库区水位上涨落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沿岸坡地消落带植被破坏,沿岸土地盐碛化等,这些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严重影响。④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拆除大坝成为恢复河流自然生态,能更好保护生物多样性。例如,美国掀起了一股拆坝运动,以恢复河流的生态系统。⑤政策和技术因素。 政策调整:政府政策的调整也可能成为大坝拆除的原因之一。例如,一些国家可能出于环境保护、能源转型等方面的考虑,调整对大坝建设的政策导向。 技术进步: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一些新的防洪、发电和水资源利用方式可能更加高效、环保和经济。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为大坝的拆除和替代方案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例题分析
水丰水库位于鸭绿江上,发电为其主要功能。绿江村位于库尾的一个半岛上,该村形成了季节性淹没的“水没地”景观。下图为“绿江‘水没地’照片”。据此回答1~3。
1.照片中河流对岸裸露带形成的原因是
A.岸坡崩塌 B.开山采石
C.水位涨落 D.崖壁贫瘠
2.与图中L线高程接近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列月份中,该村“水没地”淹没在水下面积最大的一般是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参考答案
1.C2.C3.C
试题分析
第1题:
据材料信息,该村位于库尾由陆地伸向水库的半岛上,并形成了季节性淹没的“水没地”景观。观察图中河流对岸即L线下为消落带,由于河流季节性涨落导致消落带周期性露出水面,植被难以生长。选C项。
第2题:
L线应为消落带上限,显丰水期的最高水位,观察图中丙处是房屋,其建设一定选择在不被水淹的位置,所以应该接近丙处,故选C项。
第3题:
据材料信息可知,研究地点水丰水库位于鸭绿江上,靠近我国东北附近,锋面雨带移至东北约7一9月,即东北河流汛期为7-9月,因此选C项。
教学启示
1.基本概念
α“库尾”
指水库蓄水的末尾段,也称回水区,应在水库最上游段。水库蓄水至一定高程后,水位不再升高,当上游流动的水位高程与坝前蓄水高程相同时,则这一段成为水库的末尾,简称“库尾”。
b回水区:
水库蓄水后,从大坝前缘到回水末端的河段,叫做回水区。
C常年回水库:
当水库蓄水位为水库最低水位时,从大坝前缘到回水末端的河段,叫做常年回水区。
d变动回水区
当水库蓄水位为水库最高(正常)水位时,其回水末端要比最低水位时回水末端远。从最低蓄水位的回水末端到最高蓄水位的回水末端之间的区域,叫做变动回水区。
e消落区
又称为水位涨落带、消涨带、消落带等,是指河流、湖泊、水库中由于季节性水位涨落,而使被水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出露水面,属于湿地范畴。
2.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量大。
②地质条件较好,尽量避开断层、断裂地带;
③占地搬迁少,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4.兴建水库后,进入水库的洪水经水库拦蓄和阻滞,使得可流洪峰流量和泄流过程产生的变化分别是
A. 增大、缩短
B. 增大、延长
C. 削减、缩短
D. 削减、延长
5.在水库的设计中,水库的防洪标准一般比下游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要
A. 低
B. 高
C. 相等
D. 略低
答案4.D5.B
6.水库正常上限高水位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答:
(1)库区的淹没浸没
(2)坝址及库区的地形地质条件
(3)考虑河流梯级开发
(4)蒸发、渗漏损失
(5)人力、物力、财力及工期的限制。
7. 影响流域产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
(1)土壤特征
(2)地质特征
(3)降水特性
(4)坡面径流
(5)地形特征(坡度)
(6)植被特征
(7)人类活动
下图示意鄱阳湖入湖和出湖年输沙量的年际变化。2003年三峡工程运营后,鄱阳湖水量、泥沙等水情变化明显,对湖区供水、灌溉、航运等造成重大影响。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三峡工程运营前,鄱阳湖区的泥沙淤积和侵蚀情况是
A.侵蚀为主
B.淤积为主
C.侵蚀量和淤积量相当
D.无法判断
9.三峡工程运营后,鄱阳湖的水域面积与湖底高程的变化分别是
A.增大 升高
B.增大 下降
C.减小 升高
D.减小 下降
答案8.B 9.D
储能电站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之一,主要有抽水蓄能电站(在电力负荷低谷时抽水至上水库,高峰期再放水发电)和超大型电池组电站(将多余电能储存到蓄电池中,在电力短缺时放电使用)。下图示意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抽水蓄能电站“抽水”的时段最可能是
A.上午
B.下午
C.上半夜
D.下半夜
11.与超大型电池组电站相比,抽水蓄能电站
A.选址更灵活
B.使用寿命长
C.电能浪费少
D.调节速度快
12.我国西北地区建有蓄能电站,其目的主要是
A.减少风沙危害
B.减少水资源浪费
C.稳定电网运行
D.增加新能源供给
【答案】1o.D11.B 12.C
(广东韩江上游高坡水利工程)
试题分析
10.根据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推测,该电站发电时期为用电量高峰时期,而在用电较少的时期,将部分电能用于抽水,因此把下水库的水用泵抽到上水库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用电量较少的后半夜,上午、下午和上半夜用电需求较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抽水蓄能电站是在电力负荷低谷时抽水至上水库,高峰期再放水发电,超大型电池组电站是将多余电能储存到蓄电池中,在电力短缺时放电使用,抽水蓄能电站选址对自然环境要求高,电池储能电站选址对自然条件要求不高,选址灵活,A错误。与电池储能电站相比,抽水蓄能电站使用寿命长,B正确。大型电池储能电站本身不能发电,但它将能源跨越时空进行分配调节,保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由于供电高峰期和低谷期电价存在差异,且能有效减少电力浪费,C错误。电池储能电站调节速度快,D错误。故选B。
12.近几年,我国在西北地区规划建设多座抽水蓄能电站,主要因为西北地区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展快,但太阳能、风能发电量不稳定,为了稳定电网运行,所以建高抽水蓄能电站。减少风沙危害、减少水资源浪费、增加新能源不是建设原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图文地理
注:本文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应公众号命名规则要求,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更名为地理图文,谭老师讲地理更名为图文地理,更多备考资源请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搜索地理关键词
顺手点击文末四连符